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銅仁市順應農村思想工作的現實要求,開展了以“話惠民,頌黨恩,聚力量,促發展”為主題的“惠民政策宣講進村”、“文藝電影服務進村”、“科學技術服務進村”、“法律法規服務進村”、“計生衛生服務進村”、“先進典型創建進村”(簡稱“六進村”)活動,探索新時期農民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面對面地解決群眾“物質文化雙溫飽”,實現了干部沉下去群眾富起來,促進了農村和諧和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一、開展“六進村”活動的背景
銅仁市位于貴州東部,地湘渝黔結合部的武陵山腹地,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殊貧困地區之一,也是貴州省以至全國“欠開發、欠發達”程度最深的地區。全市少數民族人口占70.2%,貧困人口占全省貧困人口的12.52%,貧困發生率為56%,是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由于發展滯后,農村貧困面大,各種矛盾積累多,農村不穩定的因素增加,農村思想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是農村思想建設載體逐漸弱化。隨著改革的縱深推進,農村的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的變化,農村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日益顯著,即利益主體多樣化、生活方式多樣化、就業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客觀上削弱了原有集體組織的功能和農村思想建設工作載體的功能,使面對面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載體逐漸弱化。二是部分干部群眾觀念淡薄。有的干部認為“思想建設是軟任務,抓不抓無所謂”;有的干部怨言:“工作沒少干,群眾不領情”、“群眾不配合、工作難推進”;有的把干群眾關系變成了“洼水關系”,需要時候跳進去,不要需要的時候就跳出來,許多群眾感慨:交通發達了、通信先進了,但干群關系疏遠了。三是農村思想建設的弱化導致農民的國家意識、集體意識淡漠,一些地方歪風邪氣有所抬頭。銅仁市雖農村貧困面大,但由于多年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絕大多數農民已不再為穿衣吃飯發愁。但由于農村思想工作的缺失,部分農民國家意識、集體意識有些淡漠,有的還被邪教組織和一些別有用心的非政府組織利用,走到了黨的對立面;個別地方歪風邪氣還有所抬頭,燒香、拜佛、求神、問卦、修大墳、賭博等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有的動輒就掀起圍攻、堵路等群體性事件,越級上訪、纏訪等等,農村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多,稍不慎重就會導致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二、開展“六進村”活動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2010年以來,銅仁市針對新形勢下農村思想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萬名機關干部進村入戶進行零距離服務群眾、零距離教育群眾的“六進村”活動,探索出了一條新時期的農村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惠民政策宣講進村,明了政策鼓了腰包。針對部分群眾對黨支農惠農政策不了解實際,南市委宣傳部組織市直相關部門一道編寫了涉及各類農村政策的《農民教育讀本》,從鄉村選拔惠民政策宣講員進行培訓,把兩免一補、農村低保、退耕還林、養老保險、新型合作醫療等惠民政策作為宣講培訓的主要內容,讓每一個宣講員搞清楚然后才能對群眾講明白。據統計,自2010年6月以來,全市已組建宣講團525個,舉辦培訓班830期,培訓宣講骨干83675人次,宣講7229場次,發放宣傳資料716227份,發放《農民教育讀本》230334本,受教育群眾1446889人次,使全市2/3的農民群眾都受到了一次以上培訓。思南縣是貴州省第二批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在“六進村”活動中充分利用電影放映、廣播電視等媒體,深入宣傳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好處,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新農保。目前,該縣新農保參保人數已達7.2萬人,籌集參保金668萬元,發放養老金1152萬元,受益群眾69871人,讓村民們實現了“養老不犯愁”的夢想。許多群眾說:國家的政策過去曉得一些,村里兌現的我們就知道,其它的很少去了解。干部到村后,把一些不解的事搞清楚了,心里踏實多了。農民通過掌握政策,拓寬了致富門路,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9年的2742元增長到2011年的4076元,減少貧困人16萬余人。
