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市場炒到風生水起的垃圾公司退市新政,在監管當局6、7月連推多項規定、制度和辦法后,一度沉寂了不到半年。在上月底,深滬證交所再度同時發布若干部有關股份退市后續安排的配套性文件草案,征詢公眾意見。
深滬證交所新公布的這些退市安排文件,傳達了官方的多個意圖和態度。
首先,這是在為年末若干垃圾公司擬將退市所做“身后事”的一些事先準備。而該“準備”本身,亦透露出退市新政的明確態度與取向。過去20多年,總共才有89家公司退市,平均按每年及現有上市公司總數的分攤比例極低。一則,與歐美市場的吐故納新情況無法比擬;二則,正因為A股的退市比率太低,故對于在2000年之后才入市的投資人而言,幾乎大多都沒有公司退市的概念。
其次,郭主席強推退市新政,今年底就要見真章。究竟郭氏是在真推、抑或假推?市場上秉持懷疑態度的比重并不低。從根本上講,某些利益集團挾持了股市,令到股市的監管政策處處都受到掣肘。對退市新政的推行和落實,太需要用事實來證明。
其三,7月27日,上交所公布過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草案,擬將所有ST、*ST和進入退市整理期的股份,全部歸入該板塊交易;同時將漲跌幅修改為1%至-5%。遂引發垃圾股份暴跌和投資人的強烈反彈。此次,上交所卻未提及該草案是否已變成正式規定(在本月16日的正式文件中,已改為對稱性漲跌幅)。令到市場再度懷疑,監管當局對市場的反彈呼聲,究竟是退讓與采納、抑或堅持不為所動?
證監會郭樹清之改革新政的重頭戲,就是要力推垃圾公司的退市。郭氏曾經說過,今年底肯定會有公司退市。軍中無戲言,市場對此自然高度期待。之前本欄曾經估計過,年底前的這一波退市大戲,不論真演或假做,下列4家公司應該就是最無可奈何的倒霉蛋。分別是*ST北生、S*ST天發、*ST創智和*ST宏盛。
有道是,形勢比人強。最新退市動向又有戲劇性的新進展,上面估計瀕臨退市之高危公司舊名單恐怕又要再度刷新。原本看來已經基本脫離退市險境的*ST中鎢(原名:中鎢高新),哪曾想,實在是點背、運氣太差。眼見就要逃離萬劫不復,卻在本月7日證監會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的審核過程中,未能過關。事實上已經提前被判定極刑,年底就要終止上市(退市)。
早在2010年暫停上市的當年,中鎢的實際控制人就由原來的湖南省國資委,變更為五礦集團。后者是正宗的央企,屬于國家隊序列,方方面面的能耐都非同小可。今年6月份中鎢推出第六份重組方案,將向湖南有色收購其旗下株洲硬質合金的100%股權和自貢硬質合金的80%股權,交易價格約為27.34億元。
但這次重組照樣難獲股東大會的放行。在會上,中小股東與到場董事激辯兩小時。中小股東舉報稱,中鎢隱瞞了擬注入資產的中期業績大幅下滑的事實,并向證監會刻意隱瞞了相關公司出現虧損的事實,意圖搶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重大資產重組。
雖然中鎢在2010-2011年的財報已經有盈利,但其與湖南有色旗下的自硬公司擁有大量關聯交易,獨立性和持續盈利能力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中鎢此次的重組方案系為解決上述問題而量身定做,但依舊受到股東質疑,并極有可能遭遇股東大會的百般拷問。最后因五礦集團通過公開信以及三項承諾“動之以情”,終于在9月7日的股東大會上得以通過,并趕在9月30日即公司認為的最后日期之前獲得證監會受理。
暫停上市公司要度過年底這一劫,首先需要找到貨真價實的重組方案,并經董事會、股東大會通過,再遞交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并受理,尤其要獲得后者的審核通過,方可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很顯然,中鎢是倒在最后一關,其圖謀恢復上市的最后一絲希望就此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