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時政類報刊改制給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面臨著制度不健全、復合型人才短缺等困境。本文認為,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需要借鑒國內外傳媒集團人力資源管理成功經驗,在招聘、管理、培養、職業經理人隊伍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現代傳媒集團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關鍵詞】重慶日報報業集團 人力資源 管理模式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是以重慶日報為龍頭組建的黨報集團,主要有重慶晨報、重慶晚報、重慶商報、新女報等非時政類報刊。2011年7月20日,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全國新聞出版局長座談會上正式對外公布了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明確提出:“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制任務。”既給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中人力資源管理和改革是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
一、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
隨著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出臺,傳媒企業現代化進程加快,傳媒之間的競爭也開始由規模競爭、技術競爭和產品競爭向以傳媒集團人力資源開發為主的傳媒組織整體運營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競爭轉變。而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還存在著體制、制度、人才等方面的問題,這使其人力資源管理面臨巨大挑戰。
1、人力資源管理體制不完善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是以重慶日報為龍頭,聯合重慶晨報、重慶晚報、重慶商報、新女報等非時政類報刊組建的傳媒集團,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傳統經營模式。一方面重慶日報的員工和其他非時政類報刊的領導層和老員工實行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新近員工實行企業化的聘任制,使人員編制、崗位設置、人事任免、經費開支、社會保障福利、行政級別和待遇、評價體系等方面存在著不公平、不平等的現象,使集團內部多種體制并存,容易產生矛盾和挫傷員工的積極性。
2、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還不健全,存在著種種漏洞。如人事制度還未統一,存在著聘任類,事業編制類、人事代理類等多種機制。人員配置和提升制度還不健全,存在著論資排輩,機構重疊,行政級別決定地位高低等現象,傳媒企業人員的合理化配置率偏低。人員培訓制度還不完善,雖然加大了人員培訓的力度,但在培訓過程中存在著缺乏針對性,前沿性等問題,造成人員培訓成為走過程,走形式等現象。職業經理人制度還不健全,存在著都市報高層人員面向全國和世界招聘的現象,但招聘過程中還存在著主要面向集團內部員工招聘或提升的問題,很少能夠真正引進傳媒高端人才,還未形成真正的傳媒職業經理人隊伍。
3、高端復合型傳媒人才缺失
面對新的形勢,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存在一些不適應的方面,如人才結構不合理,有待改善等,主要表現在三種人才的缺乏。
一是缺乏經營管理人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面臨著從日報集團向現代傳媒集團轉變的問題,在運營機制、經營模式、資本開發等方面面臨創新,急需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加入。
二是缺乏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目前集團內部員工有的只懂采訪業務,不懂選題策劃;有的只掌握新聞專業知識,不掌握經濟、法律、歷史等相關知識;有的只能采訪國內的活動,由于外語等方面的限制,不能與外國記者同臺競技。總的來講,集團迫切需要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又熟悉國際規則和境外媒體運作方式,能夠開展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既懂新聞出版業務知識,又了解市場情況的人才。
三是缺乏專家型人才。目前,集團內部采編人員中的專家型人才很少,大多數是掌握采編技能的編輯、記者,而沒有成為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的專家。
二、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面臨的變革
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市場競爭機制和國家產業政策不斷變革,特別是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出臺,加快了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現代化、集團化、規模化的進程,其在市場機制、商業模式、運營機制、資本結構等方面呈現了深刻的變化,為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挑戰。
1、都市報間競爭向傳媒集團間競爭轉變
在傳媒規制方面,報業市場監管機制由傳統的政府主管市場向政府監管市場轉變,由媒體壟斷市場向產業逐步開放市場過渡,這使華商報業集團,上海申江服務導報等媒體開始進入重慶市場,尤其是華商報業集團的重慶時報的成立,使重慶報業市場的競爭變得波濤洶涌。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后,重慶報業市場的競爭將從重慶時報、重慶晨報、重慶商報、重慶晚報等都市報之間的競爭,轉變為傳媒集團之間的競爭,使市場競爭從發行數量、廣告收入、新聞影響力等初級階段向運營模式、資本開發、經營管理、品牌運作等高級階段的多元化競爭轉變,而人力資源競爭是競爭成敗的關鍵。
