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人問布拉德·皮特:“你參演的影片最愛是哪部?”皮特毫不猶豫地回答《史密斯夫婦》,因為那是他和老婆安吉麗娜·茱莉的定情之作。片中,他們倆飾演一對都是特工的夫婦,各自在家里的衣柜、廚房等處的抽屜中藏了無數機關槍乃至火箭筒,憋著勁要把對方置于死地。片中經常出現子彈亂飛、槍支滿地的場景,觀眾或許覺得那是好萊塢的慣用場景,但沒人知道,這部片子的制片人阿儂·邁爾岑還真的就是一個軍火商人,或者更準確地說,叫軍火販子。
邁爾岑本是美國的猶太人,在20世紀80年代,他利用自己在美國的公司尋找合作伙伴,非法生產核引爆裝置,然后再運往以色列,也倒賣其他武器。神奇的是,邁爾岑的公司表面上是做雨傘的。后來,邁爾岑投資電影,包括《喜劇之王》、《史密斯夫婦》、《美國往事》、《搏擊俱樂部》等片子中都有他的參與,他還跟布拉德·皮特、羅伯特·德尼羅等明星交上了朋友。據說他和默多克也是莫逆之交,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最后花2億美金收購了這個軍火販子電影公司——攝政娛樂公司20%的股權。
提到自己的軍火販子經歷,邁爾岑非常自豪:“我倒賣軍火是為了我的祖國(以色列),錢并沒有落在我自己的口袋里。”
他或許是轉型最為成功的一個軍火販子。
軍火販子,這是一個神秘而又陌生的職業,與大型武器制造公司即軍火商不同,他們是一群游走于世界危險邊緣的精明人,往往身懷絕技,專門向那些大國政府眼中的流氓政權或是內戰小國的反政府武裝提供軍火,他們就像是海中嗅著血腥味游走的鯊魚一般,哪里有戰火,哪里就有“美味”。
點燃戰火者,卻從不吸煙
阿卡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軍火販子之一。細數一下他的客戶,便知他的地位:曾綁架過女政治家貝當古夫人的哥倫比亞革命武裝是他的長期客戶;解體后的南斯拉夫和索馬里的內戰都是阿卡沙的武器大賣場;他為伊朗對抗美國量身定做了反巡洋艦導彈;就在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的前夜,他還往伊拉克賣軍火,并且趁著美軍的炮火還未打響,成功地派一架私人飛機拉著10億多美金從伊拉克飛到了黎巴嫩,據說是為薩達姆準備的逃亡資金。
他本來是敘利亞人,為了做軍火生意方便,就搬去了西班牙,他在西班牙南部有一所大宅子,光是車庫就可以停12輛車,傭人40多名。他總是穿著時尚,會說五六種語言,手里有五六個國家的護照,有防彈的奔馳車,還有一架私人飛機隨時準備逃亡用的,駕駛員就是他自己,想飛就飛。
可讓人無法相信的是,如此一個軍火大佬,賣了無數槍支彈藥,點燃了多少場戰火,可他自己連煙都不抽。
軍火販子往往要交友廣泛,所以在阿卡沙的大房子里,即掛著他和薩達姆的兒子烏代的照片,有人說薩達姆一家都是壞蛋,為什么還掛著他兒子的照片,阿卡沙不以為然地說:“你怎么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對你來說是壞人,但對我來說也許就是好人。”
作為一個生意人,盡管阿卡沙不吸煙,但是如果上門來求生意的客人犯了煙癮,他也會毫不介意地奉上一盒古巴雪茄,那是為他特制的,煙盒上面印有他的名字。他的客廳里備有專線電話,每當客人想打電話給“老板”匯報一下生意的進展時,阿卡沙就會讓他們使用專線電話,而不是手機,他總是說:“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電話。”
不但電話要安全,甚至連名字也要隱蔽。幾乎全世界的軍火販子和毒販子都以這位“軍火之王”為自己的榜樣,但很少有人能夠正確拼寫他的名字,說明他經常使用假名字,不但名字是假的,身世也是假的。阿卡沙總是說他出身于樸實的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敘利亞農民,但實際上,他的父親是一名敘利亞的外交官,曾任敘利亞駐加拿大和印度大使。
凍肉藏毒,賣錢換軍火
阿卡沙大學專業是法律,可惜他一點都不守法,年輕時就因為偷盜被抓過。后來,在他一個哥哥的“帶動”下,他開始走私軍火。首先,他們在黎巴嫩境內把毒品藏在凍肉里,然后運往歐洲賣掉,用得來的錢在歐洲購買武器軍火,再販運回黎巴嫩。結果,裝凍肉的卡車被英國警方發現了問題,阿卡沙因此坐了兩年牢。出獄之后,他覺得因為販運點毒品就坐牢太虧了,于是瞄準了大宗的武器走私。
為了尋找軍火的來源,阿卡沙就跑到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花大筆錢,跟保加利亞人打成一片,帶他們去本地人不許進入的賭場,好吃好喝伺候,只求獲得武器廠商的信息和人脈,哥哥甚至還因為花銷太大與阿卡沙吵過架。
