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由于缺乏國產強片的入市,影市由幾部進口片力撐,到25日《黑衣人3》上映之后,市場基本由進口片壟斷,當期放映的6部進口片共占據了將近80%的影片排映空間,貢獻了90%多的市場份額。眾多國產片淪為炮灰,《賽德克·巴萊》艱難榮登國產片榜首。
《黑衣人3》票房過2.2億元
下半月,國內影市明顯呈現出一邊倒趨勢,《黑衣人3》強勢領銜《復仇者聯盟》《人狼大戰》《三個火槍手》等5部進口片,以絕對優勢占領榜單前五席。6月25日全球同步上映的《黑衣人3》,國內一上映,就以片長相對較短的優勢占據全國近50%的排映空間。僅7天,取得2.2億多元的不俗成績,順利接替《復仇者聯盟》,榮登半月票房榜首。由于6月上映新片極多,進口片也不少,估計該片也難以一手撐天。
5月5日上演的《復仇者聯盟》與新片《黑衣人3》平分秋色,這半月再吸金1.68億元,累計進賬達5.2億元,退居榜單第二。目前該片全球總票房已超13億美元。在北美市場上一路敗北的《三個火槍手》,來到中國也是表現平平,半月進賬僅3800多萬元,摘得半月票房季軍。18日上映的進口驚悚片《人狼大戰》半月創收3500多萬元,比該片早兩天上映的國產驚悚懸疑片《地域無門》票房僅215萬余元。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榜單第五的《泰坦尼克號》,上映50天多天來,雖排片場次驟減到15042場,但這半月憑借僅次于《黑衣人3》和《復仇者聯盟》的較高場均人次,仍能產出1100多萬元,總票房達9.15億元,止步10億元門檻。而另一部四月入市的影片《超級戰艦》也依然停留在榜單上,這半月再收900多萬元,累計票房近3億元。
《賽德克·巴萊》列國產票房首位
由于缺乏國產強片入市,中小投資規模的國產片無法與進口片抗衡,依然擺脫不了夾縫中求生存的窘境,整體市場表現很慘淡,榜單前幾名國產片之間的票房相差甚小,無一表現特別強勁者。唯有《賽德克·巴萊》進入榜單第六名,但成績也并不理想。
5月10日《賽德克·巴萊》在進口片的虎視眈眈下入市,在上映第一周場次、人次均不佳情況下,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為該片安排一個廳放映以力挺該片,靠良好的口碑和過硬的品質,通過長線放映,使該片的觀影人次和票房都得以穩定的小幅增長,這半月在進口片中虎口奪食,艱難取得近1000萬元票房,票房累計1500多萬元,居此階段的國產片首位。新片《浮塵大亨》以860多萬元票房排國產片第二。《黃金大劫案》則進入收官之戰,由上半月榜單第四位,猛退到這半月榜單第九名,這半月收入850多萬元,票房止步1.5億元。上半月表現相當的兩部影片《影子愛人》和《追兇》,到了這半月前者以720多萬元的成績反超后者,二者票房累計分別為1700多萬元和1600多萬元。由王小帥執導的《我11》,叫好不叫座,半月票房僅470多萬元。31日入市的進口片《雨果》,首日票房不盡人意,僅280多萬元。另外,一部主旋律影片《忠誠與背叛》不聲不響于23日入市,在排片場次不高的情況下,票房突破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