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2008年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特別是給資金鏈日趨緊縮的中小型企業帶來了發展困難,甚至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發布統計結果顯示,在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國內宏觀調控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下,2009年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等困難,全國約十分之一的中小企業在2009年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接近30%,較去年同比減少15%。在當前的宏觀調控背景下,中小企業面臨更大的融資困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約70%的創新來自中小企業,約65%的專利由中小企業發明,80%以上的新產品由中小企業開發。我國中小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一支重要且活躍的力量,對經濟發展起著戰略性的作用。然而,追求規模經濟和實施趕超戰略的決策使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一直處于“強位弱勢”的尷尬境地,其中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已成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主要發展障礙之一。各地方政府針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資金困境,多措并舉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在從緊貨幣政策背景下,這些舉措的推行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可見,現階段研究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問題顯得十分重要。
一、鄂爾多斯市中小企業的經濟地位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它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產品技術創新、活躍市場、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以及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的中小企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成為擴大就業、實現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統計(鄂爾多斯市政協辦公廳 2009-09-20),截止到2009年6月,鄂爾多斯市共有產業活動單位10142個,個體工商戶94416個。其中企業法人單位3525個,除少數幾家公有制大型企業外,約99%以上是中小企業,全市中小企業創造的增加值和上交稅金均占三分之一以上。目前,通過中小企業和城鎮個體工商戶安置的勞動力約為32萬人,占城鎮全部從業人員的70%以上。
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人口、資金等要素的流動和集聚,促進了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城市化進程。2011年,全市的城市化水平已達到71%。中小企業在鄂爾多斯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沒有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就不可能有鄂爾多斯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
二、鄂爾多斯市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一)中小企業融資結構
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就是其獲取資金的各種來源和比例關系。由于我國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社會途徑籌資,所以鄂爾多斯地區的中小企業在創辦之初一般是采取內部融資的方式,由主要創辦人自籌資金和留存利潤方式募集資金,股東投資30%、資本公積和累計盈余27%、銀行借款15%、企業間貿易信貸8%、其他20%。
(二)中小企業貸款的主要方式
據了解,鄂爾多斯市只有極少數能得到“黃金卡”的中小企業才能夠在授信額度內享受30%—50%的信用貸款,鄂爾多斯市2008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機構發放中小企業抵押貸款占60%,擔保貸款占33.7%,信用貸款僅占6.3%。準格爾旗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農村信用社截至2008年6月底對中小企業發放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分別為63%和36%,信用貸款僅占1%。蒙西開發區工、農、中三家銀行目前100%為保證貸款,到2009年8月末,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分別占41.2%和58.8%。可見,鄂爾多斯地區抵押、擔保貸款方式己經全面推開,其比重還會進一步上升。
(三)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鄂爾多斯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居多,還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財務管理水平不高,信息不透明和失真的情況普遍存在。自身信用水平低,經常出現資金來源、報表虛假的情況。銀行很難從公開市場上獲悉反映中小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專有信息,對中小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評估困難,又缺乏必要的信用擔保,增加了銀行貸款的審查監督成本和信息成本。從而使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利率一般都比大企業高。此外,從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因為融資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及相關的費用,而民營企業居多的中小企業,貸款具有數量少頻率高的特點,而銀行每筆貸款的審批成本并不會因為貸款額小而降低。中小企業為尋擔保或抵押,還要付出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會計審計等相關費用,增加了融資的成本。
