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
——剛直轄時,重慶對外加工貿易幾乎為零,眾多區(qū)縣出口為零。15年來,重慶通過一系列改革創(chuàng)新,已躍升成為內陸開放的“橋頭堡”——引進外資數(shù)額進入國家第一梯隊;世界500強企業(yè)入駐數(shù)量領跑中西部地區(qū);2011年進出口總值超過350億美元,增幅全國第一;外地貨物經由重慶轉口的貨運量占比高達32%……
2010年12月1日,深夜。
坐在辦公桌前,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qū)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陳忠新毫無睡意。
白天那一幕,還在他腦海激蕩——落戶簽約現(xiàn)場,宏 集團全球總裁蘭奇揮著手臂說:“布局重慶是宏 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一步。”
“如果說西永招商是‘遼沈戰(zhàn)役’,那保稅港區(qū)招商就是‘淮海戰(zhàn)役’,你們都干得很漂亮。”市領導說,“為鞏固勝果,我們必須打好另一場戰(zhàn)役。”
陳忠新掏出筆,寫下四個字:“渡江戰(zhàn)役。”
“巨頭”來臨
2010年5月11日,陳忠新喜憂交加。
他收到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6點,陳忠新就坐在了辦公桌前。
喜歡喝茶的他,今天沒有泡茶——守著座機,他半步不想離開。
“叮……”鈴聲響起。
“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捷報傳來。
“通過了!通過了!”陳忠新沖出辦公室,扯開嗓門吆喝。
“陳主任,電話。”陳忠新正在狂喜中,一個電話打進來。
“伊藤忠要求保稅港區(qū)在9月前實現(xiàn)運行。”領導聲音急促。
“怎么可能?其他省市保稅港區(qū),從通過驗收到運行都籌備了一年多時間。”陳忠新說。
“這是命令。”
放下電話,陳忠新陷入沉思。
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是簽約保稅港區(qū)的第一家企業(yè)——把它服務好了,很多企業(yè)將聞聲而來;若服務不周,很多企業(yè)將望而卻步。
晚上12點,會議室。
“分成六組,綜合協(xié)調組、技術組、安保組……”陳忠新點將。
第二天,傳來捷報:組隊赴上海海關跟班學習工作已辦妥。
第三天,傳來捷報:在全國海關系統(tǒng)商調人員已辦妥。
…………
“要快,更要好。”陳忠新督促。
一天,陳忠新檢查現(xiàn)場時,看見草叢中有煙蒂,便鉆進草叢,探頭去撿,一根草刺扎入眼中……
“門牌周圍膠水過多。”躺在醫(yī)院,視網膜穿孔的他仍在摳細節(jié)。
8月23日,一聲“啟動”中,伊藤忠的貨物順利入關。
“我從沒見過這么高的效率。”伊藤忠說。
于是,馬士基來了,領盛物流來了……世界500強物流企業(yè)紛至沓來;宏 來了,仁寶來了……世界500強IT企業(yè)聞聲而至。
“傷得值。”陳忠新呵呵笑著。
“渡江之戰(zhàn)”
21世紀最缺什么?人才。
世界500強企業(yè)最缺什么人才?技工。
世界500強企業(yè)為何入駐重慶?“除了‘渝新歐’和保稅港區(qū),人家最看重的就是重慶政府承諾的用工保障。”陳忠新說。
在沿海,職工如浮萍。“在一家企業(yè)呆上兩年的,就是老員工了。”陳忠新說。
“要留住這些企業(yè),就必須打好‘渡江戰(zhàn)役’——用工保障。”市領導交代。
如何打?陳忠新心里沒譜。
不但沒譜,還害怕。
“這不,又死了一個。”陳忠新拿著報紙。
沿海一城市,僅2011年上半年,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yè)就有十幾人跳樓。
“重慶以后也會這樣嗎?”陳忠新覺得后背發(fā)麻。
那一夜,他失眠了,越想越怕。
第二天,他帶著人馬直奔沿海。
“企業(yè)過度追求利潤,員工被訓練成了賺錢機器。”
“員工之間沒有交流,住在一起形同陌生人。”
…………
“這種企業(yè)既管員工生產,又管員工生活的管理模式,將人變成了賺錢工具,時間一長,人的心理、生理便出現(xiàn)了問題。”這是陳忠新的考察結論。
“這種管理模式很危險。”陳忠新上報公司決策層。
“探索社會化管理模式。”決策層囑托。
創(chuàng)新模式
2011年10月6日,空港筆記本電腦基地觀月小區(qū)立體接訪中心。
陳忠新坐在桌前——今天,輪到他接訪。
晚上,一群工人涌進來。
“一樣的方便面,外面賣兩塊三,這里賣三塊。”
“礦泉水也是,外面賣一塊,這里賣一塊五。”
陳忠新用筆“唰唰”地記著。
第二天,陳忠新直奔大超市。“康師傅紅燒牛肉面,2.3元……”他抄寫著商品價格。
第三天,一群工人涌進超市。
“怎么全降價了?”工人們一臉驚訝。
工人們并不知道,這是“四方共管”運行模式的功勞。
“‘四方共管’就是打破企業(yè)獨管員工的模式,改由社區(qū)(政府)、業(yè)主(保稅港區(qū))、管理者(物業(yè)公司)、使用人(企業(yè))共同管理。”陳忠新說。
“四方共管”之下,“四中心一平臺”應聲出臺:建立立體接訪中心、社區(qū)文體中心、安全應急中心、心理援助中心和社區(qū)管理服務平臺。