(二)文藝電影服務進村,爽了精神添了感情。用健康的文化占領農村必須要有具體的載體和形式。在“六進村”活動中,市里整合農村文化惠民工程項目,加大農家書屋、農村文化體育場所等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全市2941個村農家書屋、有文化體育場所全覆蓋,搭建起了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平臺。組織小戲小品演出和電影放映進村,運用戲劇、快板、繪畫、楹聯、電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玉屏縣亞魚鄉郭家灣村4個村民組自發組建5支文藝隊,編排35個節目,經常用演出宣講黨的惠民政策、計生政策等,吸引周邊村民前來觀看,教育了一片群眾。小戲小品不僅豐富了農民群眾生活,還增進了干群感情,群眾的社會公益意識、集體意識也得到了增強。印江縣新寨鄉在環線公路建設中的征地難問題,通過“六進村”活動宣講后,群眾紛紛自愿讓地修路,公路建設得以順利進行。全市已組建396支文藝宣傳隊,編排節目1505個,進村演出6852場次,觀看群眾達1366多萬人次,組建電影放映工作隊355個,放映電影38657.8場次。江口縣閔孝鎮鄉黨委書記李文強說:由于寬帶還沒進村,農民群眾現在收看的都是中央、省臺,節目很單調,文藝生活很貧乏。文藝電影進村,不僅讓寂靜的農村活躍起來了,還是農村和諧穩定的“潤滑劑”、“減壓閥”。
(三)科學技術服務進村,富了大腦壯了產業。為提高群眾的科普中,由市縣科協牽頭對科普人員培訓,確保村村有科普服務人員、有科技示范戶、有科普宣傳欄、有農村綜合經濟信息共享平臺。市里先后編印和制作《農村適用技術》、《畜牧養殖科普知識》、《茶葉科管技術》等便民手冊、科普光碟,利用基層遠程教育站點定期開展科普講座,開展“科普車進百村惠民行動”和“科普惠農服務團鄉村行”、科教電影放映、技術咨詢、科技培訓和知識講座等活動,促進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把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變成廣大農民看得見、信得過、學得會的技術方法,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勞動技能,增強了農民群眾的勤勞致富能力。印江縣杉樹鄉聯營村87戶群眾種植大蒜200多畝,燈塔村100多戶養殖土雞2320余只,發展金銀花500畝;羅場鄉茶元村群眾種植大棚蔬菜150畝,建茶園200畝……。全市先后組建科技服務工作隊327個,依托遠程教育建科普站點1303個,建科普宣傳欄1712個,建立科技示范戶7591戶,建立示范基地985個,開展科普宣傳12181場次,舉辦科技骨干培訓班1643期38164人,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197期,制發科技光碟54064盤,發放科普資料10多萬冊,培訓農民98.5萬人次。
(四)法律法規服務進村,少了糾紛多了禮讓。組織法制宣傳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農民法律意識,提升群眾的法制觀念和學法、知法、守法意識。開展農村信訪大排查、矛盾糾紛大調解活動,探索建立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實現村村有調解組織和調解員,有法律宣傳員和信訪員,有法律書屋、法制宣傳專欄。玉屏縣平溪鎮野雞坪村組織觀看縣文藝宣傳隊表演的《阿黑戒賭》后,姚本能等15位村民戒了賭。德江縣城南新區建設征地5萬多平方米,拆遷涉及334戶,通過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沒有出現一起上訪和阻工就全面實現搬遷。全市先后共開展法律宣傳4986場,法律援助3150次,為農民工維權564件,接受法律咨詢334976人次,舉辦法律知識培訓班610期,培訓法律骨干157199人次,調處矛盾糾紛5835起,矛盾糾紛調解率達100%,成功率達96%以上,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及時把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了基層、消化在了萌芽狀態,有力維護了全區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諧。全市群眾安全感2009年、2010年名列全省第一,2011年全省第二位,真正實現群眾安居樂業。
(五)計生衛生服務進村,少生快富健康有助。開展衛生和人口計生政策法規、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知識進村人戶,引導群眾增強法律意識、健康意識、衛生意識,育齡群眾人口計生應知應會知識知曉率已達85%以上;發揮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人口計生鄉站、村室服務功能,為廣大育齡群眾做好避孕節育、優生優育、婦孕保健、出生缺陷干預、生殖健康服務,育齡群眾服務滿意率已達85%以上;全面實施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少生快富、特別扶助制度,引導群眾走少生快富之路;全面落實合作醫療,提升群眾健康水平,全市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已達95%以上。計生服務進村不僅促進了群眾生育觀念的轉變,還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過去一些不愿去辦計生手術的婦女,看了《計劃生育好》的計生小品節目表演和計生政策宣講后,自覺去計生服務站辦了手術。自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共開展衛生計生進村服務5529場次,開展計生衛生服務宣傳1583場次,發放宣傳資料726020份,幫助2163244人建立健康檔案,培訓村醫3399人次,落實計生“三項制度”20710人1455多萬元。
