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黃僑(1991-),男,漢族,浙江溫州人,本科在讀,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研究方向:工業設計。
(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56)
摘 要:本文對工業產品設計進行詳細介紹。工業設計是一門涉及科學和美術、藝術的綜合學科,是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工藝與經濟等多學科知識相聯系的完整體系。它研究一切技術領域中有關美的問題,尋求以人為本,實現產品與環境的協調,旨在形成和諧的關系。
關鍵詞:工業設計;產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2
工業設計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筑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制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一、工業設計的產生與發展
到本世紀末和21世紀初,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將完成后工業化過程,將更強有力地操縱信息、市場和技術以及發展第三產業。工業設計正是信息、市場、技術和第三產業的重要構成因素。
1、工業設計的產生
爆發于兩個世紀之前的工業革命強烈地震撼了整個世界,以驚人的速度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成就,向人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工業革命宣告了傳統手工藝生產方式的終結,機械化、批量化大生產促使社會各行業、各工種的分工細化。分工暴露了生產各環節之間銜接、配套的矛盾,導致了設計與生產,生產與銷售相分離。正是在這種變革的過程之中,逐漸體現出設計作為一種貫穿生產始終,并且有計劃、有目的的協調、管理生產各環節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
由于工業革命后機器化的生產方式使大批區別于原來藝術品的拙劣、粗糙的工業商品出現在市場上,引起工業制品與需求者的利益沖突,產品嚴重缺乏設計,工業振興和設計危機的矛盾困擾著生產和生存質量的提高與發展。這種情況下英國首次明確提出科學、工業和藝術要結合,主張國家應和政府有計劃地組織、管理市政設計和工業制品設計,使當時的英國工業振興找到了出路。
2、工業設計的發展
工業設計在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經歷了一段時期的發展后,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和抵制,發展有所減緩。德國后來居上,工業設計在那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20世紀,歐美國家現代設計運動影響了德國的機械化生產。德國工業設計著名理論家和活動家穆特修斯,對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和工業設計運動的發展提出“粗糙產品的制造并非因為機械制造,而是出于機械使用者的不當和我們的無能;批量生產與分工并沒有什么危險,但要有工業設計設計出生產優質產品的標。”這種觀念大大引導了工業制品的生產和開發,工業設計不僅強有力地介入了小至風扇、水壺的工業產品設計,還進入了大至廠房在內建筑領域設計。包豪斯打破了純美術與實用美術的對立局面,以機器為創作工具,將設計成果納入批量化生產中,以實際藝術架起了溝通技術的橋梁,使藝術與技術獲得了新的統一。
一戰和二戰期間,北歐、意大利、美國等國家的工業設計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并體現出了鮮明的地域特點。比如北歐國家以一種富有“人情味”的美學設計思想,受到設計界的關注,并在20世紀20年代異軍突起,沖破了地理環境造成的封閉,登上了國際設計舞臺。意大利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工業的結合造就了大批的設計師,他們與一些著名的企業合作,設計出象菲亞特508及Lancia—Ccoupe Aprilia等經典品牌,使意大利產品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產品。二戰時期的美國,面對軍需市場的巨大需求,工業設計師們大顯身手,把吉普車這種貌似機修工未裝配完的步行機器,設計成能最大限度適應戰時各種條件使用的代步工具,成為美國戰時工業設計的典范。二戰中,美國收留了大量的包豪斯流亡人員,加之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其逐漸成為當時的設計中心。同時,工業設計作為一種職業正式出現,并得到社會的承認。對設計師的重視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設計“可口可樂”標志而聞名世界的美國著名設計師雷蒙德·羅維被肯尼迪總統任命為國家宇航局局長的設計顧問。
二戰之后百廢待興,各國工業設計師責無旁貸地擔負起重建家園及使產品重新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任。戰后經濟的發展及消費的膨脹產生了商業化的設計傾向,例如美國為迎合市場消費者流行樣式的口味,確立了“有計劃的設計廢棄制”的設計戰略,通過產品外形來吸引消費者,由于商業化設計過分強調外表而忽視機能及人的使用,因此很快走上了卜坡路。隨后出現的經濟袁退及能源危機,環境問題等,使設計師對產品的合理性進行了探討,促使工業設計與人機工程學、材料學、心理學、市場學、環境學等現代科學有機結合,逐步形成以新科學為基礎的獨立學科。
工業設計要求以科學的思維和藝術的審美為基礎,是以機械技術為手段的造型活動。然而在造型活動中,要求對生產過程、人體科學、社會科學以及設計方法論等都要有一定的研究,并作為工業設計的理論基礎。與其相關的各種學科,如材料學、心理學、工藝美學、社會學等為交叉點,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使工業設計的產品盡可能地給使用者帶來高效、實用、舒適和美觀的享受。最充分地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傳統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設計內涵的發展也趨于更加廣泛和深入。現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已進入了現代工業社會,設計所帶來的物質成就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也由此應運而生。現代工業設計可分為兩個層次:廣義的工業設計和狹義的工業設計。