有工人反映,每天上班,一站就是十個小時,太累。
“于是,我們便和企業(yè)磋商。現(xiàn)在,工人都是坐著上班了。”陳忠新說,“共管模式,解決了工人們的很多生理問題。”
而心理援助中心,則成了工人們的“療傷”圣地。
“社區(qū)文體中心,更是為工人們打造了一個釋放心理壓力的平臺。”陳忠新說,“天天播放電影、周周組織賽事、月月組織演出。”
“工人們的精氣神——這個!”旭碩重慶工廠廠長莊祿祥豎起拇指。
復工之戰(zhàn)
2012年1月15日,夜。
“買票了嗎?”胡曉成問“鄰床”。
“沒。”
“快春節(jié)了,報紙說,車票告急。”
2011年以前,胡曉成在沿海筆電企業(yè)上班。
“我年年都要換廠。”胡曉成說,“每年春節(jié),我都要回重慶開縣,但假期短、買票難,所以干脆就辭職。”
2011年,胡曉成就近選擇了仁寶重慶工廠。
“年后回來嗎?”“鄰床”問。
“估計不會。”胡曉成答。
1月16日,夜。
“春節(jié)回家嗎?如果要,我們幫你們買票。”陳忠新問。
“要!要!”胡曉成答。
1月18日,夜。
“太好了!”胡曉成接過車票。
“假后按時上班,我們還會發(fā)紅包。”陳忠新說。
“我第一次享受這種待遇。”胡曉成發(fā)短信給朋友。
而沒回家的工人,則同陳忠新和他的同事們一起享受著“七天樂”。
“走啦,游園會開始了。”
“走啦,向科技館出發(fā)。”
“這里真有人情味。”工人們發(fā)短信給親朋。
2012年1月29日,仁寶車間一派繁忙。
“五條生產線全部開工。”仁寶負責人卓維垣驚嘆,“在沿海,春節(jié)后,60%的工人回來就不錯了,沒想到這次回來了110%——不少員工還邀來了親朋。”
2011年,保稅港區(qū)實現(xiàn)進出口總額逾50億美元,且外地貨物占比高達32%——它,已成為重慶內陸開放型經濟體系的橋頭堡。
“這里面,也有我們‘渡江戰(zhàn)役’的功勞。”陳忠新憨憨地笑著,“不過,我是戰(zhàn)役中的一個小兵。”
百姓心聲
“保稅港區(qū)進口酒類交易中心開業(yè)后,同款紅酒便宜了近八成,我一下買了20瓶,安逸。”
——江北區(qū)觀音橋街道居民李強
“丹麥馬士基、日本郵船、法國達飛等世界前20強航運巨擘紛紛入駐重慶,寸灘碼頭集裝箱鱗次櫛比,那叫一個壯觀!”
——寸灘碼頭裝卸工王永奎
“‘渝新歐’開通前,幾乎沒有貨物從團結村始發(fā)出口,而現(xiàn)在,天天都有列車從這里始發(fā)出境,團結村成了活躍的開放前沿。”
——沙坪壩區(qū)團結村陽光海潤小區(qū)居民鐘德文
“我們收購了圭亞那歐邁礦業(yè)公司70%的股權,占領了國際高鋁熟料40%的市場份額,讓中國從此擁有了該行業(yè)在全球市場上的發(fā)言權。”
——博賽集團董事長袁志倫
大事盤點
1998年8月4日,重慶第一家外資銀行加拿大豐業(yè)銀行重慶分行成立。
1998年12月,力帆進出口公司成為重慶首家獲得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yè)。
1999年6月,外經貿部批準重慶進行國內商業(yè)、外貿的對外開放試點。
2001年6月15日,重慶出口加工區(qū)成立。
2003年11月7日,重慶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美國利保在渝成立分公司。
2004年11月13日,重慶市委、市政府印發(fā)《關于大力發(fā)展開放型經濟的決定》。
2007年10月13日,重慶與商務部簽訂《共同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合作備忘錄》。
2008年7月17日,商務部授予重慶市“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2008年12月18日,中國內陸首個保稅港區(qū)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qū)揭牌。
2010年2月,西永綜合保稅區(qū)掛牌成立。
2010年5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兩江新區(qū)。
2011年5月,重慶港成為中國內陸首個“安智貿”試點港口。
2011年6月底,“渝新歐”國際貿易大通道全線開通。
重要數(shù)據(jù)
截至2011年底,落戶重慶的世界500強企業(yè)超過200家,總數(shù)位居中西部第一。
2011年,重慶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00億美元,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2011年,重慶進出口貿易總額實現(xiàn)292.2億美元,增幅全國第一;完成加工貿易出口額61.67億美元。
2011年,重慶市海外協(xié)議投資額達到60億美元。
2011年,外地貨物經重慶轉口的貨物量占比達到32%。
2011年,重慶加工貿易離岸結算額達到2011億元,形成稅收45億元。
截至2011年底,重慶聯(lián)交所等七大要素市場交易額累計超過3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