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亞太格局,是亞太地區國家在生存與發展中形成的一種地區性的、表現較為穩定的國際秩序,這種秩序得到了該地區內大多數國家的認可。這種認可其實就是區內各國在維護秩序穩定運行中所具有的地位及其發揮的作用得到了承認。在這種秩序建立和穩定運行過程中,大國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秩序是靠實力支撐的,大國對秩序的構建與維護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在格局轉換過程中,經常伴隨著動蕩發生。動蕩是格局調整或重建過程中一個重要標志。從歷史經驗看,不出現動蕩的格局轉換至今還沒有出現。當然,在格局轉換過程中,動蕩發生的強弱是不同的,有的可能弱些,乃至可以稱為和平性的轉換;有的可能強些,甚至發生世界性的戰爭。
亞太格局在冷戰時期是美蘇兩極格局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格局。冷戰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力圖建立一個其支配下的世界性格局。隨著美國實力的相對下降,其他大國實力的不斷上升,二者實力差距不斷縮小,這使得地區性格局的構建日益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顯性現象。亞太格局的重構就是其中的一個主要表現。
亞太地區正成為
格局重構的焦點
首先,美國正將其全球戰略重點向亞太方向調整。其重要表現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正成為其全球部署中的重點地區。
美國國防部長在2012年的香格里格對話會上表示,未來八年內,美國全球海外軍事部署將由以歐洲為重點向以亞太為重點轉移。到2020年,美國海軍的力量部署將由目前太平洋與大西洋各占50%,改變為太平洋占60%,大西洋占40%;在航空母艦保持10艘規模的情況下,美國計劃將其中的6艘部署到太平洋地區。這種軍事部署與二戰后的海外軍事部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冷戰時期,出于與蘇聯戰略博弈的需要,美國始終將軍事部署的重點放在西歐,其次是東北亞。冷戰后,美國海外軍事部署從歐洲向亞太方向傾斜,亞太地區也由東北亞地區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盡管出現了這種調整,美國在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兵力部署還仍然保持著大致持平狀態。如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兵力部署大于在歐洲地區的部署,這種變化已經折射出美國的全球海外軍事部署的重心正在發生改變,亞太地區已成為美國全球關注的焦點地區。
其次,亞太地區正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地區。這主要表現為:一是俄羅斯正將亞太地區視為向外發展的重點地區。隨著北約的東擴和科索沃戰爭的出現,俄羅斯向歐洲地區擴展遇到了越來越大的阻力。加之,俄羅斯周邊的其他獨聯體國家對俄防范之心不斷加強,俄羅斯將亞太地區作為其向外擴展的最佳選擇。這就是近年來俄羅斯加大其在亞太地區軍事存在、加大與日本的摩擦、加大其亞洲部分的投入等動作背后的深層原因。二是印度的“東向政策”正加大推行力度。20世紀90年代初,印度提出了“東向政策”的國家發展戰略,甚至還提出“亞洲新世紀是印度的世紀”等。三是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影響力。20世紀90年代起,日本開始大力向海外擴展其影響。在這過程中,日本將亞太地區作為其擴展影響力的重點。如日本在出臺的防
iHe6DgtEappWv8ahtfzsaQ==務文件中將“臺海危機”作為其“關注”的重點,不斷加大對南海問題參與的力度,不斷給“武器出口三原則”松綁,以及不斷大搞與其他國家的軍事摩擦等,無不表明其正著力提高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四是中國的綜合國力正快速提升,海外利益不斷增加。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力不斷上升。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伴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的軍事實力不斷上升,中國的海外利益正高速向海外拓展。這使得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國家利益從一般性的國家利益沖突向國家核心利益沖突延伸。亞太地區國家間的博弈變得日益激烈。
隨著亞太地區有關國家的國家戰略的調整和相對實力的不斷變化,亞太地區的格局正發生微妙的變化,即亞太格局新構建正在出現。目前看,亞太格局將是世界范圍內調整最大的地區性格局。
亞太格局對世界格局影響巨大
自近代以來,世界性格局多次發生變化。二戰后,世界性的格局是美蘇主導的兩極格局。冷戰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并沒有建立起其主導的世界性格局。世界正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地區性格局正在構建之中。
就美國而言,其戰略意圖就是構建一個美國主導的世界格局。從全球看,歐亞大陸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地區,支配著世界的穩定與發展。美國只要主導了歐亞格局也就主導了世界格局。這也是美蘇冷戰時期將歐亞大陸作為博弈中心的主要原因。美國對亞太格局的構建是非常重視的。一方面,美國加大了對亞太國家的影響。如強化與日本、韓國等亞太盟國的關系;加強與越南等非盟國關系;改造現有的、亞太地區存在的安全機制,使其為美國所用;力爭在亞太地區構建一個多邊聯盟體制等。另一方面通過加大其在該地區的兵力部署,增強亞太地區國家對美國的向心力,并通過不斷制造動蕩來拴住更多的亞太國家。
就俄羅斯而言,冷戰結束后雖然實力有所下降。但從俄羅斯歷史發展軌跡來看,俄羅斯民族重新崛起是遲早的事。當前,如何構建亞太格局、如何在亞太新格局中發揮作用、如何以亞太格局為“基”來影響世界格局等,是俄羅斯關注的頭等事情。為此,俄羅斯不斷加大對亞太事務的影響力、不斷引導亞太格局向對其有利的方向發展,尤其是,俄羅斯通過在亞太地區連續舉行軍事演習,通過制造與日本的摩擦和向日本施加軍事壓力等來遏制美國在亞太事務中的影響力,提高自身在亞太格局構建中的地位與作用。
作為一個世界性的經濟科技強國,亞太地區是日本“走”向世界的平臺。如果日本在亞太事務中發揮的作用不能得到認可,日本也就無從尋求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了。所以,亞太格局的構建對日本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日本與周邊國家出現島嶼主權之爭和海洋權益的爭端等,也是日本尋求提高其影響力的一個手法而已。尤其是,日本無視歷史事實強占釣魚島,對日本提高在亞太地區的形象是非常不利的,也無益于提高在亞太事務上的影響力。日本的做法已經遭到亞太眾多國家的反對。