由于工業沒計在各個國家發展經歷有別,工業設計所覆蓋的區域在各個國家也有所不同。如英國把染織服裝設計、平面設計、陶瓷與玻璃器皿設計、家具與家庭用品設計、室內設計、機械工程產品設計都歸入工業設計的領域。對于美國人來說,其內容更力廣泛,他們把所有關于人與物品發生關系的設計,都稱作工業設計。但是,較為越來越通用的工業設計的主要領域,是我們在定義中所表述的,專注于批量生產的產品之美與有用性的設計,既所謂的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這是正業設計的核心內容。工業產品可分為:①個人使用的產品;②一組人群使用的產品:③超個人、群體使用的產品、設施(主要指公共設施);④與人們日常生活較遠的產品(象機械設備、科學儀器等)。產品設計在上述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追求完善已成為時尚.大學四年通過學習工業產品設計這門課,讓我懂得了許多關于產品設計的知識,現代社會人們對消費產品的要求已不僅僅滿足于基本功能的完備,同時更注重外觀的美感.產品在不斷提高和完善其功能的同時,在外觀造型上要求越來越高。
二、工業產品設計的特征
1,工業產品設計的科學性
工業產品設計的基礎是科學技術,離開科學技術就談不上工業產品設計。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飛躍,每一項成果,都是為工業產品設計提供了新的動力,新的手段與新的內容,開闊了新的領域。
工業產品設計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通過精心設計,推動科技轉變為生產力,從而不斷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工業產品設計是科學技術變為生產力的載體,只有通過此途徑才能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反過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又推動了工業產品設計的進步。
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決定了工業設計的發展水平。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新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條件,隨之而來的新材料也不斷擴展工業產品設計的風格,款式。這必將豐富人們的生活,改變消費觀念,促進產品設計的不斷發展。
1.工業產品設計的藝術性
工業產品設計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藝術美學的結合。工業產品造型本身就是一種造型藝術,它和其他藝術一樣是通過一定的形成手段,以其藝術形象來反映一定思想內涵和社會現象,以一種藝術的感染力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對人產生精神功能的作用,體現產品的精神功能特征。
藝術與生產的結合,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著,只是不同時期所強調的藝術體現不同而已。工業革命以前,產品的藝術性主要表現為產品外表的精雕細刻,基本上還屬于工藝品,展示欣賞性比較強。工業革命后,人民主要是利用先進的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與人類的文化和生活環境相協調,利用先進工藝先進材料制作出形式各異的新產品,即滿足了產品自身功能的體現,又美化了環境,提高了() (1)人們的生活品質。
所以說,工業產品的藝術性,不同于一般的藝術作品,它既具有藝術欣賞性,又具有實用性,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2)工業產品設計的實用性
再好的工業產品,如果失去了實用這個基本的物理屬性,那么它將是一個廢品。產品的使用,主要是指工業產品必須具備先進和完善的多種功能,并保證產品物質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工業產品是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完美結合,必須站在使用的基礎上,才能充分地發揮產品的各種功能屬性。、
(3)工業產品的功能屬性
功能不完善的工業產品不是優良的產品,沒有功能的產品是不存在的。產品的價值在于自身具備特定的功能。這里所說的功能,包括產品的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
3.1,物質功能又包括技術功能,使用功能和對環境的功能。技術功能是指產品的性能,結構,精度,可靠性和維修保養性能等,使用功能是指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宜人性,經濟性和實用性等等,對環境的功能是指人物環境的統一,協調。物質功能是通過產品的工程技術設計來保證的。
3.2,精神功能包括美學功能,象征功能,對社會的功能。美學功能是指產品的形態,色彩,材質,機理等產品的功能是指產品對社會的倫理,人文,習俗和信仰等的影響。精神功能是通過產品的造型設計以體現的。
總之,工業產品設計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等特征,這些特征之間是相互作用和相輔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個產品設計特征,都不是一個完整的現代社會所需求的產品。
三、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要素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所需的設計理念,方法有很多種,但其設計的根本離不開基本的設計要素條件,也就是需要對構成產品形式的形態,色彩,材質進行綜合考慮,才能設計出完美的產品造型。
形態
任何設計最終都將物化為形態工業產品是以形態的方式存在的。工業產品的形態是人們認識,使用產品的根本。
用簡單的術語來說,形態是由一種物質或結構的外表所提供的因素。形態作為要素之一,是形態的基礎。形態也是造型藝術(即產品設計)借以表達思想感情,傳遞信息,以及滿足人們的視覺評價,使用需求的重要媒介之一。
按照形態學的劃分原則,一般將形態分為兩類:一類是幾何學中不能直接直覺的概念性形態:另一類是可以通過視覺,觸覺等直接感受的像自然和器物那樣的現實形態。前者是純粹抽象化了的形態,又稱抽象形態或純粹形態;后者主要是指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態和人為形態。工業設計都屬于人為形態,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特定物質,精神需要而創造出來的形態。在人為形態中,又可分為內在形態和外觀形態兩種。內在形態是外在形態的基礎,主要是通過產品特有的屬性,使用材料。合理結構,加工工藝等綜合設計來實現的。相同的工業設計產品應中科技,自然和人文的社會的體現,也是現代審美觀念的積極反應。傳統手工業制作的產品往往只注意產品的精雕細刻,注重它的工藝效果;現代的大工業生意是使產品的材質應用與產品的功能恰如其分,體現產品的功能,形態與材質的完美統一。
總之,在產品設計中材質的美感有著重要作用,材質的美感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藝術風格和人對產品的視覺,觸覺感受。優秀的設計離不開優美的材質,但這并不是說材質的美感可以凌駕與其他設計要素之上。產品的美感來源與優美的造型,是產品形態,色彩,材質的和諧搭配。
我們應該不斷從大自然吸取營養,用平等觀念對待自然,勇于探索未知世界,才能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知識,擴大視野,不斷在設計實踐中創造出科學合理的產品,設計出實用、經濟、簡潔、美觀、創新、符合人們需求的好產品。
參考文獻:
[1] 專著:[1]劉濤《工業設計概論》冶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