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簡介
劉忠范,1962年10月生,吉林九臺人。1983年畢業于長春工業大學化學工程系;1987年畢業于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獲碩士學位;1990年畢業于東京大學,獲博士學位;1990年4月至1993年5月在東京大學和日本國立分子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6月回國。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現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長江學者。主要從事低維材料與納米器件、分子自組裝及電化學研究。
初識院士
7月23日上午9點,我們準時在北京大學的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4樓,見到了本次采訪的對象劉忠范院士。他個子高高的,穿著格子襯衣和淡灰色的長褲,烏黑的短發,墨黑的眼睛,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嘴角帶著笑意,顯得十分平易近人。
我們依次和劉院士握手,隨后便被迎進了會議室,開始了本次采訪。劉院士告訴我們他以前經常接受采訪,回答與納米相關的各種問題,但卻是第一次接受初中生的采訪,“我感覺自己回到了40年前的童年。”院士笑著說道,我們也都跟著笑了起來,最初的緊張和不安立刻消散了。
寒門走出的“好奇”院士
劉忠范院士出生于東北的一個小村莊,家境貧寒,但他從小就很喜歡學習、喜歡看書,成績也很好,他的學生時代也發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小時候的劉院士好奇心很強,是個“好奇寶寶”,總喜歡刨根問底,在書本上看到的東西,只要能試一試的,他就一定會親自動手去試一試。比如書上說,雞鴨之類的家禽聽音樂會影響下蛋,劉院士就真的去試驗了一番,分別給雞和鴨做實驗,希望驗證一下書里的說法,結果因為種種條件限制,實驗不了了之,但是再看到書上有什么可以做的實驗,他還是會再去嘗試。他還喜歡找老師問問題,老師們總被他問得很無奈。
劉院士身上有著一股超強的韌勁。高中時他每天上學來回要走30里路,兩年下來就有近兩萬里路。上學的路上要經過一條河,有一次,一連幾天滂沱大雨下個不停,劉院士上學時來到河邊,發現河水漲了好多,過不去了,怎么辦呢?他只好硬著頭皮,把書包頂在頭上游了過去。結果到了學校,走進教室才發現只有他一個人。原來這天是周末。后來這則“游泳求學”的故事被演繹成了“書呆子傳奇”,在他曾經留學的東京大學流傳許久。
“保護學生”的院士
劉院士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已有24位成為教授。談起與學生的相處,劉院士毫不猶豫地說:“老師跟學生的互動很重要。所謂互動,就是要融入到學生中,實現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我會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只要不偏離大方向,他們的做法我都會支持。”
劉院士還跟我們聊起了一件他記憶深刻的童年時的事情。他上小學的時候正是“文革”時期,那時他們一半時間用來學習,一半時間卻要干活,即支援生產。這天,老師帶著他們去某個生產隊鏟草,劉院士當時長得瘦小,干活也比較慢,好不容易干完了,卻被班主任批評了一通。原來生產隊長說劉院士鏟掉了太多豆苗,破壞了生產,說他是只會學習的“五分加綿羊”。老師不但組織大家批斗他,還在大隊的廣播里通報了此事。劉院士說:“其實一壟豆子也沒那么多,但是為了處理反面典型,生產隊長就說全是我鏟掉的。可是這個不重要,我認為老師是必須要保護學生的啊。這件事影響了我對學生的態度,不論學生犯了什么錯誤,我都會先從客觀的角度了解情況,絕對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一通。”
后來,劉院士也當了老師,童年的記憶卻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他一直盡自己的能力去保護學生、愛護學生,因此也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信任。
不畏失敗的院士
談起取得的成功,劉院士謙虛地說道:“我不覺得自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如果非要說怎么能成功的話,我想有兩點,一是保持好奇心,二是要有耐心與毅力,失敗的時候不輕言放棄。”
那年劉院士還在日本東京大學攻讀光電化學專業的碩士學位。有一次做實驗時,他不小心扳錯了開關,結果發現應出現的現象不見了。當時他已經注意到自己扳錯了開關,但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將錯就錯,索性重復這個錯誤的實驗操作。他連續試驗了很多次,終于在多次的失敗后,成功地發現了一個新的電場異構化反應。
這個例子證明失敗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在失敗時堅持下去,永遠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且鍥而不舍地繼續探索,那么就一定可以化失敗為成功,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短暫的兩個小時的采訪漸至尾聲,劉院士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化學實驗室,不大的實驗室里放置著價值千萬的精密儀器,著實令我們開了眼界。
臨別之際,劉院士為《初中生世界》的小讀者們提筆書寫了“培養好奇心,釋放創造力”,作為送給我們的人生寄語。這是他成功的秘訣,也是他對我們每一位青少年的殷切期望。
采訪結束了,可是我們的漫長征程才剛剛開始,八九點鐘的太陽才剛剛升起,我們將帶著院士的期望和祝福,迎接未來的炫目光芒!
小記者采訪感言:
劉悅(常州市河海中學):這次采訪對我而言是難忘的,我的收獲很多:我知道了學習很重要,但勞動的本色也不能忘;我懂得了研究的樂趣在于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我明白了失敗并不可怕,反而可能是新生事物的搖籃。劉院士身上時時流露出的樂觀情緒也深深感染了我。
周天嬌(常州市武進區馬杭初級中學):劉院士是位才學淵博的教授,他更像學生的摯交好友。采訪中劉院士的許多話語都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他說“有時失敗也是成功的開始,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去發現未知的事物”;“好奇心和興趣能讓你在失敗的時候堅持下去,不輕易放棄”,真是讓我受益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