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春運,但你知不知道美國也有類似的“冬運”?每年11月感恩節和12月圣誕節期間,美國探親的大軍雖然沒有中國春運人群那么龐大,但也浩浩蕩蕩,對交通造成不少的壓力。可是這壓力主要集中在飛機場和州際公路上,與中國鐵路擁擠的情況完全不同。因為號稱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有一個落后于世界許多國家的角落——鐵路客運。
圣誕節我們到南方去探親訪友,開車要十個小時左右。大家突發奇想,試試坐火車吧。美國客運火車獨此一家:Amtrak,與貨運火車是分開獨立經營的。Amtrak虧損嚴重已經是眾人皆知的秘密,每年政府都要貼錢維持它的運營。盡管近年來Amtrak采取了許多措施改善其經營狀況,比如拓展路線,期望吸引更多的人選擇坐火車,可是美國公路非常發達,火車實在不比汽車快多少,又不比飛機便宜多少,所以業務進展不大。美國地廣人稀,許多鐵路還是19世紀末的中國移民開拓的,只有在大一點的城市才有車站,除非你住在紐約等大城市的市中心,許多人下了火車還得起碼開半個小時的汽車才能到達目的地,很不方便。
客運火車如此之慢,除了和美國長期不重視改良火車硬件有關外,也是因為美國鐵路的客車要給貨車讓道。貨車和鐵軌一般由同一個公司擁有,客車只是借道,所以只好忍氣吞聲,見到貨車得禮讓了。
大多數美國人選擇火車,其實是因為火車的座位寬大,地方寬松,不像飛機那么局促。美國胖人太多,坐飛機不光自己難受,而且往往被人冷眼相待。去年美國人對于機場“裸檢”爭議很大,而火車就完全沒有嚴格的安檢。我想,可能是坐火車的人又少又窮,連恐怖分子都懶得來破壞吧。不光安檢隨隨便便,火車票還沒有座位號碼,坐哪里全憑乘務員的派遣。我們研究了一下他們的排座方法,基本上是到同一個地方的乘客都排到一個車廂里靠近坐,好進行管理。
我們買的是最便宜的軟座,座位十分寬敞。一排四個座位,全部面向車行的方向,走道一邊兩個,兩邊都有電源插座,火車上利用這個便利看電影、用手提電腦的人很多。火車上有專門的餐車供應零食和正餐,價格稍微貴一點,但是除非你自己帶了食品上車,乘客沒有別的選擇,因為這里的火車站站臺上啥也沒有,只能在車上吃飯。站臺上不光沒有小商小販,連站名都看不到,到了晚上黑燈瞎火的,乘務員報站又特體貼,聲音微弱,幸好上車檢票時乘務員就寫好了每個座位上乘客的終點站,一個個提醒下車。這種工作方式,也大概只有在乘客如此珍稀時才能行得通。
火車上還有許多別的人性化措施,比如過了幾個站就有吸煙點,讓車上的煙民可以下車過癮。我們本來考慮過買個房間的,可惜每趟列車上的軟臥很少,而且只能容納兩個人。后來上網詳細看了看軟臥的布置,沒想到這里所有的軟臥房間都包括了自己的廁所。最小的軟臥間里面的馬桶和洗手盆,就直接擺在座位旁邊,隔都不隔一下。我們大呼怎么有那么變態的設計,誰愿意在別人面前蹲廁所,又有誰愿意當觀眾聞那個味道啊。公共廁所與其相比反而更衛生一些。
我們南下的時候是星期一,車上人煙稀少,基本上一個人坐兩個座位。回來的時候適逢星期六圣誕夜就不一樣了,加上今年美國南邊少有地下起了大雪,飛機場大幅度取消航班,許多原來要坐飛機的人無奈改乘火車,終于讓火車滿載了一次,但仍然沒有出現過道上、廁所里也塞滿人的情況。
(周浩龍薦自《報刊精萃》)
責編: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