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OI源于意大利語,意思是“在我們之間”,是全世界最頂級的服裝展覽,展示的全是頂級服裝。在這里,你看不到街頭風,牛仔風以及運動風,而是最具創(chuàng)新意義的時裝。
本次與我們對話的就是這個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藝術總監(jiān)阿迪達先生 (MR. ARMAND HADIDA)。
只在北京匆匆停留一天的阿迪達先生,幾乎將全部時間都放在了與中國時尚從業(yè)者的交流上面。整整一上午都在中法論壇上面與大家探討,下午主辦方特意安排的原本只進行一小時的圓桌會談,因為大家交談甚佳,足足延伸了兩個半小時才結束,阿迪達先生仍沒有絲毫的倦怠,這也讓與會的我們深受感動。兩個半小時太長又太短,兩千多字的文章同樣太長又太短,我想要盡我所能盡量把一切跟他交流的感受、觀點都分享給大家,怎奈言多紙短,只能袒露如下。
阿迪達先生最初的時候,在經營一家設計師買手店。在開店的最初,他也曾設想,究竟是經營一家賣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產品的店鋪,還是復制品或者快消品的店鋪。最終確定只賣原創(chuàng)的產品,不賣復制品。當時每件創(chuàng)意產品大概只有兩三件,他們通過媒體做了個宣傳,很快就賣完了,但是因為是原創(chuàng)產品,賣完了就沒有了。但是他旁邊有一家店,把他的所有產品都復制了,每種大概賣了幾百件,那家店主還跑到他店里嘲笑他。
盡管這樣,阿迪達也從來沒有后悔過自己當初的決定。迄今為止,阿迪達的店還在經營,并且已經開了六家店,這在面積不大的法國,實在已是非常成功的事情,況且又是專做精品的買手店。而專門抄襲他的那家店,因為只會抄襲,而沒有自己的風格,只經營了兩年就倒閉了。
因為有這家店的緣故,阿迪達有很多設計師的朋友,除了在店里展示,他們還想著怎樣把這些作品讓更多人看到,于是做了第一屆TRANOI展。
我們一開始就確立,不是做一個大的展會,而是做一個小的展會,為創(chuàng)意界的精英人士開辟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但是并不包括頂級奢侈品大牌,定位于僅次于奢侈品大牌的高端品牌。
他的第一次展會,只有25家參展商參加,從盈利的角度看,幾乎賺不到一點錢,只能賠錢。但是阿迪達沒有放棄,一屆一屆地堅持了下來。迄今為止,不僅展會年年吸引大批的專業(yè)人士不遠萬里前來看展,想要進入TRANOI參展的品牌更是不計其數。
盡管會談一開始,阿迪達先生就強調,“我這次來不是來銷售我的展覽會的,我是來跟大家交流關于時尚的看法的。時尚是我的激情所在,是我的心,我全心全意地做時尚已經四十年了。”但是禁不住我們想要了解TRANOI展覽的強烈訴求,在我們的一再追問下,阿迪達先生給了想要參加TRANOI展覽的中國設計師給了如下建議:
“對于想要去巴黎參展,想要去巴黎宣傳他們品牌的企業(yè),一定要明白一點:不能帶一個非常一般的產品過去,那根本不可能讓你出頭,產生任何影響。必須帶去那種特別特殊的東西,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巴黎各種創(chuàng)意產品已經飽和了,因此一定要帶那種特別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才行,但是價格并不是問題,大家都是不看價格,價格根本不是你的一個障礙。
此外,到展會上展示并不是把所有東西都帶過去才是好的,哪怕展示的只是一個非常小的東西,也要把它展示到位,要給這件產品賦予一個故事。要讓專業(yè)買手在你那里多停留幾分鐘、幾秒鐘,那你就成功了。”
更多的時候,阿迪達先生還是在與我們交流他對于時尚的看法,對于設計的看法,對于藝術的看法。
巴黎的時尚是什么樣子的?
所謂巴黎的時尚已經不存在了,現在這個時代,一切都在融合之中,以前在巴黎見不到任何一個中餐館或者日本餐館,但是現在到處都是,人們也很喜歡,時尚也在融合,時尚是全球化的。
設計師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他認為設計師分為兩種:一種設計師是商業(yè)化的設計師,能夠很快地把商品推向市場,而且能夠很快地掙很多錢。另一種是非常知識分子式的設計師,他創(chuàng)作的是非常藝術化的設計,可能不會賣很多錢,但是他給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的價值更高。
出色的設計師應該能夠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時尚態(tài)度,同時將這種態(tài)度傳遞給經銷商,經銷商再將之傳遞給消費者,從而令消費者理解設計師的時尚態(tài)度,消費者再通過穿著設計師的衣服,將設計師想要傳達的這種時尚態(tài)度傳遞給別人,傳遞給整個世界。
就像一部電影里,既有主角又有群眾演員,商業(yè)化的設計師就像那些群眾演員一樣,匆匆出現,但是沒給人留下任何印象;而藝術化的設計師們,就是那些主角,他們才是整部戲的靈魂。在繪畫領域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在畫畫,有些人的畫只賣十塊錢,而有些人的畫賣到幾百萬甚至更高,能夠影響世界的,當然只是為數不多的那些畫作。
設計師怎樣提升自己?
“如果能夠到學校里學習,到博物館里去學習那當然是最好的。如果連進博物館的錢都沒有的話,就跟大自然學習,跟周圍的環(huán)境學習。不斷發(fā)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把它們在頭腦中記錄下來,隨著時間的積累,很多創(chuàng)作的源泉就產生了。
就像著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在建造之前有一個故事,博物館的經理在一個餐館見到一位著名的設計大師,問他:‘我想要一個非常獨特的博物館,不要一個非常平庸的博物館,應該是什么樣的?’建筑師拿起桌上的餐巾紙,弄了一會兒放在桌上。博物館經理看到后非常開心,說:‘這就是我要的博物館’。于是,世間才有了古根海姆那樣令人震撼的博物館。”
藝術家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應該是感情充沛的。在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面前,如果你感動得哭泣了,也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因為這件藝術作品被你全身心地感受了,學習了,這對于人的成長非常地有意義。
藝術創(chuàng)作應該是完整性的,不應該這湊合湊合,那湊合湊合,要堅持不懈,對于自己確立的方向,要從始至終堅持下去,不要中途受到他人的影響。”
嚴謹,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