(六)先進典型創建進村,學了榜樣凈了風尚。組織全市先進人物進村現身說法,引導基層干部群眾以共建美好家園為目標,開展精神文明先進典型創建系列活動,促進干部工作作風轉變,形成創先爭優、增比進位的濃厚氛圍。自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各級干部共下基層10640人,其中縣級干部下基層260余人次,群眾參與達970多萬人次,各級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辦實事、解難題已蔚然成風。群眾說,“不少干部下到了我們村里,開展的活動很吸引人,我們非常喜歡,黨的聲音更直接地到基層來了,到了群眾中。”石阡縣坪山鄉堯上文化村仡佬族70多歲老人鄧開軍和鄧華忠,對比過去與現在的生活,自編自導快板《感黨恩》,參加村文藝隊演出,在當地傳為佳話。《感黨恩》快板詞已傳遍該鄉村村寨寨。碧江區川硐鎮烏泥村部分村民經常因一些小事鬧矛盾,村里還出現一個特殊群體一“罵街婦女”。“六進村”活動開展以來,通過對先進典型的宣傳,村里組建了文藝宣傳隊,群眾自編自演,豐富了村里的業余生活,昔日的“罵街女”變成了文藝人。
三、開展“六進村”活動的幾點啟示
(一)做好新時期農村思想工作,必須堅持干部沉下去,身入心入,增進與群眾的感情。實踐證明,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感情問題、立場問題;要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干部必須下基層,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朝夕相處中增進與群眾的思想感情。領導干部必須帶頭作示范和表率。要站在群眾的立場想問題,辦事件,真心把群眾當親人,不求回報地為民辦實事,就能真正贏得群眾的支持的擁護。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說:“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黨群關系也才能是真正魚水關系。
(二)做好新時期農村思想工作,必須堅持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既依靠群眾又教育和引導群眾。要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做好群眾工作,既要依靠群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群眾,既當群眾的學生又當群眾的先生,在相信和依靠群眾的過程中防止做群眾的尾巴,要幫助群眾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要讓群眾知道國家能幫助他們干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為國家應盡什么義務,真正維護好農村和諧穩定的局面。在幫助群眾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時,也要教育群眾感思黨的政策、社會的支助和干部的關愛,使廣大群眾成為“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知感恩”的新型農民。
(三)做好新時期農村思想工作,必須堅持做深、做細、做實,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機制和方法。針對當前農村形勢的新特點,要在過去已有群眾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方法才能收到實效,要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文化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以及現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的長效機制,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調動廣大干部聯系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好干部和群眾在農村思想工作中兩個積極性。為確保“六進村”活動的開展,市里還結合“三個建設年”活動,開展了“千個支部結對、萬名黨員進村”,實現所在機關都建立了聯系村制度,所有機關黨支部都采取“1+1”結對、城鄉黨員“N+1”辦法,實現全市所有的村有單位幫扶、有干部進村、有實事興辦。
(四)做好新時期農村思想工作,必須堅持整合資源,健全機制,多管齊下,實實在在為民辦事好事。銅仁市開展“六進村”能取得較好效果,整合了市直43個部門、整合資金3億多元用于示范村的創建,組建了1000各宣講員進村、1000名文藝工作者進村、1000名電影放影員進村、1000名法律工作者進村、1000名先進典型人物進村,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滿足群眾對物質精神各方面的需求,使農村思想工作有聲有色、群眾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要建立健全農村思想工作機制,“六進村”活動的順利開展,也得益于市委建立示范責任機制、資金投入機制、督促檢查機制、考核評價機制和宣傳引導機制“五個機制”,確保了各級各部門的人員到位、資金到位、措施到位。
責任編輯: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