
在農村,什么買賣一天能賺一萬?農民導演怎么導出15部電影?靠蛐蛐怎么能賺200萬?無名烈士墓,他為何35年義務守護?他又為何40年不回家過年?農家女緣何獲全國“德藝雙馨”獎?瀕臨倒閉的面粉廠又怎能年創七億?這樣的奇跡在哪里創造?在這座黃河故道旁的小城——延津。
延津縣位于河南省北部,開封市西北部。西距新鄉37公里,南望鄭州93公里,東南至開封50公里,北距安陽130公里。最令延津人自豪的是創下五個第一的小麥,是延津火燒,是黃河故道、萬畝槐林,是出了劉震云。除了這些,延津人更是各有各的絕技。
這座地處河南省北部,全境平原無山地的城市,是中國糧棉主產基地縣、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95.3億元,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怎樣的創富能人才能支撐起這樣的財富?
有人把一個瀕臨倒閉的小面粉廠,做成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成為國內多家知名大型食品企業的主要供應商,年產值7個億,位居全國同行業產銷量第三。當初為了挽救這個瀕臨倒閉的廠子,這位能人皺了多少年的眉頭,最后愣是靠著一個“嚴”字做了起來,這里還有全國唯一全套歐洲進口設備做國人的面包。廠子起來了,但別人不知道的是,兒子的血液病怎樣煎熬著他的內心。
有人成立了有機蔬菜農業產業園,一天凈賺一萬元。這座產業園帶動周邊農戶100余戶,就近安置勞動力300余人,農民年人均收入增加2.4萬元。
有人建立了豫北第一家柳編廠,帶動全縣13個鄉鎮150多個村,年產值800萬。就連蛐蛐都能成為延津人發家致富的寶貝,有人發展鳴蟲文化,在村里建起蛐蛐市場,每年秋收帶動全村賣蛐蛐收入近200萬元。還有延津小麥骨干企業的負責人,他的小麥獲
1I9Zy1tr1Lh4C0DTBYijlw==得了五個全國第一,2010年獲得中國國際農產品展覽會金獎,2011年成功與茅臺簽約。
延津縣的能人用自己的創富高招創造了美好生活,這里著力打造中國第一麥,全縣95萬畝麥田,其中45萬畝為農業部批準的綠色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這里用工業化的標準治理農業,實現五個統一(統一供種,施肥,收割,收存,收購),引入盼盼、達利園、康師傅、茅臺酒等國內龍頭企業;這里2012年成立了新鄉小麥產業集團,打造國內最大面肉食品生產基地;這里加強思想道德,打造誠信延津,絕對不允許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在延津。
這里有各顯神通的能人,還有引領風尚、受人尊重的鄉賢。
有籌錢拍電影的農村小伙子李曉光,2007年他自己籌錢拍農民電影,目前已經拍攝15部農民電影,8部短片,免費在河南省5000多個村莊放映。孩子孝敬爸媽,老年人再婚,這些家長里短的鄉村鎖事被李曉光一一搬上了熒幕。
有十年編寫完百萬字縣志的李賢才,他已經82歲高齡,從事教育事業30余年,籌資50萬建兩棟教學樓。他用十年時間主編的100萬字的延津縣志,榮獲中國地方志領導小組二等獎,為延津的教育、史志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有建兒童樂園的天使媽媽,她不顧家人反對,自費成立留守兒童家園,給農村留守兒童一個溫暖的家,成了100多位留守兒童的媽媽。
有35年來義務守護無名烈士墓群的守墓人,在他的推動下延津縣建成了革命烈士陵園,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還有“延津好人”趙元哲,他是敬老院的院長,是“中華孝親敬老之星”,親自照顧孤寡老人,四十年他沒有在家過一個年,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延津好人”。
更有獲得“中國時代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的農家女祈素蘭,她成立了自己的農民劇團,每年為延津百姓演出300多場,2010年獲得“中國時代德藝雙馨藝術家”。她的事跡感動了常小玉老師,每次演出只要有時間隨叫隨到。她一年的300多場演出,不但免費還自帶伙夫給觀眾做飯。
如今的延津經濟搭臺文化唱戲,能人富了經濟,鄉賢美了風氣,美哉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