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元宵節,在中國農歷的概念之中,算是真真正正地過完年了。年前年后,微博上罵戰不休,吸引眼球的是扯淡的打假與荒謬的圍觀。
元宵節后,另外一些吸引眼球的消息出現在微博之上,與并購有關。并購絕對不是什么全民性的問題,但動輒50萬、80萬招高級并購經理和并購戰略總監的消息一出現,也絕對抓人眼球。
從事投資行當的人或許永遠不會忘記擺在案頭的《門口的野蠻人》一書中記錄的驚心動魄的資本收購案子。但或許沒有想到這一天的到來距離我們是如此之近。
二級市場不好的時候談并購,產業升級的時候談并購,但似乎更多務虛。除了少數的上市公司、產業巨頭以及僅僅個別的PE基金涉足這塊業務外,并購對于中國這個資本市場來說,并不是高頻詞。然而,去年以來發生的種種跡象正在改變著過去總認為在中國尚遠的現實。
在此之前,除了上市公司的收購,幾個大型的產業基金以及以國企改制為突破點的弘毅投資外,VC、PE行當本身涉獵并購的并不太多。只是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一向以先行者著稱的硅谷天堂,再次走在前列。在此之前,除了有較好的IPO退出收益之外,硅谷天堂就積極試水定向增發,顯示了VC、PE機構開始嘗試多渠道、多樣化退出的積極探索。
幾日前,硅谷天堂執行總裁鮑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2年業務中只要有并購,必定優先;在并購業務方面,只要有機會,必竭股肱之力去做。硅谷天堂目前存量基金中VC/PE投資占比已經降至30%以下,增量基金中VC/PE投資甚至已降至25%以下,且該類投資也已由中后期轉向中早期。
按照鮑鉞接受采訪時候的介紹,公司并購業務是其轉型后目前最主要的業務,投資占比已超過50%,主要是參與上市公司重組、定增和產業并購整合。
或許這是目前唯一一家旗幟鮮明地把并購業務作為重中之重的創投機構,但意義卻非同小可。在退出收益越來越被攤薄、千軍萬馬排隊等待IPO的大背景下,硅谷天堂的探索值得行業深思。事實上,已經有多家創投機構正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還有一些機構早已暗渡陳倉,默默地開始了并購生意。
根據清科的數據,2011年,中國并購市場在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和產業整合加速的大環境下,實現了火爆增長的態勢,并購活躍度和并購金額創下六年以來的歷史新高。中國并購市場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