2、跨行業多元化經營向產業鏈延伸式多媒體跨平臺立體混合經營轉變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經營模式,主要以單純的發行模式、廣告模式、廣告+發行模式、利用政府或單位資源進行多元化開發模式(如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房地產項目等),另外存在著簡單的品牌運營、資本運營等開發模式,但處于初級階段,還未成熟。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時間表和路線圖公布后,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要向數據庫綜合利用、多媒體跨平臺立體混合經營模式轉變。由無方向的多元化經營向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的多媒體跨平臺的立體混合經營模式轉變。
3、重慶日報為龍頭的黨報集團向現代傳媒集團轉變
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時間表和路線圖公布后,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由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向純企業單位轉變,由媒體變成公司,由產品化經營變成產業化經營。絕大多數報刊出版單位將轉變為企業。在資本結構方面,將吸引國內外大量的資本,特別是證券化資本融資,將使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在所有制、所有權和經營權、管理權等方面向現代傳媒集團轉變,形成產權清晰,權責明確,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
三、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改革路徑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揭示:人才本身并不能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的有效管理機制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改制背景下,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要想提高競爭力,構建現代傳媒企業,需要對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進行改革。
1、以校企合作為依托,構建現代傳媒集團的人才招聘體系
一是招聘時間前移,與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本地高校合作,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模式,建立周末和節假日實習實踐制度,在人才使用過程中發現人才,變人才市場招聘人才為與傳媒高校聯合培養人才。
二是與高校合作辦學,成立傳媒學院,按照自己的需求,培養集團急需的各類人才。
2、以體制改革為依托,構建現代傳媒集團的人才管理體系
一是由傳統的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建立“市場化和職業化”的流動機制,對人的知識資源、能力資源實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促使內部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構建現代傳媒集團的人才配置體系。
二是由傳統“官本位”的升遷晉級模式向專業化多層次的職業發展模式轉變,為員工提供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營造傳媒與員工共同成長的氛圍,提高其對組織的歸屬、自尊和忠誠度。
三是構建現代傳媒集團的激勵和獎勵體系,形成精神激勵、物質激勵,短期激勵、長期激勵等多元化的激勵、獎勵體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3、以員工培訓為依托,構建現代傳媒集團的人才培養體系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要以員工培訓為依托,加快建立人才培養開發機制,要把人才培養納入組織戰略規劃,將培訓活動制度化,制定人才開發的具體目標,構建多層次、分類別、重實績的現代傳媒集團人才培訓體系。
一是實施培訓的“走出去”戰略,人才的職業培訓要匯集國際傳媒業發展的前沿理念、最新資訊和有效經驗,汲取當今國際上最領先的經驗、風格和趨勢,使學員通過培訓獲得國際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實際運作水平。
二是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員工的特點和集團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培訓員工,為集團未來的發展積聚人才。
4、以團隊建設為依托,構建現代傳媒集團的職業經理人隊伍
職業經理人的概念是從西方引進的。中國的國情不同,內涵也應該有所不同。外國的傳媒完全是公司化操作,市場化的程度非常高,而中國的傳統主流媒體基本上是由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向單純的企業化管理轉變。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應以團隊建設為依托,構建現代傳媒集團的職業經理人隊伍。
這些職業經理人要既懂得傳媒運行和新聞傳播的規律,又能適應特定體制創新要求,懂得從中國傳媒產業的特殊性出發去操盤運作的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其必要的能力有三:把握體制和政策的能力,有政治頭腦和制度意識;熟悉新聞業務的能力,掌握基本業務知識和信息傳播規律;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懂得管理學、濟學、市場營銷學、財務學等經濟管理知識。
參考文獻
①史松明,《時代呼喚傳媒人力資源管理學》,《傳媒觀察》,2009(11)
②朱學東,《傳媒人力資源市場的若干問題》,《傳媒》,2004(10)
③梁栩凌、王長嘯,《突破傳媒人力資源管理的瓶頸》,《傳媒觀察》,2006(8)
④曹鵬,《人力資源管理已是傳媒業最薄弱的環節》,《新聞記者》,2004(7)
⑤徐春英,《媒介人才資源管理探析》,《聲屏世界》,2007(12)
⑥王沛、關建,《論傳媒人力資本交易的制度安排》,《西南大學學報》,2007(1)
⑦[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資源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53
(作者:易彥龍,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生;韋文杰,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創意產業研究所,中國地市傳媒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秘書長,特聘研究員)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