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家庭理財,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那都是有錢人的事,咱工薪階層都是沒錢人,哪有什么財可理,即使有一點錢咱也不會。其實,有錢人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也都是從沒錢人再到有錢人的。那么,像咱們這種老百姓怎么從沒錢到有錢呢?我的理財經驗是,不管錢多錢少都要學會理財,且理財時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第一只籃子是“業余經商”。我和妻子雖都有正式的工作,每月有固定的工資,但如果靠這些錢養家糊口還行,發財或成為有錢人那是沒份的。“窮則思變”,我們都有商業靈感,但僅此丟掉工作專門去經商,這個法子不太保險,又工作又經商行不行呢,只要處理得當是完全可以的。妻子對各類服飾感興趣,并發現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大飛躍,各類精美時髦的服飾非常搶手,利潤空間大,于是我們決定開一家精品服飾店鋪,且專賣各種女裝。找了一家臨街門面,首期投資三萬多元,并雇用了一名女營業員后,精品時裝店開張了。為了追趕新潮,滿足現代女性喜新厭舊的消費新觀念,我們一個禮拜進一次貨。咱這兒離省城不遠,每周五我們夫妻都要輪流坐夕發朝至的火車趕到省城服裝批發市場進貨,每次貨雖不多但新潮,走得快,資金流轉量大,賺頭也多,當別的商家跟風時我已經又走在前面了。時裝店開業四年來,除去各類稅費及各項開支外,每月凈賺的利潤已讓我多掙了至少一份以上的工資。
第二個籃子是買基金炒股票。五年前的一天,我去工商銀行辦理存款業務,一個熟悉的銀行朋友向我推銷基金,說他們那兒有公攤任務且無人購買。在當時,基金的概念沒有現在這樣人人都清楚,我雖然從網絡上獲悉了什么叫基金,但具體詳情及操作不太懂。我當時初步答應朋友準備少買些。回來后我立即上網詳查基金相關知識,并緊急打電話咨詢在省城銀行系統工作的朋友,經過慎重選擇后,本著“別人都買我慎買,別人不買我能買”的理財思路,大膽地一次性購買了五萬元,此舉連銀行的朋友也吃驚不小,他們銀行人員最多的才只敢買20000元。剛開始那幾年,隨著股市的連連攀升,我的基金收益也數倍增長,后來股市雖然不斷下跌,滬市由最高的6124點一直狂跌,后來,我在4500多點的時候果斷贖回了所有基金,五年間還是賺了不少,而我身邊的朋友卻在股市上賠慘了。2008年10月初,滬市已跌到1600多點(政策底線是1900多點),別人都不敢買的時候,我又果斷購買了好幾萬元基金,目前,我又賺不少。
第三只籃子是用特長撈“外快”。我在大學學的是中文專業,對寫作頗有研究和愛好,多年前,我利用工作的關系經常給行業內報刊寫一些“豆腐塊”,錢雖不多,但抽煙喝酒的零花錢有了。這幾年,報刊業發展迅速,用稿量猛增,為將寫作事業發揚光大,我打起了寫作理財的主意,從2005年起,我每年都要投資上千元訂閱十幾種與自己工作生活有關,且能撰稿的報刊,積極地給他們寫稿,新聞紀實、照片、評論、雜談、散文、小說及故事等我都寫,并主動與一些報刊聯系,成為他們的特約撰稿人。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上稿率,而且稿費也上浮,目前我已擔任十幾家中央級、省部級報刊的特約記者或特約通訊員。現在我每月的稿費收入幾乎與工資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