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城市正悄然興起一場打造無線網(Wi-Fi)城市的熱潮,它們紛紛利用Wi-Fi技術為市民提供廉價甚至免費的無線網絡連接服務。就在人們為之歡呼雀躍時,科學家們卻發現,Wi-Fi無線網絡對人體健康存在不可估量的潛在威脅。
網絡時代,幾乎人人都擁有使用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上網的機會。Wi-Fi熱點也正竭力覆蓋生活的每個角落,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對它產生了萬般依賴。與此同時,人們不孕不育的癥狀也在不斷蔓延。全球約有7000萬對年輕夫婦渴望孕育寶寶,卻不能如愿以償。這兩種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聯系呢?阿根廷科爾多瓦生殖醫學研究所和美國東弗吉尼亞州醫學學校婦產部的科學家們認為,Wi-Fi會影響男性精子的活力,進而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
處于Wi-Fi環境中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均設有發射器,它會產生一種復雜的電磁信號,頻率為2.4千兆赫。理論認為,在高頻場的影響下會產生一種自由基,無論是細胞膜還是DNA鏈都會受到這種自由基的氧化破壞。印度新德里尼赫魯大學生物電磁學實驗室里的科學家曾進行過類似實驗。2010年,他們宣稱,在電磁場的影響下,老鼠大腦中的DNA發生了變化,可以導致癌癥。2011年5月31日,國際癌癥研究所把無線電波段的電磁場列入致癌物質的名單中。
在得出人類生殖細胞中包含大量DNA的結論之后,科學家們又對人類遺傳物質進行了實驗。研究者們將29名男子捐贈的精液連續四個小時放置在Wi-Fi無線網絡連接的電腦旁。實驗結果顯示:在電磁信號的影響下,精子的活力明顯降低,而且1/4的精子完全處于死亡狀態。于是,研究者們得出一致結論:Wi-Fi大大破壞精液的質量,從而導致男子生育能力受到破壞。當然,該項研究的負責人康拉多·艾芬達諾強調,不必把該實驗數據完全照搬到現實生活當中。但是不管怎樣,這個結論仍給那些喜歡把筆記本電腦放置于膝蓋上網的人帶來了幾許憂慮和不安。
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電磁輻射呢?僅僅簡單地把電腦從膝蓋上拿下來,難道就可以大大降低潛在的危險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眾所周知,筆記本電腦所產生的用來傳遞Wi-Fi信號的場半徑為數十米。況且,我們生活著的城市已經被一張巨大的、看不見的Wi-Fi網所籠罩著。
俄羅斯醫學生物物理中心放射生物學實驗室負責人奧列格·格里戈耶夫說:“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實驗中輻射精子的Wi-Fi網絡磁場強度并不高,大約為每平方厘米1.2微瓦。這個數據遠遠低于俄羅斯規定的頻率范圍的上限——10微瓦每平方厘米。”當得知國家安全標準允許更強的輻射存在,人們不禁開始懷疑,這怎么可能呢?一切應該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其實,關于國家安全標準問題的背景要追溯到上個世紀。格里戈耶夫解釋道:“美國人一直都認為,對人體的危害全部來源于筆記本電腦的散熱。前蘇聯科學家則認為,首先給人體帶來危害的是電磁輻射,它們作用于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因此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安全標準。”蘇聯人在電磁輻射方面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安全標準。而在美國和歐洲就簡單得多,因為他們只考慮散熱。第一代移動通訊設備——無線電話出現于美國,參考的是美國人的安全標準。當然,這個并不可怕,因為它只是一套簡單的通訊設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通信波道變為寬頻帶,信號越來越復雜,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不可估量。
“現在已經沒有人再去爭論電磁輻射對中樞神經會不會產生影響了。”格里戈耶夫說道,“早在蘇聯時期,研究者們對基輔4-16歲的孩子進行了研究。這些孩子生活在無線電發射中心的附近。那里輻射非常小,并且完全符合安全標準,所以沒有人會想到這會對健康有危害。但經過多年的觀察,科學家們發現,那里的孩子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免疫系統都受到了不良影響。事實上,受到電磁輻射影響的還有心血管系統。在使用手機30秒之后,人的心血管系統開始發生某些確定的變化,這一點我們在1997年的實驗里就留有記錄。”
歐洲很多國家也認為Wi-Fi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尤為深遠。學者表示,Wi-Fi技術改變了人體基本生理機能,令神經系統和心臟出現問題,甚至還會大大增加患癌癥的風險。和成年人比起來,兒童的頭顱骨比較薄,更容易吸收輻射。況且,他們的神經系統仍在生長中。為此,很多國家紛紛立法禁止或是限制教室使用Wi-Fi。許多學校和家庭甚至動手拆除該裝置。
(楊琳薦自《海外文摘》)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