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接觸王雷之前,我對他的印象僅僅局限于他演的那些角色——金亮、劉春雷、陳峰等等。因為他并不是我喜歡的男演員的類型,所以關注甚少。在國內演藝圈里,一個長相還不錯的男演員可以說不計其數,但相較于演技,我只能說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在我看來,王雷應該屬于演技派。他并不僅僅孤立于一種角色,一類人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展示了他的不同面。而正是這些不同面卻恰恰給與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王雷。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
一部《金太狼的幸福生活》讓我們見識了王雷的另一面——一個孝順的兒子,一個體貼的丈夫。而在朋友眼中那基本就是他的本色出演,因為私底下王雷真的會把家里、愛情、事業權衡得恰到好處。能夠出演這部作品讓王雷很開心,因為通過這部戲大家給了他一個親切的稱謂“國民女婿”。“大家這么定位說明我是成功的,人家愿意把你當做好男人好老公的代表。”王雷有些興奮地說道。“我想詮釋的是一個真實的完美老公的形象,在這個過程中也融入了我自己的一些東西。‘國民女婿’一定要處理好一家人的關系,不是一味的順從,一定要有自我。金亮是有自我的,但他又用胸懷包容承擔這些給他的問題。”其實,在劇中你總是會看到不管有什么問題金亮都會說“好好好,我去想辦法”,其實他就是一個操盤手,用智慧把一家人聯系在一起。
在拍《金太狼》的時候,王雷跟所有合作的演員都相處得十分愉快,像宋丹丹老師、杜源老師,而且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表演上的東西。王雷想了想,給我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杜源老師,他在演戲上有很多自己的方法,尤其他喜歡不按路數出牌,很多場戲他都是怎么想就怎么演,有時還‘故意’使壞,看我接不接得住。記得有一場是‘金亮’剛買車的戲,原本這只是一個三四秒的過場,但是導演余淳覺得還是需要表現點什么,不然顯得太突兀,于是就把我、小璐、杜源三人扔在車上,讓我們隨意發揮。當導演說開始后,我就想笑,小璐一直不說話,我當時就覺得杜源老師肯定要‘使壞’。結果他真來了,上來就指著安全帶來一句,‘小子,這是綁什么的?’我趕緊接‘那是安全帶’,然后扭頭給他系上。結果這還不算完,他又開始繼續編詞,‘我記得廣州,你那個親戚好像也有車……’我也跟著接,可劇本里根本沒這些詞,都是自己邊演邊編的。”這些看似“刁難”的演出,其實卻讓他們樂在其中。
在王雷看來,每一次的表演最重要的就是把人物的心里狀態和情感表現出來,雖然每個人物的類型、性格有所差異,但是走進“人”的內心世界,演出“人”的真實狀態,反而不會讓他感覺到任何困難。
“我享受在舞臺的每一個瞬間”
王雷出身中戲,這是所有演員夢寐以求的學府。其實每個考進了中戲的人,都是被明星夢召喚著,但他們很容易在這樣的氛圍里迷失了自己,變得躁動不安。進入中戲后,王雷仍然熱愛著唱歌,但他沒有忘記藝校周老師的鼓勵,“你肯定能成為一個好演員。”而成為一個好演員,王雷知道,除了努力,別無他途。他也一直堅持著每天出晨功,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
經過六年的表演學習之后,他確定了自己的方向,立志要當一名話劇演員。因為他越來越迷戀站在舞臺上的那種成就感,享受在舞臺上的每一個瞬間。
大三那年,王雷去北京人藝看了一場人藝著名導演任鳴執導的話劇《足球俱樂部》。王雷被人藝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所折服,同時他也被人藝的環境深深吸引了。因為這里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藝術大師,在他眼中人藝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就連人藝門口那塊寫著劇院名稱的石頭,都仿佛有著藝術的靈魂。“那時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夠成為人藝的一名演員該多好啊。可是,這實在太難了。”在王雷心中,這幾乎是一個近似于白日夢的奢望。
可是天賜機緣,臨近畢業時,中戲請了人藝的導演任鳴來給王雷所在的班排練畢業大戲《樓梯的故事》。這是一部著名的西班牙話劇,被稱為“西班牙的茶館”。王雷被選定扮演戲中的男一號費爾南多,從20歲一直演到80歲。演出當天,王雷扮演的費爾南多得到了專程前來觀看的人藝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這次成功的演繹為王雷邁向人藝之門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跑龍套跑進了人藝
2004年3月,人藝為即將畢業的中戲學生們舉行了一場考試。等待中,王雷接到了任導的一個電話,他說人藝正在排演法國品特的作品《情人》,其中有一個跑龍套的角色,問他愿不愿意出演,王雷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那時我根本沒有考慮角色是什么樣子,臺詞有多少,我就想抓住這個機會,因為那真的很難得。”
不過當他拿到劇本后,從前往后,又從后往前,翻了好幾遍,根本沒有找到他要扮演的角色的臺詞。“當時我懷疑是不是印錯了?最后總算在一個不起眼的夾縫里找到了。”原來,他演的人物是個送奶工,在劇中只有四句臺詞:“要鮮奶油嗎?”“來一罐吧,稠極了。”“來一罐吧,隔壁歐文太太要三罐呢。”“來一罐吧!”然后,他就被主人的“咣當”一聲關門聲趕下了臺。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因為戲份太少,任鳴導演甚至沒有給他排戲。王雷就自己設計動作,設計人物表情。結果,這個出場不到幾分鐘的角色,卻被王雷給演出了彩兒。在連續30多場演出中,每到這里,觀眾必會哄堂大笑。而正是因為這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四句臺詞,讓王雷被人藝相中,當即決定錄取他,這讓王雷激動萬分,他說那時覺得東棉花胡同都寬了。當王雷懷著朝圣般的心情走進人藝大門時,他在門口那塊他所敬仰的石頭前用手機給自己留了一張影,這是他另一個開始的見證。
“話劇是我演員生涯的重中之重”
在演員這條路上,王雷一直都是清醒的,他說沒有一個演員是不想成名的,他也想,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方向。“我不想曇花一現,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表演藝術家。我覺得我是打性格牌的演員,我要塑造角色,而不是演什么都一個勁兒。你會慢慢發現,我塑造的角色反差都非常大。”
上學時,王雷從不會利用學習時間去拍戲,他深知知識的重要性,一定要練好基本功。所以只要導演來選人他就躲出去。因為他覺得在中戲學習,這輩子就四年,而拍戲是可以拍一輩子的。
在與王雷的接觸中,你不會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任何娛樂圈的氣息,內心波瀾萬千,嘴上不摻一絲虛假。除了作品,你幾乎不會在任何聲色犬馬的名利場里見到他。他也從不把自己擺在哪個高度,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勢俯瞰。他平平淡淡,低調,不張揚。
從進入中戲到一路走到今天,王雷把自己的事業分成了幾個階段:“第一是在中戲的四年,我踏踏實實的學習,從沒有出去接過戲,因為我在為以后的人生做著準備;第二是畢業之后去了人藝,我又演了好幾年的話劇,跑龍套,演配角,臺詞少,但是這對我來說卻是很重要的積累。我覺得與其刻意的做太多打算,倒不如踏實穩步的工作,一定會有收獲的。其實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它的重點。”
王雷說希望自己做個能跑馬拉松的演員,不是曇花一現,紅一陣就沒了影兒,而是要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我熱愛這個舞臺,因為正是舞臺給了我很多養分。這幾年我不斷地拍戲,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舞臺。只要人藝需要我,我隨時都會回去,因為那里才是我最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