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老師:您好!
我兒子上小學五年級了,從農村轉入這所學校后,他和同學關系一直不太好。前些天中午,我去學校看他,見他一個人在教室生悶氣,一問才知道,上午有同學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叫他綽號,全班哄堂大笑。在這之前,有一次課間,他上廁所回來,有同學對他做鬼臉:“臭死了,臭死了!”他覺得很窘迫。
兒子數次向老師求助,但沒有什么效果。我也找過兒子的同學,和同學說希望不要叫孩子綽號,那同學卻說兒子也經常叫他們綽號。兒子性格內向,如今同學的惡作劇越來越升級,我害怕兒子會和同學發生更大的沖突。怎樣才能和兒子溝通,幫助兒子梳理情緒呢?
家長您好!
您現在的困惑是許多家長曾經遇到或正在面臨的難題,就是孩子如何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對于這種情況,您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
第一,要了解事件的全貌。您看到孩子郁悶,聽著孩子敘述,這是站在家長的角度看問題,難以給孩子提出建設性意見。所以您要從家長的角度抽離出來,了解一下在學校里孩子發生了什么事,什么起因,什么過程,什么結果。
第二,不要代孩子處理同學關系問題,越俎代庖的結果是孩子不能獲得能力上的成長,被人譏笑,更加退縮。你的孩子已是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與人相處的經驗,家長可以幫他分析事情的性質,但要保持中立的態度。比如,孩子從廁所回來,同學說“臭死了,臭死了!”可能是逗他、是調侃,如果能這樣理解,孩子也可以往他們跟前湊湊,調侃他們“臭死你,臭死你!”這件事情就在玩笑中過去了。
第三,啟發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模式,自己的什么行為回應和強化了同學的玩笑和調侃行為?從您的敘述中以可看出,孩子是一逗就急的樣子,而這正是惡作劇的同學想要的結果,是孩子對惡作劇的反應強化了惡作劇的行為。如果逗了沒有人理,幾次惡作劇后,就不會再繼續了。
第四,是什么讓孩子對惡作劇有如此嚴重的反應?深層的原因來源于孩子內心的信念系統。如果經常有被欺負的感覺,那是因為自己內心有卑微感,沒有把自己和同學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待。所以,自卑才是情緒問題的核心原因。
第五,解決孩子人際交往中的自卑心理,重要的是讓他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就感。比如前面說的幫助孩子調整看事情的角度,選擇更合適的應對方法,讓他在人際關系中獲得平等自如的感覺。有一個也是五年級的小女孩就和我說過這樣的話:“有綽號好啊,同學們會記得我比別人更深些,還有人在班上叫我小胖子呢,我就沖他們擠擠眼,看我可愛吧?!比绻J知角度轉了方向,會有許多新的應對方式可以選擇。因為孩子的周圍本就有許多不同的行為方式可供參考,只是他的心被壞的情緒占據的時候,就看不見了。
?。ù奕A芳 中國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責編:陳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