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排名前50的電子商務網站中,80%都是MediaV的客戶。通過電商為MediaV帶來的收入約占整個公司的50%
記者面前的聚勝萬合CEO楊炯緯,一身T恤牛仔褲打扮,背個巨大的雙肩背包,手里拿著吳曉波作品《浩蕩兩千年》,從上到下都透著一派創新型互聯網公司的范兒。
楊炯緯創立的聚勝萬合(MediaV)公司,是一家從事精準營銷及數字營銷的專業廣告技術和服務機構。聚勝萬合旗下有兩個公司,一家是上海聚勝萬合廣告有限公司,一家是聚勝萬合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前者做服務,后者做技術和產品。
6月初,聚勝萬合將上線在線自助廣告創意制作工具,還將在8月份推出一個更進一步的自主品牌推廣工具。創立三年后,聚勝萬合正在一步步實現“技術驅動型互聯網公司”的規劃。
從好耶到MediaV
楊炯緯更喜歡將自己的公司稱為MediaV,將員工稱為Ver,V也成為聚勝萬合年會上的巨大LOGO。
2000年,大學畢業不到四年的楊炯緯,被“創業型互聯網公司”好耶吸引,“同學聚會時,我聽說老同學去了一家有風投、有期權、待遇好福利好的互聯網公司,我就暗想也要進入互聯網公司。”作為最初創業的三名主力之一,楊炯緯曾任好耶聯合首席運營官,2007年,被任命擔任好耶首席營運官和總裁。在這期間,他負責好耶的業務發展和技術研發,好耶也逐漸發展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專業網絡廣告公司,擁有中國最大的網絡廣告媒介投放量。
然而加入了互聯網公司后,畢業于復旦大學計算機系軟件專業的楊炯緯,卻是從銷售做起,他笑言自己一天代碼也沒有寫過。“好耶最開始做技術,我就是軟件銷售,后來開始轉型廣告公司,我就成了廣告銷售。”這樣的經歷成就了楊炯緯現在的一個認識——互聯網公司的CEO一定要是好的產品經理。“我能跟客戶溝通,也能看到市場情況,又能跟技術人員勾勒清楚需要什么產品。”楊炯緯在成為MediaV CEO后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新世紀初,獲得第一筆投資后的好耶蓄勢待發時,互聯網泡沫破裂。好耶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縮減人員過冬;二是轉型互聯網廣告代理公司,提供互聯網廣告系統給對方,換取一定的廣告位,再做廣告銷售。好耶選擇了后者。2004年,好耶獲得2億多元營收,利潤過2000萬元。2007年,市場注意到了互聯網廣告的潛力,在美國,Google以31億美元收購網絡廣告公司DoubleClick;在中國,江南春的分眾收購了好耶,資本的壓力隨之而來,包括楊炯緯在內的公司管理者,在安心做技術還是放手做銷售上,又遇到了兩難。2008年,經濟危機到來,分眾的股價下跌,銷售的壓力不斷擠壓技術的空間。不久之后,好耶的三名元老王建崗、王定標、楊炯緯相繼選擇了離開。楊炯緯創立了MediaV,王建崗后來創立了傳漾,王定標則多次創業,并多次拿到IDG投資,現任大旗網董事長。
2009年5月,楊炯緯創立MediaV,開始了一段新的創業歷程。三個月后,楊炯緯收到了光速創投的300萬美元投資。“慢慢吸收了從好耶跟我一起出來的老同事,后來到近20名員工時,我們開發出了第一個廣告投放系統。”
MediaV重新開始做技術架構,雖然看上去可能和好耶的技術產品一樣,但是楊炯緯認為,“底層架構完全不一樣。我知道用戶想要什么,也知道怎樣通過技術去實現它。”
服務推動技術
盡管在起步階段,楊炯緯在底層架構布局上十分重視,致力于做一家以技術和產品驅動的互聯網廣告公司。但是在面對單純做技術還是同時做廣告服務的選擇時,楊炯緯再次選擇了后者。
與好耶先買廣告位再找客戶不同,初創期的MediaV是先有客戶再去買廣告位。第二個不同是MediaV選擇以電商為切口進入互聯網廣告領域。同時放棄了賺取廣告位差價的模式,改為以廣告投放效果結算。
MediaV的第一個客戶是京東商城。楊炯緯回憶這個單接的并不難,但卻是虧的。
楊炯緯及他的團隊拿著以廣告效果結算的方案跟京東談合作。彼時傳統互聯網絡廣告多以CPT(按廣告位包位時間)、CPM(按廣告被展示次數)或CPC(按點擊)收費,京東問了一圈其他廣告代理公司,沒人愿意這么干,這單就成了MediaV的。
問題是MediaV按天購買廣告位,但卻同京東以訂單CPS(單次銷售成本Cost Per Sales)來結算。在最初的近兩個季度里,MediaV實際上是在賠本賺吆喝。
但楊炯緯認為這反而推動了MediaV的技術成熟。為了不虧錢,就要依靠技術做更有效的廣告推薦。MediaV的廣告投放模式是:MediaV購買網站的廣告位,分析訪問網頁的用戶行為,包括用戶最近用這臺電腦訪問過何種類型的網站,搜索過什么類型的信息,看過什么類型的文章。大致了解到用戶可能對什么感興趣,然后建立用戶的興趣模型。需要時,MediaV就可以向其推送有可能轉化為訂單的廣告。
