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284年,馬可波羅游記里的“成都府”是這樣的:
“有一大川,經此大城。川中多魚,川流甚深,廣半英里,長延至于海洋……水上船舶甚眾,未聞未見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馬可波羅所說的大川,就是錦江,即府南河。不僅是當時的西方人,如今即是生活在成都的人,恐怕也應了“未聞未見者,必不信其有之也”這句話。因為,在經歷過“腐爛河”的階段之后,河里已經難尋各種魚類,大大萎縮的水量也喪失了航運功能,甚至連生態需水量都無法保證。錦江已無往日壯闊,其他諸多水系亦是殘缺落敗,成都市一些名帶“橋”“潭”或者“池”的地方,如今已然看不見水。
在說起“成都缺水”的話題時,成都市環保局局長王文斌向《望東方周刊》記者講述了他最近在昆明受到的“刺激”:
昆明是王文斌的故鄉,那是一個資源性缺水的城市。金馬河、滇池在他小時候都是很美好的地方,水干凈得“跳下去就可以游泳”,可是后來,也和府南河一樣水質急劇惡化。但最近一次回昆明,他發現金馬河和滇池都變好了。
“我們成都的缺水和昆明的缺水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王文斌說,“他們是真的缺水,天干了連喝的水都不夠。而我們本來是有水的,有條件,有很好的基礎,污水處理的布局已經建設完成。如果昆明都能夠把水治理好,我們就更應該把水治理好。”
王文斌告訴本刊記者,現在水已經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要奢求像過去那樣的“滾滾江水”已經不可能,上游若是嫌生態需水量不足,那下游許多地方連飲用水都緊張呢。都江堰雖然搭起了“高架橋”,從成都上游分走了許多水量以供給下游城市,但成都自身還是有提標和中水回用的大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