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賣節目給電視臺的人
李靜“北漂”時的夢想是“一條狗、一個孩子、一間有落地大窗的屋子、一個愛她的人”,她天生就會萌發這種天真浪漫的想法,她的本科專業同樣“不太靠譜”——河北師范大學手風琴專業,這種氣質注定了她所涉足的領域會一再轉換。
剛剛大學畢業,李靜便有了第一次跨界。她被分配到張家口電視臺做編輯。用她自己的話說,因為“還有幾分‘姿色’”,沒多久,她就誤打誤撞地做了主持人,并一路順暢地走到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
李靜到央視不久,便在一次緊急招聘中當上了《歡聚一堂》的主持人。1999年,李靜已小有名氣,但她很快發現,在這個環境里很難讓節目表達自己的思想,便毅然辭去了工作,邀請了幾個同學成立了一個工作室,一邊寫劇本,一邊拍戲。但由于年少氣盛,她一直沒有拉來廣告,工作室便散了。
失業后,李靜于2000年春季著手策劃了一檔電視節目《超級訪問》,并叫上妹妹和幾位同學開始了艱難的創業。那時,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訪談節目,李靜利用人脈關系請來一批名人,開始制作《超級訪問》,然后前往上海電視節招商。可令她沮喪的是,幾天也沒有召來一個廣告商。
沒有廣告商,節目還得錄下去。那時,李靜僅有4萬元。更要命的是,由于沒有廣告和發行的專業人員,她不得不到處找朋友借錢,最多時,她居然欠下了200多萬元的債。為了制作節目,她連房子都抵押了,幾個人棲身在北京西城區的一間民房里。
2001年,李靜說服一位投資人,勉強撐了半年,但《超級訪問》因為不懂宣傳造勢,加上資金嚴重不足,徹底陷入了困境。李靜毅然決定改變思路——賣節目!一位發行總監驚訝地說:“中國的電視從來只賣電視劇和廣告冠名,哪有賣節目的!何況你的節目鮮為人知,別人憑什么會買?”
因為之前積累了一些人脈資源,李靜到各個電視臺游說時,人家一見她來,首先帶著她吃喝玩樂,唯獨不提賣節目的事。李靜知道對方是在堵她的嘴,她干脆趁著酒興賣起了人情。
一次,她前往湖北電視臺推銷時,席間,她見大家喝得高興,就說:“我在這里吃飯,可我的公司還有一幫女孩沒飯吃,你們能不能先看看節目錄像?如果看了,覺得節目不行,我馬上就走;如果覺得節目可以,我可以免費送給你們,你們賺了錢我分文不要,就當我送給你們一個人情,日后也好再談合作!”臺領導見她說話爽快,為人仗義,便召來相關人員一起審片。
《超級訪問》重點發掘明星的生活“糗事”,屬于“獨家新聞”,甚至連嘉賓都很詫異:“你們怎么搞到的這些東西?”結果大家看完節目后,一致說《超級訪問》做得非常好。
為了做成這筆生意,李靜當即決定,將節目中的5分鐘貼片廣告全送給對方,而只把其中的30秒時間留給自己。李靜說:“這個節目如果收視率第一,你們一分錢不投就可大賺一筆;如果收視率低了,你們就把節目停了,反正也不會有什么損失。”電視臺立即同意試試,并決定每期節目給她2000元。這樣,李靜成了中國第一個賣節目給電視臺的人。她這一賣就是50家電視臺,而她的一期節目能賣10萬元。當時,一期節目的成本才3萬元,這一出一進就賺了7萬元。
成功地賣出節目后,《超級訪問》很快吸引了廣告商冠名,并占據了賣方市場的主動權。這些變化和做法,讓李靜發現不按套路出牌是對的,只要邏輯行得通就該去試試,沒有什么是絕對不行的。于是,她毅然成立了自己的東方風行傳媒公司。
遇“伯樂”,創辦樂蜂網年賺億元
2007年下半年,李靜陷入了糾結中。當時,已擁有多檔知名欄目的李靜,滿腦子想的都是把公司賣掉,下半輩子舒服地過活。就在此時,在好友王冉的引薦下,李靜認識了紅杉資本中國創始和執行合伙人沈南鵬。沒想到這個陌生人竟改變了李靜和她公司的軌跡。
李靜聽說過這個“投資奇才”的很多怪事,他永遠不差錢,就差好的投資項目,一旦看準一個人,投進去幾個億,一秒鐘就能拍板。那次聊天,李靜聽到了很多從未“謀面”的商業詞匯,沈南鵬也在觀察這個與想象中完全不同的“非典型”著名主持人。
沈南鵬對“東方風行”做了快速調查后,除了提供一份頗具吸引力的估值方案,還幫助李靜勾勒出一個超出她想象的藍圖:以節目內容為支撐,發展自有品牌和商品零售。
這對李靜來說意味著又一次轉型,從單純的文化傳媒進入電子商務。其實她還有另外一個選擇,華誼兄弟希望收購“風行傳媒”,將其作為內容制作平臺,李靜不用單打獨斗,也會得到一筆可觀的現金和華誼股權。但經過與沈南鵬的幾次談判,李靜最終還是選擇了接受風險投資。
