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報紙作為傳統媒介的一種形式,如何面對現代電子媒介的沖擊,是報紙從業人員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從兩個方面闡述了增強新聞可讀性的途徑,即:要圍繞新聞稿件內容和報紙版面下功夫。要有可讀性強的結合實際的新聞和清新明朗的版面設計。
【關鍵詞】可讀性 報紙 文章深度 視覺沖擊力
在當今這個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媒介傳播載體。從最初的報紙,到后來的廣播、電視,再到如今的網絡、手機。不可否認,豐富多樣的傳播載體——現代電子媒介對傳統閱讀的文學觀念構成了挑戰,對于報紙來說也不例外,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增強稿件內容的可讀性
新聞等稿件內容的可讀性包括新聞事件本身的信息含量豐富與否以及稿件的文字表達方式是否符合讀者口味,尤其是新聞的可讀性還包含是不是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文章的深度能否引起讀者的共鳴。打開很多報紙,我們通常會看到大大小小的新聞稿件??墒蔷烤褂卸嗌偈悄芪覀兛聪氯サ??歸根到底,這就要想到版面上的新聞稿件是不是滿足了讀者的信息需求。
只要一份報紙滿足了受眾的知情欲、求知欲、求助欲、消遣欲,那么這份報紙就會在第一時間抓住他們的眼球。所以,我們在選擇編輯新聞時就得換位思考,即我們所采編、所選擇刊登的新聞是否滿足了讀者上述的需求。
其實,通俗意義上講,新聞內容就是要貼近跟讀者的聯系。即新聞理論與實踐多次證明的事實標準:是否貼近讀者的實際、與百姓生活休戚相關、對讀者有何幫助、是否很有趣味,是否可以被群眾作為聊天或飯后的談資。而不是充斥滿目的八卦新聞、鋪天蓋地的廣告。這些只能表現一時的新鮮,而不是真正的意義趣味性。只有真正走入鄉村農家、城市街巷、企業車間等地方,發現并捕捉一些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新聞,才會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多數時候,一篇新聞稿件的成功與否就在于它能否“一滴水見太陽”,通過一個普通的事件折射出整個社會的影像和變化。這就要求記者和編輯要見微知著,站得高看得遠,提煉深刻主題。
記得一本傳播學理論書中說當代社會,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信息生產和信息傳播對政治和文化產生著重要影響。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曾經有過一個著名的觀點:媒介是人的延伸。即不同的傳播媒介就是人的不同感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所以作為感官延伸,傳播媒介就要滿足感官需要,看到想看的,聽到想聽的。為讀者提供新聞、信息和知識,幫助了解外部世界的動向和變化、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
2011年記者走基層活動的推廣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對于報紙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中宣部等五部門在全國新聞戰線提出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總體部署后,各地都高度重視?;顒訌娬{新聞工作者要到農村去、到社區去、到企業去,到基層干部群眾中去,更好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更好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好地感受廣大基層群眾的冷暖,更好地履行職責、反映基層群眾的心聲、謳歌偉大的時代。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各地各單位一直扎扎實實地開展好這項活動。群眾,是新聞工作者畢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這次 “走轉改”活動在全社會引發了強烈共鳴和熱烈反響。大批新聞工作者走出機關大院,走向田間地頭,遠涉邊疆山寨,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想所需,反映他們的所求所愿。無論是生動活潑的文字稿件,還是別開生面的新聞照片,或者引人入勝的廣播電視節目,它們都記錄著社會變遷,反映出時代面貌,回應了社會關切,贏得一片贊揚聲。
有一些報紙中的走基層活動稿件感覺不錯,讓人耳目一新。例如:“迎著清晨的海風,33歲的民警村官黎屹松走進澫尾村的大街小巷,開始了一天的巡邏工作?!薄?月24日出版的《中國青年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的一篇報道,開頭這樣寫到。
這條新聞的主角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層民警?,F在,像這樣來自最基層、書寫平民事的新聞在中國媒體上處處可見。選擇新聞工作者這一職業,意味著選擇做一個不知疲倦的行者,在各行各業中行走、傾聽、記錄。這樣的“走轉改”做到了從根本上拉近報紙等媒介與群眾距離,真正切實讓群眾感受到大眾傳播媒介就真正存在于他們身邊。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曾以名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享譽全國的新聞界前輩穆青,他一生六訪蘭考、七下扶溝、九進輝縣、四訪寧陵、兩上紅旗渠,寫出的作品深深印刻在幾代讀者的心靈深處。一本書上記錄他曾飽含深情地說,“要當好一個稱職的記者,我的目光和筆觸時刻也不能離開人民”,“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寫出時代的篇章”。我想這樣的新聞價值觀和寫作觀對于我們年輕一代的記者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也只有這樣經過了解和采訪后寫出的文章才能切合實際,符合實際,讓讀者喜聞樂見。
除了文稿內容要做到心有讀者外,文字是否做到通俗易懂,排版、插圖是否精美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這也就是所謂的“包裝精美”。這和當今社會的事物發展、人們審美方向等緊密相關。符合實際發展情況,“外層”同樣很重要。新聞要有買主,就必須質量過關,包裝精美;你就要把版面打扮得像個美女,讓人動心,讓人注目。
二、加大報紙版面設計的感官性、立體性,增強對讀者的視覺沖擊力
除了美味的實心——可讀性最強的新聞,報紙還要有美麗的外表——版面設計。只有包裝得引人注目,才能讓讀者注意到,進而情不自禁地掏腰包買報紙,讀新聞。
眾所周知,版面作為一種表現形式與內容是緊密不可分割的。現在,版面對報紙的能動性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了。物質條件上的改進,在客觀上也為改進版面提供了可能性。不可否認,報紙內容對版面形式起支配和制約作用,但版面形式必須適合內容的要求并為內容服務。所以,一個完美地表現內容的版面,能極大地增強內容的表現力;相反,一個不適當表現的版面,就能使本來精彩的實質內容減色,甚至會有不可忽視的反作用。
因此,編輯在版面上安排稿件時,絕不是不顧內容、隨心所欲地進行拼湊,而是對各類稿件的內容作出確切的評價,然后給予它們最恰當的形式。在版面編輯中,客觀內容和主觀認識是結合在一起的。讀者在感知版面的位置、形狀、色彩等時,同時理解它們的含義。
版面是幫助和吸引讀者閱讀的重要手段。一個好的版面不僅能使讀者很順利地讀下去,而且能根據文章的不同特點,創造優美的形式,形成特定的氣氛,從而激發讀者的美感情緒,使讀者饒有興致的去閱讀內容。近些年來,我國報紙講求版面視覺沖擊力,報紙要能在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眼球,激發閱讀的興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版面也要講求美。讀者展開報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版面的設計。一個美的版面,使讀者賞心悅目,從而吸引讀者去閱讀內容,更好地接受內容。版面美并不是可有可無的,甚至隨心所欲地擺設。它是構成一個形式與內容相統一的版面的重要元素。所以,我們要在盡可能的條件下去創造合適的版面,力求豐富而有張力、和諧均衡。
綜合來說,增強新聞可讀性,就是要圍繞新聞稿件內容和報紙版面下功夫。要有可讀性強的結合實際的新聞和清新明朗的版面設計,就不愁滿足不了讀者的需求。
?。ㄗ髡邌挝唬嘿裰萃韴笊纾?br/>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