就中國而言,中國的綜合國力正不斷上升,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中國主張和平發展,期盼亞太格局是一個有利于亞太和平與穩定的格局,是一個有利于亞太國家發展的格局。這是中國積極主張構建的亞太格局。當然,這種格局的建立,需要中國在其建立與維護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伴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亞太格局的構建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應推動亞太格局的重構
首先,從目前看,美國推動建立的亞太格局對中國不利。從美國政府和智庫發表的各類戰略報告中可以看出,中國一直被美國認為是應該遏制的對象國。從現實看,美國一方面通過參與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摩擦來削弱中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通過在中國周邊加大軍事存在來遏制中國的影響力。美國還在中國周邊積極構建規制中國發展的各種框架。可以說,這些舉措都是為了制約中國在亞太格局構建中發揮作用。
其次,中國有能力、有實力影響亞太格局的構建。其一,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發展不斷受挫,中國經濟發展卻一枝獨秀,這使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這是中國的經濟優勢。其二,進入新世紀后,中國軍事實力也得到了提高,并且還可能與經濟同步發展。這使中國軍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不斷加大。其三,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有責任對亞太地區事務施加影響。
第三,中國推動亞太格局的構建將對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利。中國主張的亞太格局有利于亞太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處于和平與穩定的環境之中,這是中國亞太格局藍圖的突出特點。所以,中國應積極推動其設想的亞太格局藍圖的實現。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在亞太新格局的構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動蕩是中國應抓住的機遇
從歷史經驗看,任何一種新格局的構建都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這種利益分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克服種種阻力才能實現。同時,任何一種新格局的構建都需要機遇,需要合適的歷史條件才能對格局進行調整,而一定程度的動蕩為格局調整提供了某種機會。目前,亞太地區可以說是處于動蕩之中。特征之一,全球“熱點”問題絕大部分都集中出現在亞太地區;特征之二,全球經濟重心和美國稱霸重心集中于亞太地區,引發了亞太地區動蕩;特征之三,全球大國矛盾幾乎都集中于亞太地區;特征之四,亞太地區成為對全球事務感興趣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等。中國應該抓住這種動蕩推動亞太新格局的構建。
首先,動蕩使中國有機會發展與經濟實力相協調的軍事實力。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力不斷上升,軍力發展卻不能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出現了落后于經濟發展的現象,甚至在個別領域出現落后于周邊國家的趨勢。而中國軍力的發展卻讓一些國家感覺不舒服。某些國家甚至還大造“中國軍事威脅”等論調,在輿論上制約和遏制中國軍力的發展。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紛紛加大國防投入,某些國家抓住中國要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心理蠶食中國的國家利益,嚴重威脅中國的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這對任何國家來講都是不能容忍的事情。亞太地區的動蕩對中國維護穩定與和平的主張是相悖的,卻也給中國大力發展軍力提供了契機。當今,中國是在被動的情況下發展軍力的,是在國家安全不斷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發展軍力的。從這個角度看,目前是中國大力發展軍力的最佳時機。經濟發展沒有軍力支撐,那將是一種脆弱的經濟,無數的歷史經驗教訓已經清楚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周邊某些國家對中國的挑釁實際上是抱著這樣一個心理:一是中國軍力虛弱;二是中國不敢使用武力。其中,認為中國軍力虛弱占主要成分。
其次,動蕩使中國有機會實現力量格局的調整。縱觀歷史上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大國成長史不難發現,這些國家都是在大動蕩的國際環境下發展起來的,同時也是在這種大動蕩的國際環境下實現了力量對比的調整,即國際力量格局的重構。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這必將引起國際力量格局發生變化。中國主張和平發展,不希望通過世界性的戰爭手段來實現國際力量格局的重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在強大過程中不會面對局部性的動蕩。中國目前面臨的亞太地區的動蕩,其實是亞太地區力量進行格局重構的一個外在表現。中國應該以自己的主張和行動來確立起其在亞太力量格局中的新地位。亞太地區的動蕩應是中國重新定位其在亞太力量格局中地位的良好時機和機遇。
再次,動蕩使中國有機會展示影響力。中國主張和平發展,其主要含義有兩個:一是在沒有世界性戰爭的環境下發展;二是一種動態的和平,不是一種靜態的和平;是一種相對的和平,而不是一種絕對的和平。基于對和平的這種認識,目前的亞太地區動蕩對中國還是有利的。俗話說,時勢造英雄。中國應該抓住目前的這種動蕩的歷史機遇,以自身的實力為后盾爭取擴大自己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制定新的“游戲規則”。
最后,動蕩使中國有機會解決與周邊國家存在的矛盾。人們都不贊同鴕鳥面對問題的做法。國家也同樣如此。當今,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存在著諸多矛盾與沖突,如果不著手解決,它們將永遠是制約中國發展的“絆腳石”。動蕩為中國與周邊國家解決“問題”提供了契機。這主要是因為:一是動蕩提供了更多的“接觸”機會;二是動蕩給相關國家提供了實力對比的機會,因為國際問題解決的背后要依靠實力做支撐;三是動蕩推動相關國家關注這些“問題”的解決。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應抓住動蕩提供的機會,促進與周邊國家的矛盾與沖突問題的解決。實際上,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矛盾與沖突解決的過程,就是亞太格局構建的一個過程。
(作者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