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我跟媽媽回鄉下的外婆家玩。外婆家是做豆腐的,可有名啦。聽媽媽說,外婆年輕的時候,人家都叫她豆腐西施呢。
以前只覺得外婆做的豆腐又嫩又好吃,這次才知道,原來做豆腐也是很不容易的。要早早地泡好黃豆,然后磨成豆漿,再把豆漿煮熟,過濾后,倒進一種叫做“鹵水”的東西。外婆慢慢地倒,慢慢地豆漿就變成豆腐腦了,就像變魔術一樣,真神奇。
外婆和媽媽把豆腐腦倒進一個鋪好紗布的模子里,上面用竹片和石頭壓上,水慢慢流出來,豆腐腦就變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啦,而且還熱氣騰騰的。外婆切了一塊遞給我,還真好吃。
外婆告訴我,這樣的一板豆腐賣30元錢。我聽了直吐舌頭,這么辛苦做出來的豆腐,才賣30元錢,還不夠我吃一頓牛排的呢。
媽媽和外婆去大姨家串門了,讓我看著豆腐店,還給我舀了一碗豆腐腦,讓我邊看書邊吃。
沒多久,有個小弟弟來敲門,說是要買2塊豆腐。我很干脆地回答:“好啊,一板30元錢。”
那小弟弟卻為難地說:“我只要2塊豆腐,多少錢呢?”
啊呀,這個倒忘了問問外婆,怎么辦呢?我想了想,突然發現,豆腐板上橫豎都有好幾條線,看來是切開豆腐的記號。
哈,我只要把這板豆腐按記號分一分,不就知道每塊豆腐多少錢了嗎?我拿起長長的竹刀,豎著劃了5刀,把豆腐平均分成6個長條。
小弟弟一指“豆腐長條”,說:“這一條5塊錢。”
“咦?”我對他刮目相看,“你倒蠻厲害的呀,怎么知道的?”
“因為30÷6=5啊,我學過除法。”小弟弟挺起胸脯,看樣子也就讀一二年級的樣子,卻想裝做小大人。
我看看他,好不容易才忍住笑。接著我又用竹刀橫著劃,連劃9刀,把每個豆腐長條都平均分成10個正方形豆腐塊。
“……”小弟弟看了又看,沒有言語。
我明白了,他不說話是因為他不會算小數除法。我告訴他,其實列式是30÷6÷10=0.5(元),就是一塊豆腐5角錢。
“那為什么不是30÷10÷6?”小弟弟指著豆腐板說。
我一看,原來他是說先橫著切,然后再豎著切,就變成先平均分成10份,再平均分成6份了。
“這樣,30先除以10,我知道等于3,不過再除以6,我就又不會算了。”小弟弟補充說。
“不管先除什么,得數是一樣的。”我說。
“陽陽說得對,30÷6÷10和30÷10÷6是一樣的。”旁邊響起了媽媽的聲音。原來是外婆和媽媽回來了。
“你們倆做得很好,不過我有一種飛快的切豆腐辦法哦。”外婆摸摸我的頭,從柜子里摸出一個奇怪的東西來,我一看,原來是由豎5條,橫9條竹條交錯形成的方格一樣的刀。
外婆把這個格子刀按在豆腐上,豆腐一下子被分成了60塊!
哇!還是格子刀最神奇!
(張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