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接手一個新班級的時候,面對教師的議論“你是初三五班的新班主任嗎?那個班啊……”“你們班有個叫燕鵬的,你可要注意點,那可是全校出了名的”,我一笑置之,這些不算什么,難道這個班級就真的如此“不堪”嗎?難道燕鵬真的有那么“可怕”嗎?假如我對這個班級傾心付出,對燕鵬真誠相待,做一個有人情味的教師,我想自己會贏得同學們的喜歡的。
一、初次相識
和燕鵬初次見面是在教學樓前的那片草坪上。
學生到校第一天,便由班主任帶領著他們在灼灼烈日下拔草坪里的雜草。因為我不認識班里的學生,也只能在班干部的幫助下帶了部分學生在草坪里拔草。
“燕鵬,快來拔草!”
“拔草?我不會。”
循著聲音,我抬頭望去,只見三個男生在我面前瀟灑走過,尤其是帶頭的那個,更是趾高氣揚。我當時有一種沖上去教訓他的沖動,可是我還是忍住了。我告訴自己:“想發(fā)火,請等三分鐘。”我穩(wěn)定了自己的情緒喊道:“燕鵬,你來,我們認識一下,我是你的新班主任。”“等會吧,我現(xiàn)在有事。”他居然目不斜視地直奔大門口,完全視我如真空。我當時沮喪極了,再大度,再能忍,也不能讓一個學生把自己忽略到這個地步吧。
五分鐘之后,他返回到草坪前:“找我有事嗎?”
“你剛才忙什么去了,走得那么匆匆?”我沒有追究他為什么不拔草,而是關心地詢問他,我不想一開始就把兩個人弄得很僵。
“一個同學,他媽媽來幫他送鋪蓋,他拿不了,我去幫他了。”他似乎感覺到我的友好,態(tài)度也沒有一開始那么蠻橫了。
“哦,助人為樂是件好事,好了,你去拔草吧。”我若無其事地說。
可能沒想到我會這么簡單地就把事情結束了,他的表情有瞬間的驚訝,轉(zhuǎn)而釋然,緊接著就融入了拔草的行列。
我知道我沒有必要去追究他為什么不先顧集體的事去忙私人的事,為什么不請假就擅離崗位,這些問題已經(jīng)不重要了。最起碼通過他的助人我了解到他并不是一個自私的人,最起碼他遵守約定來到了草坪。
“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老師”,從初次見面開始。
二、給他一把椅子
開學半個月,我就領教了他的獨門“絕學”——上課不聽講,專愛接教師的話,弄得桌子椅子吱吱響,整個課堂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最后,我只好把他“請”到了休息室,他全然一副“你能把我怎么樣”的大無畏形象。我假裝沒有看到他的表情,我始終相信當學生犯錯后,他們心里也是不好受的;當學生越是表現(xiàn)得滿不在乎時,他們心里越是在意的。
“坐吧”,我拉過一把椅子,努力壓抑著內(nèi)心的激動。我必須克制自己,和他硬碰硬,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坐吧,我們談談”,第二句話終于讓他不自然地坐了下來。或許是第一次受到這種優(yōu)待,他有點忐忑不安。
“沒別的意思,只是想找你聊聊。”不提學習,也不提紀律,我從他的愛好、日常瑣事談起,談他的生活趣事,從學校到家庭,整整一個小時,他向我敞開了心靈,而我也因勢利導:“你看開學那天你幫朋友搬鋪蓋,說明你是個熱心腸,并且很有責任心,答應別人的事也很守信。你看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如果總這樣鬧哄哄下去,老師沒法正常講課,其他同學的學習怎么辦呢?你忍心嗎?”當我把這個難題拋向他時,我就注意觀察他的表情,他面露窘色,感覺很不好意思。緊接著他就主動給自己定了兩條規(guī)矩:“一是今后保證不擾亂課堂秩序;二是保證不為班級扣分。”他保證努力做到。“一把椅子”換來了燕鵬的敞開心扉,也換來了他的自我約束。
“給一把椅子”,看是一種形式,又遠非一種形式。你把椅子給學生的時候其實也把你的真誠傳遞給了他,“一把椅子”讓學生看到的是一種平等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
“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老師”,從平時的點滴做起。
三、幸福的感動
還記得那天的晨會,因為被學生誤解而心情沮喪,我簡單地布置了點事情就匆匆下課。這時燕鵬遞上一張紙條,說:“老師,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們都是一群孩子,做事不經(jīng)考慮,你就原諒他們吧。我們都喜歡你的笑容,你笑一笑吧。”寥寥數(shù)語,猛擊心頭,眼眶發(fā)熱,我知道那是一種幸福的感動。
和燕鵬相處的一年讓我收獲了很多,與其說是我教育他,還不如說他教育我。從他的轉(zhuǎn)變中,我明白了,要做一個有人情味的教師,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必須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他們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fā)自肺腑的“尊重關懷”。
做有人情味的教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tài)和人生追求!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永銘中學)
(責任編輯: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