“他從來不逼我承諾結果,只是點燃我的激情,鼓勵我跟著感覺走。”在李靜看來,沈南鵬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精于算計。他幫助李靜將先前的構想一步步細化。首先,成立了東方風行商貿有限公司,與之前的東方風行傳媒公司獨立運作核算;建設樂蜂網,將其作為商品貿易的載體。通過幾次接觸,沈南鵬看出李靜雖然做企業多年,但對毛利率等財務數據全無概念,便推薦了合適的財務總監。
后來,沈南鵬還給“從商不言商”的李靜開辟了一個新通道,讓她對商業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2009年初,李靜被沈南鵬推去參加了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很快,她發現他們談論的東西并沒有事先想象中的那么難懂,她和馮侖聊天,和投資商探討,甚至向經濟學家請教。她還壯著膽子上臺演講,題目是關于服務外包。她從女人購物體驗的角度談物流的發展空間,讓一群男人叫好。她依然不是個地道的生意人,但是她了解女人、研究人性。回來以后,李靜感覺很好,她感受到了自己的變化。
李靜骨子里愛冒險,她在生活最舒服的階段接受了新挑戰,樂蜂網主要賣護膚品,李靜由此還成了靜佳化妝品品牌創始人。樂蜂網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成長起來,一出由外行主導的“鬧劇”最終修成正果:它被業界譽為“女性第一時尚購物網站”,2012年5月便已擁有500多萬用戶,去年銷售額達4個億。
對于樂蜂網近乎奇跡般的成功,媒體對李靜的評價是“創業很萌”。“ 其實我是做著做著才知道,原來中國有那么多的電子商務。有的時候,先期不要做調查,先說你很棒,然后就開始做。創業初期要有一點點掩耳盜鈴,無知者無畏。”這位CEO近乎奇談怪論的秘訣的確令人大吃一驚。
其實李靜頗懂“資源整合”,她讓電視節目和電子商務之間互動,使樂蜂網和她的化妝品品牌迅速名聲大噪。李靜說,目前樂蜂網總共有9000多款產品,靜佳自有品牌350多款,銷售額占比接近50%。今年預計將達到10億元。
小女子激情打造“傳媒帝國”
當《超級訪問》在國內取得很大成功后,李靜發現自己最核心的競爭力其實就是能夠比別人快一步,給觀眾最新鮮的東西,于是又推順勢出了《情感方程式》——中國第一檔真實還原情感話題的電視節目。從籌備到錄制樣帶,一個月就做成了。這個節目最早是在深圳臺播出,一炮走紅,以至于后來央視做《心理時間》,邀請的專家都是李靜挖掘出來的那一批。“他們都是我翻各個醫院黃頁翻出來的。”李靜得意地說。
此后,《美麗俏佳人》、《娛樂麻辣燙》、《靜距離》又相繼問世。李靜是這5檔節目的主持兼制片人。她以其特立獨行、機智幽默、率真、俏皮的主持風格,征服了億萬觀眾,被喻為國內最具風格主持人。尤其是《超級訪問》,在鳳凰衛視和歐美臺播出后,深受海外華人的喜愛。
如今,李靜每年制作的電視節目超過680個小時,發行到海內外200多家電視臺,收視人群在7億人次以上,是目前國內最有影響的民營影視制作實體。而她創立的東方風行集團,自從獲得美國最大風險投資機構——紅杉資本注資后,主體業務已從最初的影視節目制作、發行、廣告經營、娛樂活動、電視包裝和藝人經紀,擴展到互聯網、自有品牌制造及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被評為“北京市創意文化產業典范”,并獲得APEC中小企業峰會“中國最具成長性新銳企業獎”。她本人也獲得“2011中國商界女性精英年度魅力人物大獎”等一大堆榮譽。她在公司內的官方稱謂也不是“李總”,而是“靜姐”。“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成為大姐大,戴著墨鏡,穿著黑風衣,身后跟著一大幫小弟小妹。”李靜對此很有些自得。
她和先生黃小茂是在一次朋友聚會上相識的, 40歲的男人和30歲的女人一見如故,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墜入愛河。婚后李靜大大咧咧,家里常被她弄得一團糟。老公則細致得無可挑剔,東西的擺放極有規矩。
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家門,其實兩個人在本質上還是相同的。他一門心思地搞音樂,她不厭其煩地做節目,兩人都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真誠地生活,不貪圖名利。
現在李靜每天早晨會收到兩條短信,一條是昨晚的收視率,一條是昨晚的銷量。這位喜歡冒險的小女子,覺得搞經營就像玩游戲,新鮮、刺激又非常過癮!
(嚴禁轉載、上網,違者必究!)(責編 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