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策展人宋修庭起初是一名編輯,1996年進入韓國版《GEO》雜志,2000年成為主編兼攝影總監。此后,她的工作跨度逐漸變大,并開始成為一名策展人,參加了2008年首爾攝影博覽會(Seoul Photo Fair),2008年吳哥攝影節,2010年首爾攝影博覽會等。從2009年開始,她作為籌劃指導委員會的成員參與了大邱攝影雙年展的工作,此外,她還作為評委,評論家,以及攝影活動發言人出現在荷賽,美國國際攝影年賽,巴黎攝影展上。
在宋修庭眼中,策展人是舞臺紅幕背后的導演,獨特的策展風格及良好的溝通技巧都是成為一位優秀的策展人所需具備的能力。
您認為策劃一個攝影展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工作內容?在策展過程中,最重要及最關鍵的工作分別是什么?
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握展覽的概念,一個策展人應該能創造出一個合理的概念,將當下的問題與審美觀念,藝術觀念聯系起來。同時,策展人還要控制預算,思考展示方式,推動展覽進程,了解打印技術及裝裱展品,這些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策展人在策展過程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作為策展人要有能力把許多藝術家的作品編輯在一起,做成一個連貫的展覽。策展人的另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尋找新銳藝術家,并幫助他們找到良好的創作方向。
在策展過程中,策展人會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這要求策展人具備哪些能力來處理它們?
在策展過程中,處理關系是最困難的,但這件事會貫穿策展工作始終,比如與藝術家的關系,與其他策展人的關系等等……當然,預算問題也總會發生。特別是對獨立策展人來說,尋找資金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
策展人也要有自己的個性,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與藝術家相處的時候能夠理解他們的作品。一個策展人是從藝術家身上獲得信心的。如果沒有信心,那他在這個領域會一事無成。藝術家們喜歡那些能充分了解他們作品,交際面廣泛,能給他們帶來更多機會的策展人。因此,作為策展人要經常思考我到底能給藝術家帶來什么。
您認為自己成功的策展經歷有哪些?給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在2010年,我策劃了一個名為“Momento Vita”的展覽,是首爾攝影博覽會的展覽之一。這次展覽由很多作品組成,其中不僅僅有藝術家拍攝的,還有普通人及無名作者拍攝的作品。展出的這些照片記錄下了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瞬間,它們都有著豐富的細節,講述了很棒的故事,我們可能會自然地認為展覽中的每張照片都是來自藝術家之手。這次展覽讓我重新思考什么才是攝影的本質。
我同時也是2008年首屆首爾攝影博覽會的總監。我認為,就在那個時候,韓國的攝影土壤開始逐漸從印刷媒體轉移到畫廊之中,攝影家們不得不適應新的環境。就轉型來說,即使這次博覽會在這點上并不是非常成功,但在準備博覽會的過程中,我和很多攝影家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和他們形成了很好的合作關系。他們尊敬我,因為我在嘗試給他們開拓新的市場、新的空間。
曾有哪些攝影展覽對您產生過重要影響?
我不認為僅僅是某場展覽就能改變我的生活。當然,如果能看到一個觸動心靈的展覽是很棒的事,無論這個展覽規模,名氣的大小。有時,我看不到什么優秀的展覽;但有時,我又會在不抱期望的地方看到很不錯的展覽。
在觀看一個展覽時,我總會試著去學習這個展覽的理念,展示方式,布光方式,裝裱方式等等。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在每個展覽中要學會一點。
最近我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弗朗西斯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的展覽。她以拍攝自己及女性模特兒的黑白攝影作品而聞名。她的作品展示了很多年輕女性的身體,有的是裸露的,有的是模糊的(因為運動和長時間曝光),有的與環境融為一體,有的面孔暗淡不清。1981年,年僅22歲的伍德曼自殺,但此后她的作品依舊持續引起關注。這是我第一次在展覽中看到她的原作。那些照片真的是美極了,讓我在情緒上感覺非常振奮。
您怎么看待攝影展在社會文化生活和攝影文化傳播過程中的作用?
盡管我不會天真地認為攝影能改變世界,但我相信優秀的攝影作品及攝影展覽能讓觀眾洞察到當下的人類生活及整個世界。這樣的展覽能讓我們暫緩腳步,思索我們將要到哪里去。
如果想成為一名策展人,需要有哪些準備?
首先,我覺得一個人不能同時既是攝影家又是策展人。如果同時擔當這兩個角色,就會喪失客觀性,讓展覽顯得片面。攝影工作上的一些信息可能會影響到策展工作。攝影家是作品的首要生產者,而策展人或者編輯是第二生產者。
想成為一名攝影策展人,必須要利用各種途徑來獲取工作經驗,哪怕是參與一些很小的展覽。同時,要觀摩大量的攝影展覽,攝影作品,學習全部的藝術史,攝影技術,了解當下的攝影問題等等。最后,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是要逐漸樹立自己的策展風格。
您怎么看待策展人、攝影家和理論研究者或評論家之間的關系?
我認為策展人像是舞臺后的導演,存在于作品、藝術家及展覽的背后。在展覽中受到觀眾注意的不該是策展人,而是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策展人從藝術家那里得獲得口碑。評論家扮演的是在展覽與觀眾之間架起橋梁的重要角色。策展人,藝術家和評論家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致力于展覽,最后形成一種共生關系,
您對中國的攝影展及策展人怎么看?有什么期望?
去年夏天在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上,我看到了王慶松的作品《歷史豐碑》,其規模、理念都讓我感到震驚。之前我也拜訪過在北京的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那時他們正在展出中國年輕攝影家的作品,作品的質量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時,在擔任第八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評委時,我覺得自己為中國攝影家在各個體裁的拍攝中都努力嘗試表達他們的想法感到非常吃驚。我相信,這種力量將帶領中國攝影走向更好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