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張先生因眼睛不適,穿梭于幾個醫院,頻繁更換眼藥水品種,還自行選購眼藥水滴用,可總不見好,還出現雙眼怕光、不能持續睜眼5分鐘、異物感、燒灼感等癥狀。到浙江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確診為重度干眼、瞼緣炎、角膜上皮糜爛。經過八個月的漫長對因對癥治療后,眼病得到控制。
輕、中度干眼患者常常是門診量的“助推劑”,最大原因是大眾對干眼認識不足。
何謂干眼
凡是引起眼球表面異常及其附著的水液膜(淚膜)的質量與數量的改變,就會引起一系列的眼睛不適癥狀,通俗地說是眼睛“濕潤不足”。干眼又分為干眼病和干眼癥。干眼病往往是原發病,如干燥綜合征。干眼癥往往是伴隨其他眼表疾病的副產品,如角膜炎伴隨干眼。
干眼,原本是老年人的多發眼病,一般是以45歲以上人群發病多見,女性多于男性,婦女在絕經期前后易發病。美國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近15%,我國4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達到20%以上。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干眼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隨著社會工業化發展,環境惡化,干眼發病率也走向上升通道,并且低齡化。各種原發性干眼與繼發性干眼占眼科門診量首位。
會造成干眼的因素很多,如,淚液分泌量減少(年齡增大)或淚液的成分改變;眼表面疾病及眼手術后;眼物理性損傷、化學傷尤其是堿燒傷、眼熱燒傷及輻射傷等;風濕病或內分泌疾病;皮膚病;內分泌紊亂;中風后神經麻痹;經常在電腦屏幕前工作;氣候影響;長期配戴角膜接觸鏡;長期使用血管收縮眼藥水;抽煙;服用一些特殊藥物;營養不良等
患者在就診時要向醫師說明正在使用的藥物,是否伴有其它不適癥狀和疾病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可使醫師減少漏診率和誤診率。
目前對干眼癥沒有特效藥物治療。輕者,如婦女絕經期后數年,癥狀會自行消失。重者,可出現各種各樣或輕或重的臨床癥狀。藥物可選用人工淚液;多種維生素,也可以幾種維生素聯合服用;消炎滴眼劑;必要時,口服消炎痛片;嚴重時可應用激素,也可考慮注射副交感神經興奮劑;較少情況可手術治療,如機械封閉淚小點,只適用部分患者。
適當采取一些預防措施,可以減輕干眼癥患者的癥狀:確保環境有足夠的空氣濕度、保持室內通風、經常外出呼吸新鮮空氣、在車內或室內不要讓通風口直接對著臉;不喝酒、不抽煙、確保攝入足夠的液體(一天至少8杯水);食用一些深海魚油、富含;經常檢查視力,定期到眼科醫師處檢查;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