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下半月,國產影片集體低迷,新上映的《黑衣人3》和月初入市的《復仇者聯盟》攜手撐市,但與上半月相比,市場繼續呈回落之勢:即便可統計日期多出一天,但觀影人次和票房環比均有13%以上的降幅,半月票房只有5.5億元。與去年同期《加勒比海盜4》和《功夫熊貓2》掀起的觀影熱潮相比,人次減幅達19%。由此,5月全月的票房止步12億元,環比熱鬧的4月份降幅達近24%。市場期待強片入市沖高。
半月票房止步5.5億元
下半月入市的新片仍有10多部,但只有進口片《黑衣人3》達到預期的市場反響,與之前上映的幾部進口片一起撐起大部分市場——半月內,國內影院共為《黑衣人3》和《復仇者聯盟》排映近33萬場,占比全部場次的41%,產出票房近4億元,占比半月全部票房產出的近73%。約有960多萬人次的觀眾觀看了這兩部影片,占比半月觀影總人次的68%。
超過10000塊銀幕的市場僅靠兩部影片支撐顯然不夠,單一的類型讓不少觀眾暫別影院。半月內,國內影院共排映場次近79萬場,環比上半月仍有近12%的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放量47萬多場,增幅高達67%;但只有1400多萬觀眾走進影院,環比上半月減幅超過13%,與去年同期相比流失300多萬人次,縮水19%;共產出票房約5.5億元,環比縮水近15%,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8000多萬元,減幅達15.4%。從場次的大幅增加對比票房和觀影人次的銳減,不難發現影片自身的市場號召力不足嚴重挫傷影院的積極性。
縱觀5月全月,國內影院累計排映場次達150多萬場,環比4月份仍有5%左右的增幅;但觀影人次只有3000多萬,環比銳減約1000萬人次,降幅近24%;共產出票房約12億元,環比縮水近4億元,減幅達近25%。與去年同期相比,票房仍有1.5億元的增量,但觀影人次只有5%左右的增幅。
院線票房下行
隨著前一段3D熱潮的推動,不少院線的新建影院集中開業,加之片長較長的《泰坦尼克號》逐步淡出市場,各大院線的排映場次均繼續呈增長之勢。但受市場整體頹勢拖累,國內各大院線的觀影人次和票房均有程度不同的下滑。在院線榜單上,萬達院線、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和北京新影聯的票房下行幅度高達18%左右,遼寧北方電影院線的票房減幅甚至超過20%。中影星美院線、浙江時代電影院線和橫店院線的觀影人次均有約15%的降幅。
這半月,業內最受關注的事件莫過于萬達收購美國第二大影院AMC。從業內的普遍反響看,更多觀察人士把此舉作為國內院線涉足海外終端市場的嘗試。但收購案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內影院拓展面臨的問題:影院拓展已經面臨諸多瓶頸,特別是當前幾年儲備的待開發項目紛紛用盡之后,新項目開發的難度以及內容供應的不足讓不少影院投資公司望而卻步。也有不少院線公司嘗試從終端向發行和制片等中上游業務發力。到今年6月,國內院線制實施剛好整10年,這與萬達院線并購美國的大院線雖沒有直接關系,但今后國內院線的發展方向和經營策略等均值得業內思考。
半月新開業影院27座
截止5月底,國內支持3D放映的影廳已經超過7000個,這意味著80%左右的數字影院具備3D電影的放映能力。特別是最近,多部3D進口大片讓3D影廳的票房產出潛力得以充分體現。
從國內影院榜單上也可以看到這種跡象:在半月票房前10名的影院中,有7座影院據有IMAX3D和中國巨幕影廳,而且全部具有超過一半的3D影廳。北京UME國際影城華星店更是以此優勢坐穩冠軍寶座。上海和平影都也憑一個300多座的IMAX影廳重回榜單前五。
在剛剛結束的戛納電影節期間,中國巨幕也高調亮相,相關負責人表示,年內將有15個巨幕廳進入影院市場。中國巨幕也已引起了好萊塢的興趣,除了《超級戰艦》和《泰坦尼克號》相繼推出中國巨幕版之外,下半年的幾部重量級國產影片也將推出中國巨幕版。
這半月,國內新開業的影院多達27座。其中浙江、廣東等省份均有多座影院投入運營,比如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鰲江影城和廣東佛山市南海區17.5影城(桂城店)等。這些影院中,大部分都建有3D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