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我曾有過兩次婚姻,而這兩次婚姻都終結在第七個年頭。我曾經下決心不再談感情,至少不再觸碰婚姻,直到我遇見了現任女友。雖然我們相處的還算甜蜜,但過去的兩段感情卻時常會像放電影一樣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很怕第三次感情會再一次重蹈前兩次婚姻的覆轍。這讓我很矛盾,這段感情因此也就常常在放手或繼續間糾結。我該怎么辦呢?“七年之癢”難道真的是我難以逃脫的宿命嗎? 諾楊
素來都有婚姻“七年之癢”的說法,而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說法更令人瞠目結舌:都什么時代了,婚姻也與時俱進,一年就“癢”了!那么,婚姻真的會“癢”嗎?圍城中的人又該如何為婚姻“止癢”呢?
“癢”是婚姻的必經之路
當浪漫的愛情走進柴米油鹽的世界,愛情開始接受洗衣做飯帶孩子的考驗,開始經歷鍋碗瓢盆交響曲的磨煉,很難像熱戀時卿卿我我相看兩不厭了。而這時城外的燈紅酒綠,繽紛美景總是惹人艷羨,令人無限向往,無奈婚姻承載的更多卻是親情和責任。如果這就是婚姻的“癢”,那么它也同樣是婚姻的必經之路。
“癢”的表現形式開始為口角,進而互為戒備,感情出現裂痕。當感情裂痕日見擴大,就產生對婚姻的厭倦和不勝負擔感。其實說起來也挺可笑,需要鼓足勇氣才能建立起的婚姻,其“僵局”的導因往往都不是大的原則問題,大多起源于諸如對子女的教育、對經濟的開支、對老人的態度之類的分歧,甚至諸如丈夫回家遲了,妻子飯燒糊了之類的雞毛蒜皮事。因為雙方各有心煩事,又缺少溝通,所以小題大作,互相發泄,小事大事、前事后事扯在一起,各執一端,互不相讓,以至形成僵局。
半糖主義儲蓄情感
說到婚姻的“癢”,相信有大部分的人會形容那種感覺就是“麻木”,說白了就是審美疲勞。總有人將婚姻比喻為穿鞋,鞋子寬松了固然不宜行走,同樣,鞋子太擠腳也難前行。過分用力地愛,就像擠腳的鞋子,剝奪了另一方的自由與空間,讓兩人的感情寸步難行。
S.H.E在《半糖主義》里唱道:“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永遠讓你覺得意猶未盡,若有似無的甜,才不會覺得膩。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愛得來不易,要留一點空隙,彼此才能呼吸。有多少溫柔,何必一次就用盡。”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半糖主義無關真誠,只是婚姻經營的一個策略。當你過分緊張對方的時候,當你的著眼點全鋪在家庭、孩子身上的時候,難免很多雞毛蒜皮事就被小題大做。適當的距離有時也是保持感情溫度的特效藥。
莫讓小癢成大痛
盡管婚姻都會癢,卻因個人處理方式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身體癢了,用手撓一撓可以緩解,但撓要有個度,切不可為了一時之快,撓得鮮血淋漓,那樣,癢是解了,痛也會隨之而來。同樣的道理,婚姻“癢”了,也要慎而為之。
溝通永遠是人際交往的制勝法寶,夫妻間也一樣,特別是與家庭相關的偶發事件的看法與態度等等,夫妻之間都應當隨時溝通。當夫妻矛盾出現時,千萬不要固執己見,更不能翻出陳年的芝麻爛谷小事,應當就事論事,調換位置,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冷靜思考,理解對方的本意,取其合理內核,尋找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矛盾的最佳方案。
婚姻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慣于把自己的婚姻看成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婚姻,總以為自己的配偶是世界上最別扭的人。其實不然,任何婚姻都有其足與不足之處。互相寬容就是面對現實,接受現實,既接受自我形象,也真誠地接受對方的形象,優點接受,缺點也能承受。只要夫妻雙方都懷有良好真誠的愿望,最終就會達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的理想狀態。否則,小癢成大痛,婚外情、離婚,總是會給人留下更深的陰影和難以愈合的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