但是錢并沒白花,不久之后,阿卡沙與波蘭的國有武器制造商“岑津”軍械廠搭上了關系,他拿著也門的護照,假裝自己率領的是也門商務代表團,一張口就要代理該公司一年的武器出口,當時正值20世紀80年代,波蘭經濟情況并不好,突然接待了手持大訂單的“財神爺”,更是樂不可支,完全不顧辨別真假,就這樣,一大批軍火訂單被阿卡沙騙到手了。
從1985年到1986年,阿卡沙通過瑞士銀行的一個賬戶,總共付給波蘭的“岑津”軍械廠150萬美元,買下了超過100噸的槍支彈藥等軍火。
而作為一個成功的軍火販子,阿卡沙行事頗為謹慎,他通常都是在西班牙的大宅子里遙控一切,軍火在制造國裝船,直接運往買家所在國家,而結款的錢,則是通過買賣兩國之外的第三國的銀行匯款的,以防止兩國銀行在接到消息后凍結賬戶。這個過程中,阿卡沙并不摸一下,而且在交易尚未完成的過程中,他絕不踏足相關國家半步,所以,一旦運送軍火的船出了意外,他便可以迅速地撇開關系,逃脫罪責。
20世紀90年代,阿卡沙定居西班牙之后,他的白色大宅子就成了阿拉伯精英的聚會場所,阿卡沙自己娶了出身敘利亞名門望族的17歲女孩,他總是調侃妻子說:“她是我的小女兒。”阿卡沙把自己用來掩人耳目的進出口公司總部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讓自己的兒子去做公司的老總,為他從歐洲販運軍火打掩護。
軍火商也玩“無間道”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一度是阿卡沙的客戶之一,眾所周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與以色列的關系是對立的,但是作為一個軍火商人,阿卡沙做到了不偏不倚,只要給錢,兩邊都可以賣。
1989年,阿卡沙命令手下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開設掩護公司,上門來買軍火的人,正是為以色列情報部門工作的,這就是說,這批軍火的真正買家是以色列。軍火商人的另一個特長就是,你要看報紙、讀歷史,一旦某組織的買家找上門來,你要知道買家想對付誰,他的對手用的是什么武器,賣給買家什么武器可以讓他笑逐顏開。
老練的阿卡沙一猜就中了,他向以色列情報部門的買家推薦了專門對付敘利亞的俄制坦克的反坦克炮彈,因為當時以色列正在支持黎巴嫩的親以色列分子與敘利亞開戰。而敘利亞是阿卡沙的祖國,也就是說,想當一個出色的軍火販子,就要賣炮彈去打自己的祖國。
手下人按照阿卡沙的指示,在阿姆斯特丹租了房子,開了公司,安裝好電話線,就等以色列的人來上門買炮彈。
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在阿卡沙的手下毫不知情的前提下,上門來買炮彈的以色列人被早已埋伏在公司附近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分子逮了個正著,原來,阿卡沙假裝是要賣給以色列武器來對付敘利亞,但實際上他內心是很反感以色列的,所以設下這個圈套。
須知,作為一個軍火販子,立場鮮明地給某個國家的情報人員下套設埋伏,這是冒極大風險的一件事,這也說明了為什么阿拉伯精英是如此地喜歡他,因為阿卡沙和他們是站在一邊的。顯然,阿卡沙看到了誰才是最大的客戶。幫客戶打擊對手,算是他賣武器之外的免費附送吧。正是因此,美國情報機構一直認為阿卡沙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金主”。20世紀90年代,阿卡沙找到了另一個客戶——俄羅斯車臣武裝。
但是,即便是“友人”巴勒斯坦方面的人阻礙了他的生意,阿卡沙照樣會不顧朋友情面而下狠手掃清障礙。巴勒斯坦解放陣線里有一個叫阿瓦德的黎巴嫩人,他在歐洲走私毒品,而阿卡沙在走私軍火的同時也走私毒品,阿瓦德搶了他的生意,阿卡沙怒不可遏,多次派人去刺殺阿瓦德。有一次,為了殺這個搶生意的人,阿卡沙干脆從自己的軍火庫里挑了一枚炮彈,直接打進了阿瓦德家的窗戶,但還是沒有炸死他。他如此想殺阿瓦德的另一個原因是,阿瓦德從中作梗,挑撥離間阿卡沙與老朋友阿拉法特的關系。
害死證人,自己安然無恙
有證據表明,美國人也曾是他的客戶,但阿卡沙矢口否認:“我絕對不會賣武器給我的敵人。”有人還指責阿卡沙是幾起空難的幕后參與者,阿卡沙笑著回應說:“他們好像覺得除了廣島之外都是我炸的吧?”當英國《觀察家報》記者想要采訪他時,他開門相迎,還說:“我才不是什么軍火販子和毒品販子,你見過他們開門歡迎記者來采訪嗎?”
