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無疑是現今娛樂產業的熱點,而作為放映電影的最前線——院線,也越來越有話題性,電影首映、制片發行、以及各種活動,院線參與得越來越多。《時尚北京》特別專訪百老匯中國區總經理姜偉先生,關于百老匯中國、電影市場、藝術電影、文化與商業……這些話題他與我們侃侃而談。
自從進軍中國大陸以來,百老匯影城越來越有影響力,而其實作為創立于香港的最大院線,百老匯對香港人已經耳熟能詳,姜偉說:“百老匯在香港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相當悠久,現在幾乎已經占有香港市場50%的份額。”在香港市場具有極強的競爭力,1999年,百老匯院線開始發展大陸市場。“我們在中國大陸投資的第一家電影院是新東安,這是我們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到現在百老匯已經在11個城市有20家影院開業。”
現在百老匯在香港擁有3個影院品牌,百老匯、PALACE及AMC,中國大陸引進了百老匯影城和百麗宮影城。據姜總介紹,百麗宮影城是相對高端品牌,第一家百麗宮開在2002年香港中環IFC國際金融中心,主要針對高端物業,和百麗宮相比,百老匯規模更大,也更大眾化。
在北京,百麗宮處在國貿三期和金寶匯。百麗宮音譯于PALACE,意為電影殿堂。裝修風格精致、愜意。進入觀眾廳,從地燈設置、超寬座椅、1.2米椅間距甚至到每一排座椅的觀看角度都經過了精細設計,在細節上的考究讓觀眾體會到了人性化的愉悅。再配上頂級的放映設備,稱百麗宮為電影院行業的勞斯萊斯也不為過。
百麗宮如此出色,百老匯卻也一點不遜色。“其實百麗宮和百老匯從放映的質量、設備的使用、整體的服務上,沒有什么區別。像國貿三期、金寶匯、恒隆在國內都是很高端的購物中心,我們與此配套地創建百麗宮的品牌給他們,百麗宮跟百老匯最大的區別就是更加精致、奢華,但本質沒有太大區別。”
當我問及百老匯中國的定位時,我猜想回答一定是:高端。然而姜總卻說:“處于不同的物業環境下對影院自身的要求不太一樣,比如在國貿三期的商場跟很普通的社區型的購物中心區別是非常大的,百老匯和百麗宮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重點城市和高端物業,這就是我們的定位。我不希望用高端二字來限定我們好像是高高在上的。電影還是一個大眾產品,只不過我們處的環境和位置不一樣。”
建在美國著名建筑師史蒂文·霍爾(Steven Holl)設計的建筑樓群中心,充滿金屬質感的外墻在夜晚可以當成巨大的幕布,投映電影、視頻,影像同時倒映在水中。作為北京唯一一家藝術影院,由百老匯中國特別創建,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是藝術電影迷們心中的圣地。庫布里克書店、各個國家影展、青年導演新影像和多樣的講座活動的設置為北京的藝術電影提供了新的窗口。
“電影是一個商品,但電影跟其他商品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電影帶有創造力,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商品和藝術結合起來。市場中有很多主流電影,但也有很多電影是包含個人價值取向或者個人思想一種表達的,這種小眾電影也是需要一個窗口來釋放的。在北京這個文化大都市,應該有不同于主流渠道的場所給這些小眾電影一個平臺,這就是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的使命。”
除了常年放映藝術片,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還有很多電影文化的傳播活動,把電影擴大到一個“范電影”的程度,作為文化的一部分,通過相關的活動、書籍、展覽,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給電影愛好者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場所,給電影的愛好者找到了一個歸宿點,從這個角度來講,姜總覺得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已經相當成功。
現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猛,電影市場越來越火熱,姜總對百老匯的未來也非常樂觀。“過去幾十年,計劃經濟下電影院跟糧油米店一樣按照計劃安排每一個區域的電影院,來解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娛樂生活。比如以前大華、首都、廣安門等老電影院,都是按照地理區域而非商業區設置的。在北京,百老匯投資的新東安,是第一家商業化的電影院。從新東安開始到現在,這種現代化多廳、市場化的影院也只有12年的歷史,所以國內很多城市對這種影院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發展的空間也非常大。”
電影·文化QA
Q:您個人喜歡什么類型的電影?
A:我比較喜歡戰爭題材的電影,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讓·雅克·阿諾的《兵臨城下》、《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硫磺島來信》等等。戰爭電影最打動人的不是戰爭場面,而是其中的人性。戰爭是最體現人性殘酷的一面的,如果對人性殘酷一面有很好的刻畫,才是一部好的戰爭電影,會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文化成就。
Q:您如何看待3D?
A:3D是一種感官體驗,就像早期電影是單聲道,后來發展到雙聲道立體聲,再進化到環繞5.1,繼而發展更多的聲軌,聲音也是越來越立體。而3D只是給大家更多一種感官刺激的技術更新,我不認為3D完全代表了未來電影的發展方向,也許可能有更好的技術代替它,使觀眾獲得更好的現場感。電影最重要的是本身一定要好看,從感官的角度來講3D只適合一部分電影,你不能想象《一次別離》拍成3D有什么意義,但《2012》就可以重新做成3D重映。3D只是一個技術手段。
Q:通過看電影您有哪些感悟?
A:電影是一個很好的娛樂工具,給你一個時間段讓你去放松,你可能沒有時間或者能力去巡游全世界,但你可以通過電影看到所有你想看到的東西,你夢到的東西,電影可以給你呈現出來,這就是所謂夢工廠,電影就是造夢的地方。我覺得看電影,不用非要感悟什么,最主要是一種放松和娛樂,娛樂的表現可以是開心,也可以是痛苦,這只是電影給你呈現出來的不同的情緒。
Q:作為文化領域的高層,您覺得您的思維是偏藝術多一些還是偏商業多一些?
A:藝術和商業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很藝術的東西可能很商業,因為它的稀缺性。從電影的角度來講,很文藝的電影可能受眾群體比較小眾,但如果是畫的話,一個孤品的價值可能是無價的,所以我覺得藝術和商業一點也不對立。如果只是標新立異的話,藝術片在商業上不成功,我覺得這也不是文化,好的文化一定要傳播出去,這是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