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月6日至2月10日)滬深300指數3漲2跌,前兩天處于跌勢,后三天上漲。對比上周前三天下跌,后兩天上漲,非常類似,都在一周內畫出V型,兩個周K線都留下引線。除了周二,其余4個交易日都站穩60日均線。但季均線斜率還未向上,要達成這個目標,大盤需要再漲逾百點。
本次看漲的開始(1月11日)是持倉量下降。IF1202的持倉量在本周繼續減少,近月合約持倉量22日移動平均線連帶保持下降態勢。本周還有一個看漲的重要信息,4個合約的總持倉量下降。這是兩個重要的看漲訊號,為何?會不會持續?
這一輪總持倉量的增加周期始于2011年9月1日,當時的持倉量22天移動平均值為34096手,現貨為2834.54點。截至本周四為54127手,現貨為2529.23點。換言之,5個多月內,持倉量增加58.7%,大盤下跌10.8%。從4個合約的總持倉量角度,這是滬深300期貨歷史上最長的持倉量增長周期,共103個交易日。
雖然總持倉量的敏感性不如近月持倉量,但是當兩個訊號都給一樣的結果時,總是讓人更放心一點。好比去年10月底的看漲,來自近月合約持倉量的下跌。但是反彈到60日均線后,堅持了2周,還是回到下跌勢。當時的情況就是,近月持倉量下降、總持倉量上升;一位贊成、另一位反對。前次上漲失敗,此次兩位都投同意,勝率應該增加。
既然是22日移動平均線的斜率,比較的就是現在與22天前的數字。本周五總持倉量低于22天前3118手。在滬深300期貨交易的歷史上,單日總持倉量增加超過3118手,發生概率為7.7%。如果您認為現在的3118手,不等于1年前的3118手,我們在用比例來算。除以周五的持倉量,3118手相當于增加6.1%。歷史上,增加比例超過此一水平的概率為18.0%,過去一年為11.8%。概率不高,筆者認為總持倉量移動平均下降的趨勢將持續。
上周先跌后漲,前面下跌不沽空,后面上漲不背離。本周亦是先跌后漲,表現也如出一轍。特別是周二,持倉量給了最好的答案。前高后低,最大值出現在10點35分,48718手,此時大盤已經下跌1.64%。然而,一直到14點15分的全天最低點(跌幅為2.50%),持倉量持續減少,相比10點35分少了4076手,這說明空方沽空意愿不強。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周三上漲,持倉量一路增加,高點落在14點5分,48796手,還要高出周二的最大值。這就說明,上漲時多方敢于加碼。因此形成了周二收盤持倉量下降3631手,周三上漲2319手的對比。
周三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上漲時價差放大。從10點35分,2460.75點,升水0.04%,到14點25分,2530.82點,升水0.62%,價差與大盤同步增加。
前期看漲的理由有三:近月持倉量下降、下跌不沽空、上漲不背離。本周再加上一道保險,總持倉量也下降,看多的勝率更為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