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讀:
“處女座”是不是更適合當設計師呢?我們先來看看心理學家福勒(BertramR.Forer)1948年做過的一項研究。
福勒對一些學生進行了一次“人格測驗”,然后根據測驗結果給出了每個學生的“人格描述”。緊接著,讓學生們對測驗的準確程度進行評價,“非常準”為5分,“一點兒也不準”為0分,結果所有學生的評價平均分高達4.26分;這就說明這個“人格測驗”在學生們看來還是相當準的。事實上,福勒給所有人看的“人格描述”其實是完全一樣的。
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以下這段人格描述節選,并評估一下這些“特征”與自己的性格是否相符:
“你希望得到他人的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你有很多長處還沒有發揮出來……許多時候,你嚴重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你為自f1XTVJmY3hiAOQT76tW2mi4n5++2K1SOSd0G2wZJQQs=己是獨立思想家自豪,并且不會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有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負是不切實際的?!?br/> 現在你應該明白其中的“奧秘”了:這份“人格描述”講述的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特點,這就是學生們都覺得“很準”的原因。學生們越是相信該“人格描述”只應用到自己身上、越是認可分析者的權威,就越是會給予更高的準確評價。
事實上,給學生們看的這段“人格描述”就是福勒從“星座分析”中摘出來的。
看到這里,一定有讀者會質疑:沒做過上述事情的“巨蟹”們也很多啊。這就要用第二個原因來解釋了:我們的大腦會自動過濾掉那些“不準”的描述,只留下“準的”。舉例來說,本命年一旦發生“壞事”,你立刻會歸因到“本命年果然多災多難”,于是這個想法被強化,同時對“壞事”的記憶經過這樣的“認知加工”就記得更深刻了。
最后一個原因是我們的期望。比如一個“獅子座”的人,當他看到“獅子座”的性格描述時內心已經“期待著”看到很準的描述了。這種期待會讓我們把一些模糊的表達,知覺為符合自己的描述。
現在你明白“星座”等偽科學的真面目了。所以,不是“處女座”的同學也不要氣餒,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定也能成為好的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