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人體必需的宏量元素,占人體總重量的1.5%~2.0%,即一般成年人約含1200克以上。其中99%的鈣組成骨骼和牙齒,1%的鈣分布在血液中,與骨鈣維持著動態平衡。人體缺鈣可導致骨骼發育不全,骨質疏松、關節疼痛和軟弱無力等。
結石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因鈣和草酸是結石的主要成分,故傳統理論認為:患者應減少鈣的攝入,致使結石兼骨質疏松者病情加重。近年來這理論受到挑戰,科學證實,結石癥并非攝入鈣過多,而是體內鈣代謝紊亂所致。鈣代謝紊亂導致鈣的“異常負遷徙”,即骨質中的鈣大量“流失”到血液中,血鈣升高,且使血管平滑肌收縮力加強,導致全身小血管痙攣,最終導致老年性高血壓。而血液中過量鈣則沉積形成膽腎結石。研究指出:結石的形成因素十分復雜,主要有遺傳、內分泌、多種疾病、肥胖、寄生蟲和飲食嗜好及血鈣含量等,限制鈣的攝入并不能阻止結石的形成,相反會加重骨質疏松!而鈣為人體中必需的元素,體內不可能無鈣;如不補鈣,人體骨質就會自動地“脫鈣”,即“負遷徙”(骨質變得疏松),以補充血鈣,加重原有的骨質疏松癥狀!
故結石患者仍然需要合理補鈣, 最好是飲食補鈣 !那么如何合理補鈣呢?
飲食補鈣:結石患者平時多吃些含鈣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豆腐、奶制品、魚蝦類、骨頭湯、蝦米和海產品等。這些食物性鈣源不但吸收率高,而且它們結構疏松,不易形成結晶。
藥物補鈣:缺鈣明顯的,在飲食補鈣的基礎上,加服各種生物活性鈣片,同時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利用。
并行補鈣磷:機體吸收鈣,必須有適量磷的幫助,鈣磷比例應3:2才合適。含磷豐富的食物為:奶、蛋、肉、魚和豆類等。另外,補鈣期間不宜飲酒和咖啡,因兩者會引起蛋白質代謝障礙,能加劇骨質疏松。
合理、適量地補充鈣劑,重點是從飲食中,每天鈣攝入量應為1~1.5克,不但不會加重結石癥狀,而且會改善骨質疏松的病癥,即導致鈣的“負遷徙”,因補入的鈣有部分會沉積于骨骼中,從而改善老人的“骨松”癥狀。
注意事項:平時適量多飲水,這可增加尿液排泄,帶出代謝廢物(如草酸鈣,這是尿道結石的主要成分),從而有效地預防結石。少吃或不吃含有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草莓、莧菜、茭白、甜菜以及紅茶、巧克力、筍干和酸菜等;如要吃,應先用開水焯一下,這可把草酸大部分除去。
補鈣要適量,一般人每天不得超過1.5克,否則多余的鈣確實會沉積在腎臟中而加重腎結石,尤其是以鈣性尿結石為主的結石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