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872~1970),是20世紀聲譽卓著、影響深遠的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他的首要事業和建樹是在數學和邏輯領域,對西方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羅素謹慎質疑的個性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有所表露.他5歲時,就對“地球是圓的”一說產生懷疑,跑到花園拿了一把鏟開始掘洞,為的是證實能否挖到澳大利亞去,這當然是徒勞.還有一次保姆告訴他,在他睡覺時天使會在旁邊守護.他對這種溫馨描述的真實性又產生了質疑:“可是我從來不曾見過她們呀!”保姆想了想解釋說,當小孩睜開眼時,害羞的天使就會瞬間溜走.可小羅素對此仍有懷疑,于是他閉著眼睛假裝睡覺,然后用手在身邊撈摸,結果自然是一無所獲.從此他不再相信此類杜撰出的美好想象.這些荒唐舉動對成人而言是可笑的,可對羅素來說卻是天性使然.
在羅素9歲時發生了一件影響他人生的大事.女修道院長茜普頓宣布了一個可怕的預言:世界末日會在1881年發生.年少的羅素對此害怕擔憂,但更多的是半信半疑,他開始仔細觀察當年的每一天.可以想象,當一個敏感少年發現某一天烏云翻滾天昏地暗時,他以為世界末日真的來臨,可是到了第二天依然白云悠悠陽光燦爛,他又激動得手舞足蹈.直到年底,安寧祥和的生活終于證實了預言純屬無稽之談,也就是從那時起,年幼的羅素堅定了勇敢質疑和追尋真相的信念.正如他在《回憶集》里寫道:“我愈是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便愈想了解有關它的事實與真相,盡管這些事實與真相,可能使我感到不快……”這種懷疑決定了羅素哲學生涯的風格和目標.
羅素于1901年提出了“理發師難題”這個非常著名的悖論:在某個小鎮上只有一位理發師,有一天他張貼出一張公告,公告的內容是:“本人的理發技藝十分高超,譽滿全鎮.我將為本鎮所有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我也只給這些人刮臉.我對各位表示熱忱歡迎!”來找他刮臉的人絡繹不絕,自然都是那些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可是,有一天,這位理發師從鏡子里看見自己的胡子長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可想想卻又停下了,因為他產生了這樣的疑惑:如果他給自己刮臉的話,那么他就屬于“給自己刮臉的人”,按照公告,他就不該給自己刮臉;而如果他不給自己刮臉,他又屬于“不給自己刮臉的人”,按照公告,他又必須給自己刮臉.于是理發師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兩難境地.
“羅素悖論”的提出對嚴謹自信的數學界的震動是前所未有的,對數學領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因為這些難以解決的自相矛盾的問題,使“數學大廈的基石”出現了明顯的“裂縫”,數學家開始正視一個殘酷的現實:人類耗費數千年心血建立起來的“數學殿堂”,會不會倒塌呢?一時間,數學界危機四伏人心惶惶,這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第三次數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