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主要載體的新媒體日益成為社會輿論集散地和放大器,深刻改變了基層領導干部所面對的輿論環境和執政條件。由于基層領導干部在應對新媒體輿論的本領、觀念、體制和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各地網絡公共事件頻發,嚴重影響了基層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形象。因此,基層黨委政府可將新媒體作為提升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的練兵場,從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提高政府的網絡應對能力。
【關鍵詞】新媒體 基層領導干部 網絡應對能力
自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被引入我國以來,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主要載體的新媒體日益成為社會輿論集散地和放大器。新媒體以其虛擬性、交互性、即時性、開放性及“去中心化”等特征,深刻改變了傳統輿論的形成模式和運行規律,對公共事務和政策的影響也日益深入。作為接觸群眾最廣泛、最直接的基層領導干部越來越多地承受著來自“虛擬網絡世界”和“現實社會發展”的雙重考驗,在應對新媒體過程中也暴露出“短板”現象,影響著基層政府的執政形象。因此,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新媒體執政能力建設已成為擺在基層領導干部面前的時代性課題。
一、網絡公共事件挑戰基層領導干部的形象和能力
近年來,頻發的網絡公共事件,挑戰著基層政府的執政形象和能力。“開會發言不抽名煙;出席會議不戴名表;基層視察不打雨傘;災難發生不露笑容;突發事件不當新聞發言人”成為近期微博上流行的“官場新十大警示”。一些地方政府和領導前后說法不一、官方消息“翻案”等事件頻頻上演。
目前,對互聯網等新媒體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懼與畏難心理,已是當前基層領導干部較為突出的問題。新媒體引發的公共事件給基層領導干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心理挑戰
隨著網絡民主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民眾已經習慣于通過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傳遞自己對國計民生的態度、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但目前仍有一些領導干部游離在網絡的邊緣,并未真正通過網絡了解民情民意。領導干部在面對網民有時偏激、尖刻的語言,會感到難以接受。特別是遇到突發性事件,需要快速反應、緊急應對時,處于風口浪尖上的領導者往往會產生情緒上的焦慮。
2、能力挑戰
在網絡時代的今天,互聯網等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紐帶。不會利用網絡的領導,不能算是現代型的領導。因此,在黨的執政能力中,理所當然地包含利用和主導新媒體的能力。具體表現為,通過新媒體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能力和引導社會輿情的能力。但是,不少干部并不具備駕馭新媒體的本領,面對網絡“不會說話”,面對洶涌的網絡民意束手無策。
3、作風挑戰
新媒體發展的趨勢是開放、互動,其信息內容也具有復雜性。一些領導干部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中西方腐朽沒落的人生觀、價值觀及精神文化產品的挑戰;同時,少數領導干部工作和生活中以權謀私、作風官僚等行為也易被網絡曝光,嚴重損害了地方黨和政府的形象。
4、觀念挑戰
從意識形態領域看,互聯網等新媒體是各種思潮較量的陣地。西方發達國家憑借技術、經濟和語言方面的優勢,利用新媒體發展的一切便利條件,到處宣揚自己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理念,推行新的“信息殖民”“茉莉花革命”等擴張政策,肆意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歪曲和詆毀黨和政府的形象,鼓吹“三權分立”制和多黨制,嚴重影響了黨的群眾思想基礎,也使一些領導干部的意識形態受到了挑戰。
二、基層領導干部的網絡應對能力不足的原因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基層領導干部面對的輿論環境和條件,而基層領導干部應對新媒體輿論的本領、觀念、體制、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導致了網絡應對能力的“短板”現象。
1、對于新媒體的發展和運用認識普遍滯后
為應對新媒體挑戰,領導干部不斷學習,新媒體知識、參與能力以及對新興媒體傳播規律的認識有明顯提高,但與廣大網民相比,基層領導干部大多處在初級水平。特別是,BBS、新聞跟帖、博客、QQ群、微博等逐漸被網民廣泛運用,網絡已進入Web2.0時代并逐漸開啟Web3.0時代。但許多領導干部僅掌握了門戶網站的新聞瀏覽和發布技巧,而對于互聯網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方面的認識普遍滯后,基層領導的網絡觀念如何從“你說我聽”,走向“你問我答”,再走向“你說我說”,還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過程。
