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樂常常這樣看待自己:“我是一個隨緣的人,我首先從沒設想過自己一定要達到一個什么高度,你如果去設計一件事的話,這個性質就變了,不是在做演員了,那是另外一個工作。”這是真實的耿樂,沒有浮華的外表,卻展示著真誠的魅力。“我一直不是一個一年到頭給自己接特別多工作的人,演員在拍戲的過程是輸出的過程,如果一直輸出,演員就被掏空了,自己就沒有東西給觀眾了,演員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是在輸出,是在輸入,什么都需要平衡。”
演員這個職業陪著耿樂走過了很多年,參加過大大小小的頒獎晚會和電影節,對于他來說每一次的經歷都是份最美好的記憶。而這些記憶中他最喜歡的就是去戛納電影節了。“我比較喜歡戛納電影節,它比較偏向藝術。而我也比較偏重喜歡藝術。戛納電影節在法國舉行,本身法國人對戛納電影節的定位就是一種藝術,法國是藝術之都,文藝片比較多,商業片比較少,中國好多的導演和演員都在戛納獲獎,戛納電影節更關注人的本身,而非商業的部分。”
參加電影節是各路明星爭奇斗艷的時刻,當我問到他的表現時,耿樂卻說:“對于男演員來說,電影節紅毯并不是用來爭奇斗艷的,那是留給女演員的,男演員只需要得體的晚禮服就夠了。在紅毯上的女演員我也看了很多,我覺得衣服是用來襯人的,不能喧賓奪主,有一些錯誤的穿著是衣服很美,但其實并不適合自己。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美在哪里,不能讓衣服搶了風頭,我想看到的不是爭奇斗艷的衣服,而是讓人眼前一亮的人。”
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眾多影視人關注的焦點。“北京是中國的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最大的電影基地,業內的人基本都在北京,北京國際電影節應該往最權威最專業的方向發展。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提出了‘我的選擇’為主題,我覺得我的選擇是不選擇。人生時時刻刻都面臨選擇,但其實選來選去,你只有一種選擇。好像人生有很多選擇,但其實不是,是設定好,是有‘因果’的力量的。”
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所關注,而身處在一線的影視人們更是能夠體會得到他的飛躍。“現在,特別可喜的是,形成了更多的看電影的觀眾,電影院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大。九十年代電影陷入了低谷,很多電影院經營不下去了,改成迪廳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多了很多影城,和國際的電影院接軌,從裝修、到音響、設備,終端產品的成熟,培養了很多電影觀眾,讓大家愿意去影院看電影,看電影變成一種消費方式。現在電影院已經逐漸成規模了,這是對中國電影特別好的改變,我覺得政府應該更好的保護中國電影。中國電影需要國家的扶持。”
作為藝人,他們是敬業的。“每一次接戲,我都會努力想要表現好。表現如何,不是我來評價的,應該是由觀眾來評價。我并不同意電影是每一位演員的終極夢想這種說法,表演有很多種形式。有的演員夢想是舞臺,有的演員的夢想是拍好電視劇,家喻戶曉。我是拍電影出家的,我還在美院上學的時候,一入行就拍了兩部電影,所以我對電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親切感。電影的魅力在于它不是在電視上看的,它是在影院里,大銀幕上看的,它做夢的感覺是電視給不了的,電影是造夢的,它給人魔幻的感覺,電視是無法給觀眾這種感覺的。”
生活中的耿樂更是一個享受生活的人。“我覺得,我是比較隨和的人,不是那么咄咄逼人,不愿意強加別人什么東西,我喜歡在一個融洽的環境中合作。我覺得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只是在宣泄情緒,隨著人的成長慢慢都會平和的。”提到為什么會選擇當演員耿樂說:“是演員這個職業選擇了我。冥冥之中是由安排的。在成為一名演員之前,我其實不太了解這個職業,根本不認識演員,演員的生活只是在電影里,演的都是角色。我成為演員之后,覺得這個職業挺辛苦的,它與別的藝術形式不同是,它的創造材料是他的自身,他自己的身體、表情、語言,所有的這些動作去完成他的藝術創作,某種角度講,演員是運動員。”
每個人對保養的定義不同,耿樂有著獨到的見解。“我不酗酒,不抽煙,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態,健康的飲食,我覺得這也是一種保養,一個更長期的事情,這種保養是由內到外的。平時有空的時候我會打太極。太極,比較符合我的性格,我不太喜歡爭搶類的運動,也不是很喜歡機械類,比較冰冷和重復動作的運動,可能也不太適合我。如果有大塊的時間我會去旅行,旅行的意義是,離開你的工作環境。”
耿樂總會把工作和生活安排的很好,不會給自己過量的工作壓力,卻能夠把握好每一個優秀作品。最近由管虎導演執導,耿樂和閆妮主演的電視劇《女子軍魂》湖北衛視正在播出。我想這會是他有一部精彩的電視劇呈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