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上期以《太安堂“圈錢”過急遭抵制》為題,對上市不足兩年的太安堂(002433)又啟動非公開增發預案,“圈錢”過急提出質疑。記者日前又發現,在短短18個月內太安堂除擬定增募資8億元外,還于2011年擬發行不超過3.9億元的公司債券。包括首發IPO在內,其從資本市場抽血的資金高達19億元,是2011年營業收入的4.5倍,凈利潤的25.6倍。
而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1年1月1日至今,上市日期晚于太安堂的A股公司中無一家像太安堂一樣,既花完募資,又擬發行公司債券,還要進行非公開增發的。有業內人士鮮明指出:“太安堂患上的融資饑渴癥實屬A股罕見。”
不到兩年“圈錢”19億
2011年8月16日,太安堂召開的第二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發行公司債券方案的議案。太安堂表示,“為進一步拓寬公司融資渠道、調整并優化公司財務結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并結合目前債券市場及公司實際情況,公司擬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該次發行規模達人民幣3.9億元,期限不低于5年期(含5年),募集資金擬用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雖然該項決議在9月1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順利獲得通過,但記者發現多數中小股東對該議案是持反對意見的。從公司發布的決議公告來看,該議案網絡投票表決結果為:同意9900股,占參加網絡投票股東所持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22.1958%;反對34703股,占比77.8042%。網絡投票中反對票明顯高于贊成票。而在10月份公司發行公司債券獲證監會核準后,有股民即在某知名財經論壇上發表評論稱:“柯少彬(記者注:柯少彬為太安堂總經理)別的能耐如何不詳,但是圈錢的本領絕對一流:10年6月剛剛IPO募集圈了7個億,如今又來發行公司債券套取3.9個億,真是空手套白狼有道。”
更加令投資者沒有料到的是,2012年伊始太安堂又迫不及待地拋出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預案,而這次公司“圈錢”的胃口更大,高達8億。算上IPO首發募資7億,以及發行公司債券3.9億,太安堂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的資金就將近19個億,而太安堂2011年的營業總收入也不過4.17億元,凈利潤才7415萬元。
太安堂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告一出,公司股票順勢跌停,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態度非常明顯。而在一些知名股票論壇中,中小投資者已經出奇憤怒,他們開始號召起來堅定否定公司的增發方案,在網絡投票中投出反對票。
“2010年上市的時候公司是29.82元的發行價,現在增發價格是20.55元。換句話說,現在通過增發進來的人成本反而比上市之初買入進去的低。如果公司在上市后利用募集資金為股東創造了價值,實現了股東權益的大幅增值,此后二級市場的股價和這次的增發價格都應該高于上市時的發行價。現在公司的作法不是對二級市場股東利益的嚴重侵害又是什么呢?”一位王姓投資者對記者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對此認為,“太安堂目前總股本是1億股,前十大股東持有7641萬股,中小股東持股分散且數量小,能最終否定議案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但從中小股東激烈反對的態度來看,太安堂需要從中進行深思。”
融資“饑渴癥”相當嚴重
另一方面,太安堂的融資“饑渴癥”已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Wind資訊統計顯示,自2011年1月1日至今,上市時間晚于太安堂(上市時間在2010年6月18日以后)且公告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的公司共12家,分別為:啟明星辰、龍星化工、中原內配、康得新、珠江啤酒、金利科技、中超電纜、漢纜股份、利源鋁業、高新興、順網科技和恒泰艾普。
此外,自2011年1月1日至今,上市時間晚于太安堂且公告發行公司債券的公司共17家,分別為:國星光電、明牌珠寶、比亞迪、亞夏汽車、愛康科技、樂視網、向日葵、東方日升、寶利瀝青、恒順電氣、張化機、輝隆股份、新都化工、超日太陽、嘉麟杰、新筑股份和富春環保。
不難看出,太安堂是唯一一家既發公司債券又有定向增發的公司。為達到“圈錢”的目的,太安堂可謂心機重重,使用了多種手段,而公司這一作法也必將得到市場的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