2、“媒體可控”的慣性依賴心理
在信息化時代,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輿論場,一個是由報紙、廣播、電視、期刊等媒體形成的傳統輿論場;一個是由網絡與手機等新媒體構成的新興輿論場。當前基層干部中很多是在相對封閉的傳統媒體構成的輿論場中成長起來的,相對平和的輿論監督往往讓他們形成“媒體可控”的依賴心理與集體無意識,也讓一些領導干部產生“網絡可控”的僥幸心理。進而長期沿襲堵、蓋、封等手段應對負面消息,從而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虛妄的輿論安全感,并一成不變地用這種“老眼光”來對待互聯網這個“新事物”。
3、缺少提高新媒體運用能力的壓力和需求
在當前領導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很少需要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也不需要直接在媒體和大眾面前展示自己。輿論監督不屬于干部選拔機制內的重要因素,使干部缺少提高對網絡等新媒體運用能力的壓力和需求。
4、部分傳統觀念成為能力提高的障礙
“家丑不可外揚”的思維定勢,令一些領導干部視網絡為洪水猛獸,時刻提防并設法控制。“妨礙進步、影響升遷”的思想顧慮,讓有的基層黨政領導干部往往把正面報道看作是對其工作的肯定或褒獎。“身正不怕影子歪”的剛愎心態,使一些領導自認為為官清正,不理睬輿論監督,不注重民聲,對各種傳言和質疑不回應。而“網絡讓問題擴大化”的錯誤觀念,使一些基層領導干部認為網絡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一旦上網,往往會掀起軒然大波,使問題擴大化、復雜化。
三、加強基層領導干部網絡應對能力建設的建議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新媒體成為了現代化和大眾化的信息載體和傳播工具,成為了民意表達的有效渠道。分析近年影響較大的輿情事件,可以發現:凡本地區曾發生過有一定影響的輿情事件,這些地方或部門的領導干部對新媒體輿情就更重視,對網絡事件的處置也更及時得體。因此,基層黨委政府可將新媒體作為提升基層干部執政能力的練兵場,從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來提高政府的網絡應對能力。
1、有計劃的開展新媒體知識培訓
基層黨委和政府要有計劃地開展培訓與學習,把新媒體內容納入各級黨校培訓課程,把領導干部網絡素養納入領導干部考察、考核體系,讓領導干部能夠正確認識新媒體,關注網絡、包容網絡、接受網絡、使用網絡,具備一定的新媒體素質和能力,打破干部對網絡的畏懼、畏難心理。
2、鼓勵、培養領導干部利用新媒體手段引導輿論
近年來一些重視執“網”能力提升的政府機構和官員,開始嘗試利用網絡引導輿論、獲取反饋,與公眾交流,在網絡上發出理性、客觀、正面的聲音。各級領導干部可充分利用新華網在線高端訪談、微博、手機等主流新媒體渠道,與網民平等交流,勇于、善于發出自己的聲音,與黨政部門共同起到引導網絡輿論的作用,打破體制外聲音獨大的局面。
3、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作用
領導干部主動接觸新媒體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作用。由于媒體,特別是權威主流媒體的專業性、獨立性與公信力是官員不可替代的。在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中傳統媒體關鍵時刻若“被失語”,將導致黨委政府和媒體公信力下降,網絡傳言的公信力反而增強。因此,基層領導干部在重視新媒體陣地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作用,防止出現“官員都開微博就能替代媒體功能”的錯誤傾向。
4、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
信息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當前應落實中央《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等文件的要求,切實保障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的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采訪報道權,以權威、準確、客觀的聲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才能減少網絡謠言、偏激言論的空間。
【基金項目: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網絡輿情與網絡問政問題研究”(批準號: 2011D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劉伯高,《新媒體時代政府面臨的輿論挑戰及應對策略》[J].《蘇州大學學報》,2011(6)
②王友洛、馬欣、陳東輝,《網絡問政時代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J].《學習論壇》,2010(3)
③呂品,《新媒體時代對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J].《黨建研究》,2011(11)
(作者:新華社內蒙古分社智庫與再編輯部分析師,研究方向為網絡輿情與競爭戰略)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