三、鄂爾多斯市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一)金融部門運營與管理機制的不健全
鄂爾多斯地區的金融機構放貸額度較少,大量資金逆向流動或沉淀、滯留,造成信貸投入不足。具體表現在:一是郵政儲蓄只存不貸,部分資金被郵政儲蓄“抽走”。鄂爾多斯地區郵政儲蓄存款余額每年在36多億元,占鄂爾多斯地區金融渠道融資總量的近30%。2008年鄂爾多斯地區郵政儲蓄存款余額38億元,比上年增加2億元,增長13%。二是部分資金被國有商業銀行“篩掉”。改制后的國有商業銀行,風險意識增強,“惜貸、慎貸”明顯,貸款的市場份額減少。三是部分信貸資金由于金融生態不理想而沉淀。鄂爾多斯地區的很多旗縣被列為信貸高風險區,基本不發放貸款。2008年鄂爾多斯地區除“東勝、伊旗、鄂旗”以外地區的各項存款余額占全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的45.5%,占當年存款增加額的41.1%,但沒有相應比例的貸款投放。2011年鄂爾多斯地區商行新增貸款只占當年新增存款的75%,列為信貸高風險區,基本不發放貸款。
(二)經營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低,增加了融資的難度
目前鄂爾多斯地區中小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而且小企業又占絕大多數。據調查,企業規模在5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所占比例占17%,企業規模在50-500人的中小企業比例占45%,而企業規模在500-2000人的企業占54%。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低,生產的產品中特色產品知名產品少,企業組織水平和產品水平薄弱,產品競爭力差。技術裝備弱,中小企業自身素質方面還存在“三多三少”問題:“家族式”企業多,以多元化投資為主體的公司制企業少;分散經營的多,集群化發展的少;資源型初級產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少。這些問題增加了鄂爾多斯地區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
(三)內蒙古地區存貸款總量小
利率調節缺乏市場化機制,嚴重制約銀行對中小型企業的貸款積極性。
從表1中看出,2011年內蒙古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是12063.72億元,在西部10個省區中排名第五;2011年內蒙古儲蓄存款余額是5450.75億元,在西部10個省區中倒數排名第四;2011年內蒙古貸款余額是9730.00億元,在西部10個省區中排名第五。內蒙古存貸款的蛋糕沒有做大,中小企業融資必然受到不利影響。
(四)鄂爾多斯資本市場不發達
鄂爾多斯市資本市場發展滯后,弱化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截至2007年上半年,鄂爾多斯市共有7家上市公司,股票(含可轉換公司債券)累計募集資金67億元,其行業分別是煤炭、能源、公共事業、冶金、商業、食品加工、釀酒、紡織、制糖和建材等,均為鄂爾多斯市的優勢和支柱產業。但是鄂爾多斯地區的中小企業還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有效支持,更沒有形成規模。
(五)信用擔保機構運作不規范
國家先后出臺有關法律和規范性文件,就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的市場準入、業務范圍、風險控制等方面政策措施仍未明確,有效的行業管理尚未形成,監督管理不到位。就鄂爾多斯市而言,目前尚無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明確由哪個部門行使對擔保機構的審批和管理,因此,區內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存在審批、監管部門地域不統一現象。
四、鄂爾多斯市中小企業的融資建議
(一)政府出臺適當的扶持政策
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抵御風險能力差,難以吸引長期性資本,因而需要政府采取以下幾種方法適當扶持:提供優惠政策、制定傾斜政策(如稅費、財政補貼)、采取政府完全出資或政府與民間共同出資方式、建立替代擔保抵押制度的新型信貸模式。
(二)完善金融機構信貸管理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
(三)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
健全公司組織,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及服務質量。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四)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工作
以建設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作為突破口。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全面、客觀地記錄中小企業基本信息和經營活動,以此來反映企業的信用狀況,達到銀企信息對稱。
(五)中小企業應擴展融資途徑,實行創新融資
可以進行融資租賃,既可融資也可融物;可以進行應收帳款物質抵押融資,以解決臨時性資金短缺,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求;可以進行供應鏈融資,即企業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多樣的融資產品和服務。
(六)逐步將非正規金融活動納入規范軌道,承認其應有的地位,發揮積極作用
通過探討發現,造成鄂爾多斯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企業自身的問題,也有政府、地方機制、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原因,因此,需要政府、銀行、企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法律上給予中小企業保駕護航、在政策上給予有力扶持、創建一個融資渠道多樣化,社會信用完善的經濟融資境,才有可能真正解決鄂爾多斯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問題,促進其又快又好的發展,進而帶動鄂爾多斯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快速的發展,力爭在未來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具備更強的生命力,改變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共同心聲。
(作者單位:內蒙華蒙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