雖然之前是在賠本賺吆喝,但當越來越多的廣告主和電商意識到廣告效果的重要性時,MediaV的作用開始顯現出來。
目前國內排名前50的電子商務網站中,80%都是MediaV的客戶。通過電商為MediaV帶來的收入約占整個公司的50%。
2010年,MediaV實現營收2.5億元,2011年翻番到5億多元。今年,MediaV的目標是8億-9億元。同時,MediaV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繼創業階段的第一筆投資之后,MediaV又相繼獲得了由紀源資本領投的1200萬美元,去年5月MediaV完成了總額5000萬美元的第三輪融資,由索羅斯基金旗下的量子策略基金領投,光速創投和紀源資本聯合投資。
三筆融資主要用于技術研發投入與團隊擴展。目前MediaV公司約有400名員工,其中技術人員約占四分之一,但技術總開銷能占到支出的一小半。
資金充裕,讓公司有了更大規劃,去年下半年,MediaV還曾有一個夭折了的并購計劃。
深耕電商
電商,是MediaV選擇的行業切入點。但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電商行業市場狀況也在變化:原本的主力客戶如京東商城在廣告投放方面開始轉向,由訂單導向轉向品牌打造;而傳統的品牌廣告主也用上了電商思維去做廣告,他們已經不再滿足于講個故事然后讓用戶看到這一廣告模式。
比如寶潔就在同MediaV開展合作,將寶潔產品廣告鏈接到寶潔的天貓商城,寶潔同MediaV通過CPS結算。
MediaV發現,汽車行業也正成為典型的廣告主電商思維轉化的代表。
今年,很多汽車廣告主要求看到互聯網廣告試乘試駕人群的信息,也就是說,MediaV在推送給用戶廣告后,要獲得有意向用戶的個人基本信息給廣告主,廣告主再將信息下發給4S店經銷商去聯絡客戶。
這其實是“電商效果”的另一個表現。越來越多的廣告主更傾向于自己去跟用戶溝通。
除了大的品牌廣告主,寄生在京東商城、當當網這類知名電商平臺上的網店,甚至淘寶賣家,都有可能成為MediaV的客戶。
在楊炯緯看來,小廣告主并不代表收益低。于是MediaV提供了聚效廣告平臺,讓廣告主自己去實現投放,通過MediaV的技術產品,為廣告主選擇最佳廣告受眾、匹配廣告創意,系統將自動選擇和推送符合受眾興趣的廣告創意。“有可能一位淘寶小廣告主一年在MediaV只能投入一萬元,但是這種類型的客戶總量可能有幾百萬個。”
終于,技術驅動型公司的好處得以顯現。事情似乎正朝著楊炯緯此前的一句玩笑話發展:“做產品型互聯網公司,實現躺著就能把錢給賺了的目標。”
未來
MediaV北京辦公室里,員工手繪的墻面為公司增添了不少活躍色彩。
MediaV的員工可以跟楊炯緯在QQ上直接溝通,公司還建立了培訓分享機制,每星期舉辦兩次培訓,培訓內容不局限于專業領域,員工也可以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好的氛圍使得員工的潛力不斷被挖掘,其中MediaV員工自主發明的MediaV牌服務器,成本比DELL便宜了三成。
談到未來,楊炯緯依然念念不忘“我們是互聯網公司,我們是有風險投資、有期權,能做產品,用服務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在他看來,要變成理想中的互聯網公司,有四個階段。一是廣告代理公司;二是有工具的廣告代理公司;三是有服務,有平臺的互聯網公司;第四才是完全的平臺公司。“當然,第四個階段實現起來非常困難。現在MediaV是在第二到第三階段的路上。”
產品和服務,成為MediaV現階段的努力方向。
今年4月,聚勝萬合發布了為擁有獨立網站的B2C電商企業打造的聚合分析商業數據分析系統。其主要通過分析網站用戶體驗、點擊流、電商績效等指標,形成網站商業分析報表,電商企業可以自己分析用戶人群構成,點擊來源等指標。值得注意的是,聚合分析是一款可以免費使用的數據分析系統。
此外,6月初即將上線的創意制作產品也是一個比較新的嘗試。
時下熱門的移動和社交平臺廣告,楊炯緯也希望以產品的思維來做,希望通過產品來驅動。多屏的終端為MediaV提供了獲取用戶設備號和準確地理位置的可能性,“但是做產品,可能還需要沉淀一些時間。”
對于公司近期的業務方向,楊炯緯表示,MediaV會慢慢“下沉”,服務更多的中小電商。具體業務上,今年下半年,MediaV會密集推出一系列產品,以服務更多的電商客戶。
但CPS顯然不是MediaV的終點,而只是途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