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連續上漲,看多氣氛明顯異于年前。隨著1月份CPI和PPI數據的披露,市場各方對于貨幣政策放松的預期恐怕要告一段落。CPI超預期上漲,季節性因素是關鍵,但PPI超預期下跌,反映工業企業毛利率下降較快,實體經濟增速放緩是大概率事件。股市對貨幣政策放松的預期落空與投資者對牛市的呼喚形成強烈的反差,市場按照誰的旨意來運行,是政策還是人性,拭目以待。
PPI連續下滑說明了什么
本周四國家統計局發布1月份CPI及PPI數據,CPI1月份同比上漲4.5%,環比上漲1.5%,PPI同比0.7%,環比-0.10%。CPI同比上漲4.5%,存在翹尾因素和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但明顯超過市場預期,而PPI同比和環比的連續下滑,反映工業企業出廠價格明顯回落,經濟調整的結果在PPI上得到明顯的反映。
PPI的下落與工業企業毛利率下滑及凈利潤下滑相關,而GDP增速的下滑也與工業企業利潤率下降相關,而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都已意味著工業企業利潤率放緩的壓力在增加,宏觀經濟形勢的持續穩定的放緩必將影響工業類企業利潤增速,我們預計這種情況將要等到PPI反彈開始才能有所緩解。而工業企業去庫存的進程恐怕還沒有結束,因此,PPI仍將保持下滑態勢。
以中國過去的經驗來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與需求拉動有關,但同時也隱含著貨幣屬性。現在的關鍵是,一月份大宗商品的上漲到底歸屬于貨幣屬性,還是需求推動呢?
目前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是否意味著工業企業補庫存的開始呢?最近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有色金屬價格的反彈,更可能受美聯儲和全球第三次量化寬松預期的影響而表現為一種貨幣現象。對比當前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與工業增加值的表現來看,企業受需求拉動的可能性偏小,尤其是在目前投資增速大幅回落的情況下,上游原材料價格出現回落是大概率事件,而PPI的連續下滑也表明,目前判斷上游企業補庫存的可能性并不大。
所以,現在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并非來自基本面的推動,更不是受中下游企業需求拉動,除非未來投資增速能夠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包括以投資增速放松或者房地產調控放松為信號,否則,按照目前的數據來分析恐怕還無法確認當前大宗商品價格的趨勢性機會。因此,當前大宗商品的反彈或許只能是一種短暫的交易性機會。
建議投資者對大宗商品板塊包括煤炭、有色板塊視為短期交易型機會,但對鈦白粉、維生素等細分行業可以另加重視。
貨幣政策放松難撐牛市邏輯
如果數據表明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平穩放緩,那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也會平穩放松呢?
從全球范圍來看,保增長已經成為政策重點。面對債務危機、經濟增長放緩及需求不振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全球多家央行不約而同地選擇將保增長作為政策重點。本周四,印尼、韓國、英國、歐洲央行分別召開議息會議。其中,印尼央行三個月首次下調基準利率,英國央行宣布擴大量化寬松資產購買規模。韓國央行連續第八個月維持基準利率不變,歐洲央行同樣選擇維持1%不變。
但中國是否要釋放流動性,或是繼續跟隨全球央行的一致行動呢?恐怕沒有那么簡單。從CPI和PPI同比背離來看,說明中國經濟存在一定的滯脹風險,物價上漲與經濟增速放緩同時存在進一步擴大的可能,因此,從目前狀況來看,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不適合中國目前的狀況。在貨幣總規模超過100萬億的當下,中國資產價格仍猶如一頭猛虎,并沒有被關進牢籠,如果現在就放松貨幣政策或房地產調控,必將損害普通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社會穩定。但如果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也并不利于中國經濟軟著陸的目標實現,更可能影響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導致失業率上升。
因此,目前的貨幣政策既不可能大幅放松,也不能繼續收緊,更可能的選擇是維持現狀,實現定向寬松,這將明顯區別于歐美國家普遍實行的定量寬松。
而本輪股市的反彈邏輯將不在建立于貨幣政策放松之上,更多的還是來自于股市政策本身。包括以監管層啟動的多處救市政策才是本輪反彈行情啟動的關鍵,但如果進一步依賴于貨幣政策來支撐本輪反彈,就可能無法有效兌現。
我們的策略是,進一步跟蹤對超跌股的把握,尤其在二月份政策面較有暖意的情況下,積極把握政策方向將是本輪反彈行情能否延續的重點,但亦需要謹防市場退潮之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