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柴ATV:1、應該承認,許多時候電視只有內容沒有臺,觀眾不是念舊的老顧客。2、應該承認,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全線出擊可能逆轉局面但也可能招致更大災難。3、應該承認,從過于年輕化過渡到寬眾,相當于新建而不是修復。4、應該承認,即便十名開外也死不了人,湘人不甘平庸也從未平庸。
@IRI視聽人氣指數:繼《非你莫屬》之后,天津衛視聯手東風日產推出中國首檔創業真人秀、也是首檔職場定制節目《老板是怎樣煉成的》。節目中,應聘者將通過一系列考驗最終變身為老板,圓求職者創業夢想。張紹剛變身“職場導師”為求職者送上“職場錦囊”,見證求職者實現老板夢想。
@不二:電影票房做好了,未必和電影營銷宣傳有什么關系。如果電影票房做不好,那營銷宣傳上,一定是有問題的。作為亂七八糟的電影行業的“痰盂”,電影宣傳,這個環節,其實也有很多槽要吐。
@傳媒Media:【2012年電視廣告市場熱點及趨勢洞察】一、一季度電視廣告營收增長放緩,主要影響因素:1、受制于宏觀經濟。2、政策影響。3、新媒體。二、廣告營收下降,電視媒體調整和轉變。1、走出收視迷局。2、平臺品牌化。3、由賣廣告向賣方案轉變。4、加大自制劇投入力度。5、標桿節目帶動平臺突圍。6、臺網合作。
@何平:有人提出電影人要誠實地講故事,悲哀的是中國的觀眾很少為講與他們命運有關的故事買票,顧長衛、賈樟柯、王小帥、婁燁等等導演,他們一貫的作品都在關注中國民眾切身的經歷與命運,他們并不想通過電影夢而粉飾現實。但中國觀眾更希望看到美式的未來,電影人不悲哀。
@青青樹武寒青:在觀眾心目中,好動畫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國際標準,如果國產動畫電影不能真正打動觀眾的心,大家憑什么放著有近百年積累的國外優秀動畫作品不看,來給我們捧場?所以,還是要從業人員自己不懈努力學習,加油去做能打動觀眾心的作品。
@中影張強:今天和朋友聚會,有朋友說他進電影院主要想看那些有強烈視聽享受的大片,這種電影在家里看沒有效果,而那種一般故事的電影他則選擇網上看。這或許就是美國大片票房成功的原因,我想知道持這種觀點的人占多大比例,希望大家發表意見,幫助我們診斷分析國產電影票房不佳的癥結。
@陶闖:未來網絡視頻成功的標志不是簡單的草稿作品的堆積,而是大量有品質的網絡內容的發布渠道:快而新。這是一場媒體革命,導致全新的基于網絡平臺的內容革命。我們在前夜了。
@李星文:都在嚷嚷大腕片酬高,誰也不敢沒大腕壓陣就開機。這一怪象開始改變:校園青春偶像劇《青春守則》將于7月中旬開機,制片人彭三源表示,五男五女十位主角都是海選獲得的全新面孔,“熒屏需要青春逼人的新鮮面孔,青春時光也需要帶著幾許青澀、純真和陽光燦爛的臉來演繹”。還有誰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