1994年,阿卡沙在馬德里被捕,為了證明他有罪,西班牙警方搜集了各種證據,但還需要證人,于是,西班牙警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動了阿卡沙家的傭人出庭作證,可就在他出庭作證后沒幾天,這名證人被發現從5層樓高的窗戶上被扔下來摔死了。阿卡沙說我沒有殺他,警方也確實沒有找到阿卡沙參與殺了這名證人的任何證據,下手太干凈了。
另一名證人是阿卡沙以前的聯絡員,他倒是沒被殺死,可是他的兩個孩子在上學回家的路上被綁架了。第三名證人在上庭之前就說阿卡沙曾經威脅過他不要出庭作證,結果,這名證人在庭審中數次推翻之前的供詞,他徹底在淫威之下屈服了。
幾名證人,要么被滅口,要么被恐嚇,全部都不再與阿卡沙為敵了,西班牙法庭沒有任何辦法,只好將阿卡沙無罪釋放,眼睜睜看著他逍遙地走出法庭。
幾天之后,第二名證人被綁架的兩個孩子毫發無損地回到了家。但阿卡沙堅稱自己并沒有找人綁架他們,只是時間上的巧合而已。警方調查發現,綁架孩子的人和哥倫比亞的毒販子有關系,可是南美洲哥倫比亞的毒販子,為什么會千里迢迢地跑到歐洲的西班牙來綁架兩個孩子呢?
3年之后,獲救孩子的父親、第二名證人還是在馬德里自己家的門口,被一槍擊中了頭部,依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阿卡沙的手下人干的。
走出法庭之后,他又開始向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和克羅地亞賣軍火。同時,他又向哥倫比亞反政府武裝出售了槍支、榴彈炮和地對空導彈。
西班牙政府替他求情
根據法國警方公開的關于阿卡沙與巴勒斯坦解放陣線組織的武器交易詳情來看,那簡直比電影還要精彩百倍。
首先,解放陣線方面要在巴黎找一個可靠的法國女人,然后開車去她家,把她載到愛麗舍宮附近的購物大道去,讓她下去逛街。走著走著,就會有陌生的男子走過她的身旁,把一個龐大的手提箱交給她,然后她提著箱子上了車,回到家。這時,她會接到一個電話,告訴她手提箱的開鎖密碼,打開箱子,里面盡是解放陣線需要的槍支彈藥。
法國警方后來也抓住了阿卡沙,并且對他判了刑,可是他逃了。美國情報機構實在看不過去,就提醒法國警方說,阿卡沙就在巴黎的皇家馬可酒店,可是當法國警察沖到酒店時,阿卡沙早已蹤跡不見,美國情報機構懷疑法國警方有內鬼通風報信。
美國情報人員隨后說:“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法國政府也成了阿卡沙出售軍火的客戶,所以他們才會幫助他逃脫。”
阿卡沙也毫不諱言他與各國政府之間的關系:“坦白地說,我是給很多政府幫過忙的,英國、法國、西班牙都是,我說這個并不是為了要任何獎賞或者回報,但是我確實幫過他們。”
2007年,阿卡沙在和兩名哥倫比亞反政府武裝的買家碰面時被捕,2008年,阿卡沙被引渡到了美國紐約受審。在美國受審期間,阿卡沙依舊打出了他的“底牌”,他甚至可以搬出西班牙政府幫他求情,西班牙情報機構向美國法庭作證,說阿卡沙長期向西班牙情報機構提供情報,他甚至有專門的代號:路易斯。
阿卡沙出錢請了全美最有名的辯護律師索爾金(金融騙子麥道夫也曾請他作辯護),索爾金說阿卡沙確實為美國及其盟國在情報上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長期向西班牙情報機構提供有關“基地”組織和拉丹的情報,還以其與索馬里的軍火買賣關系,帶情報人員進入索馬里了解情況。
但最終,阿卡沙被判處30年監禁。2012年2月8日,著名的“戰爭之王”俄羅斯裔軍火販子維克多·布特被宣判,他與阿卡沙被并稱為世界上最厲害的兩大走私軍火巨頭,兩大巨頭的伏法,是否預示著個人化的軍火販子正在走向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