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承認,作為一名絕對收益者,即使在年初發現了汽車、銀行等行業走出了底部,但還是沒有預計到整個市場會有到現在為止接近10%的反彈。而且,在4.5%的CPI 大幅超預期后,市場竟然沒有跌,凸顯了目前市場的樂觀情緒和強勢特征。甚至,從技術上看,似乎已經突破了上行壓力線,并兩日站穩,或許意味著還有進一步上行的空間。而2月9日晚,甚至傳出了蕪湖市的地產新政,讓我們對地產又充滿了期待。
以上這些,必須承認,我沒有預計到,并且,后期看到了也沒敢做,相信很多絕對收益者都和我一樣,這一方面是對市場的敏感度不夠,另一方面,也確實覺得很多事情來得詭異,當然,正是因為詭異,才讓這個市場如此具有吸引力吧。
先說說行業,銀行的效益最好,去年的跌幅最小,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從大趨勢上來說,這必然不可持續,就是說金融資本暴利,實業資本微利甚至虧損這樣一種業態組合是不可能持續的,實業畢竟是金融的利潤之源,利益的轉移總會有盡頭。如果這個趨勢不能持續,那就意味著未來的趨勢會有幾種可能,一是實業資本繼續虧損,難以為繼,轉而對金融資本需求下降,金融資本價格下降,拉低金融資本盈利。二是實體經濟轉暖,貨幣政策不變,銀行能維持利差,兩種資本皆大歡喜,但從目前的現實看,這種可能最小。三是實體經濟轉暖,同時貨幣政策放松,資金價格下降,金融資本向實業資本適度讓利,實業資本盈利增強,金融資本利差縮減,盈利略有下降。從這三種可能看,第一種與第三種可能性更大,但可惜的是,對于金融資本來說,都是中性或偏空的方向。因此對于銀行股來說,盈利能力的前景未必那么美好。
對于銀行股來說,最大的安全邊際就是估值低,但鑒于目前上漲后的估值水平,以及我們以前分析過的結論,這個邊際的安全程度,其實也沒那么堅實。
再看有色,有色的基本面我不懂,但看了些專業觀點,基本都認為基本面的供求關系等并沒有明顯的改善,看了外圍市場的大宗商品,似乎也沒有什么異動出現,這就使得有色板塊的拉升顯得詭異了,當然,有色的拉升經常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
從政策面上看,實質上的寬松似乎有了一些,資金面有所寬松,但一廂情愿的對于降準的期盼數次落空,央行近期以來根本不對政策方向做出任何表態,甚至為了防止市場誤解,連一直被市場作為政策風向標的央票也暫停發行了。這至少表明了政策的短期觀望態度。然而在地產行業方面,似乎有松動的跡象,先是央行有意無意的表示要支持首次購房者的信貸,后是蕪湖市頂風的所謂地產新政,使得大家開始對于未來重新喚起美好的預期,理由很簡單,蕪湖新政了,必然搶了周邊城市的購買力,其他城市要跟進,然后進一步擴散,小城市包圍了大城市,地產政策實質性轉向,一切看起來似乎很美。
但中國的漫長歷史告訴我們,所謂的政策方向,就是政治博弈的結果,這就意味著下定論還太早,蕪湖出來了,未必就一定出現下一個蕪湖,甚至蕪湖也可能很快被搞定。
感覺股票市場也是這樣的,很多人對于目前的行情感到迷茫,那是因為觸發因素本身也是模糊的。模糊而又自作多情的政策放松預期,真實卻又微小的資金面改善,下行卻沒那么迅速的實體經濟,開始逐漸發熱的市場情緒,這些種種,即使能促使市場上漲10%,甚至再漲10%,但能保證不再跌個20%么?
啰嗦了上述許多,就是為了要給自己提個醒,一切看起來很美,是因為虛幻。
無論經濟數據、地產新政等等看起來多美好,但還是要以歷史的教訓提醒我們,一是經濟的復蘇也好、衰退也好,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反復是必然的。政策方向也是政治博弈的結果,也是有反復的。市場的筑底過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們承認過去看錯,現在承認可能還有向上空間,但同時也會高懸謹慎之心吧。
看起來越美,被刺傷的也會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