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一年歲末年終時,對中國私募基金而言,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激流暗涌。俗話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2012,有過哪些難忘?私募排排網為您一一盤點……
1、基金第三方銷售開閘 銷售方式多元化
2月22日,證監會公布了首批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名單,諾亞正行、好買財富、深圳眾祿、東方財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四家機構“中選”。隨后,陸續有其他第三方機構獲得銷售牌照。這意味著籌劃7年之久的基金第三方銷售正式開閘。
點評: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的進入,將推動整個基金銷售行業的變革,銷售渠道和服務方式將更加完善,投資者將獲得更全面、更適合的基金產品、更多樣化的費率,以及更客觀理性地資產配置服務。基金公司、銀行、券商、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在同一產業鏈上,合作大于競爭,更多是伙伴,完全可以合作開發新客戶,也可以在售前售后開展各種各樣的服務合作。
2、第六屆中國私募基金高峰論壇順利召開
2012年3月29—31日,歷時三天的第六屆中國(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論壇在深圳五洲賓館隆重舉行,以“云私募時代—機遇與挑戰”為主題,對目前的私募股權、私募證券行業現狀作出思考,尋求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探討2012年的投資方向。
點評:作為私募基金行業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年度盛會,中國(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論壇已經順利舉辦六屆,為私募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搭建了良好的溝通平臺,也對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作出思考,助推行業的健康規范發展。
3、李旭利老鼠倉案件開庭審理
2012年6月12日,備受關注的原交銀施羅德基金投資總監李旭利案在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旭利堅稱自己是無辜的,控辯雙方就5大焦點問題進行了激烈辯論。
點評:在證監會嚴厲打擊內幕交易的背景之下,在投資者法律意識、權利保護意識逐步蘇醒的今天,李旭利老鼠倉案最終的結果恐怕會超過此前公眾預期而成為一個極具標志性意義的里程碑。一是可能通過嚴厲的判決來樹立執法標桿。二是,即便不重判,但會從此明確更嚴格的法律界線,讓大多數人感到管理層“動真的”了。它告訴市場:嚴格監管的時代來臨,放任自由的日子結束了。
4、信托賬號開閘 私募基金喜憂參半
2012年8月31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發布《關于信托產品開戶與結算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信托公司可自行開立證券賬戶參與證券交易,或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選擇委托基金公司專戶理財、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參與證券交易。這標志著暫停三年的信托賬戶終于“再現江湖”。
點評:從表面上來看,這對于私募行業是重大利好,供給的增加能夠降低費,進而降低私募基金的成本。但是,對于私募來說,無論的成本有多少,最關鍵的還是賺錢效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賺錢的效應,即使費用再低,投資者也不會“買帳”。如果確實能夠賺錢,投資者愿意支付較高的費用。面對目前股票市場疲弱的局面,私募基金行業已經經歷了發行上的萎縮,信托的再次放開能否給私募帶來新的增長點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5、基金法再審 力推私募基金陽光化
10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證券投資基金法修訂草案被提交大會進行第二次審議。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安民向大會作了修改情況的匯報。此前的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對這部法律修訂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
點評:近年來,包括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內的非公開募集基金發展之路可謂迅速,行業規模逐步擴大,已成為財富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一些私募都是急功近利地追求投資回報,甚至鋌而走險。目前私募的陽光化更多是通過信托來實現,如果能真正給予其“合法”的身份,從信息披露、證券報備等多渠道加強對私募的監管,將有利于樹立行業公信力,使行業能更規范健康的發展。
6、2012首屆中國對沖基金年會在深圳舉行
10月28日,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協會和私募排排網主辦的“2012首屆中國對沖基金年會”在深圳舉行。百余位海內外對沖基金精英齊聚一堂,就中國對沖基金未來發展和趨勢展開深入的探討。
點評:對沖基金在國外已經是相對成熟的投資工具,但在中國,對沖基金還是新生事物。私募的法律地位進一步加強,新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已經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明確將私募納入監管,行業的發展將會更加規范。對沖基金產品線更加豐富,策略呈現多元化,對沖將成為未來的主流。
7、期貨資管放行 期貨私募迎來春天
11月21日,第一批于9月份提交資產管理業務申請的18家期貨公司正式通過審批。有分析認為,在資管業務開戶、交易編碼申請等細則明確后,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將正式在市場中“亮相”。
點評:資產管理業務的開閘是我國期貨市場發展20年來業務創新的實質性突破。資產管理業務將使期貨公司擺脫過去“靠天吃飯”的日子,拓寬了業務內容及利潤來源。
8、王亞偉轉投私募 首只產品兩千萬起步
今年5月離職的原華夏基金副總經理、華夏大盤基金經理王亞偉近日低調復出。昔日“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投身私募,告別長期工作的北京,南下深圳設立了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點評:毋庸置疑,王亞偉在公募基金上的成績目前無人能及,其管理的華夏大盤在其任職期間回報超過1186.99%,并且在2007年大牛市和2008年的大熊市中業績均排名第一。說明他對整個市場規律性的東西,包括博弈當中最根本性的東西的把握也比別人深刻得多。但此次轉投追求絕對收益的私募,對已經步入中年的他來說,確實需要不小的勇氣。無論怎樣,王亞偉在業界的影響力以及其獨到的投資理念都將為其管理的第一只產品增加無數亮點。
9、債券私募基金弱市走紅 運用杠桿放大收益
近兩年,當股市持續低迷,股指屢創新低之后,風險較低,收益穩定的債券市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一些陽光私募試水債券市場,尤其是今年債券私募如一夜春筍,不斷發展。據融智評級研究中心統計,截止2012年11月,正在運行的債券私募基金共計218只,其中信托類產品156只,券商集合理財計劃62只。
點評:債券型私募基金在2011年股市較弱的背景下悄然而起,債券投資由于其風險收益特征與股票型私募存在很大的差別,對于投資者來說可以通過產品上的結構化以及正回購來加大杠桿,給劣后投資者帶來較高的收益。不過,這類投資也有風險,例如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對于私募來說,可以通過一定的主動管理選擇債券、選擇在降息通道中發行產品、專業化的投資團隊、風散化投資等方式來降低風險。
10、112只陽光私募遭遇清盤 股市嚴冬考驗陽光私募
2012年即將過去,私募行業依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私募基金分化嚴重,首尾業績高達70%以上,既有新貴的風光無限,也有失意者的落寞煎熬。陽光私募仍在經歷著低迷期,清盤潮仍攪動著私募江湖。今年以來,除去正常清算的陽光私募以外,來自私募排排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因故提前清算的陽光私募數量也達到了112只。
點評:大量陽光私募“非正常死亡”的背后,反映了今年市場操作難度的加大。但是清盤其實也是私募行業優勝劣汰的必然過程,未來估計仍會有大量的私募產品被淘汰。如果私募只能在牛市中賺錢,而不懂得如何在熊市中生存下來,那淘汰是必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