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19 世紀末20 世紀初西方興起的一股批判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潮,它曾對西方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全球化的今天,非理性主義思潮的影響已遍及到各個角落,對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非理性主義,使他們擁有一個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精神面貌,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一件大事。
關鍵詞:現代非理性主義 當代大學生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非理性主義是西方文化中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對象。它的基本理論傾向是與傳統的理性主義直接對立,否定理性在人的認識與實踐中的決定性作用,夸大非理性的作用,認為人的意志、情緒、本能、欲望、直覺、潛意識等非理性因素在人類的認識和實踐中有決定作用。這種理論不僅廣泛地影響了西方社會,而且也影響著東方國家的思想和文化。
一、現代非理性主義的產生
現代非理性主義的產生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在西方哲學史上,理性一向是處于主導地位,尤其在資產階級革命時資產階級思想家把理性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隨著理性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高。然而,資本主義固有的各種社會矛盾變得日益尖銳,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嚴重的經濟危機,使人們認識到資產階級思想家們所設想的“理性王國”并非理想,理性也并不是人類生存中唯一的決定力量。
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的普遍確立,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慢慢的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到19世紀40年代,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已經發展為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斗爭。馬克思、恩格斯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經驗,批判地繼承人類社會的優秀文化,吸收自然科學的新成果,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無產階級斗爭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使資產階級思想家們無懈可擊,非理性主義的出現也是應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需要而出現的。
二、現代非理性主義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意識影響
非理性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已有一百多年,對中國人的思想也曾產生過幾次較大的影響,但并未成為長久的社會思潮。當跨進新的千年后,人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非理性主義回潮。特別是在大學校園,大學生的很多行為體現出非理性主義的特點,表現在積極和消極兩方面。
(一)、積極影響
第一,強化主人翁意識
非理性主義文化強調個人存在,對中國長期片面強調個體對整體絕對服從的理念造成巨大沖擊。中國的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人的積極性,個人意識萌發。當代大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主體性得到強化,自我價值的實現成為他們人生的主要目標。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的覺醒,符合當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對社會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
第二,更加關心社會
非理性主義文化思潮關注現代社會中人的生存、關注人的內心體驗,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等理念。調查表明:62%的同學愿意無償獻血,17%的人表示不愿意,21%的人表示說不清楚;57%的同學關心國家大事,30%的同學表示漠不關心;65%的同學愿意參加各種類型的選舉,32%的同學不愿意。
第三,審美觀念開放化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不僅使文化交流和信息溝通更加方便,同時也傳播著發達國家的思維方式,影響到人們的審美觀。特別是西方文化中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在我們當代大學生身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加上青年人自身熱愛新事物和要求自由的特征,使得西方的某些觀念在他們的思想中產生共鳴并被認同。審美觀的開放化無疑擴大了大學生的審美視野,并使他們以寬容的審美觀接納外來的文化。
(二)、消極影響
現代非理性主義在增強當代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同時,對其精神層面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表現在:
1、理想信念動搖。當代大學生受到非理性主義影響,片面強調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利益,對社會上的各種失范現象產生不安、焦灼的心理,進而遠離理想,直面眼前利益。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動搖、實用主義流行,與非理性主義文化思潮中強調個人利益是唯一現實利益的主張形成了一種契合。比如在共產主義能否實現的回答上,18%的人認為一定能實現,60%的人認為理想很偉大可遙不可及,其他的表示說不清楚。
2、利己主義思想滋長。非理性主義文化思潮雖然重視人的主體性,但它盲目夸大了人的個體性,貶低人的社會性,容易使人走向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幸福觀主張個人利益是第一位的,把追求和獲取利益當做人類行為的目的所在。它把個人幸福與他人幸福、集體幸福、社會幸福完全割裂開來,甚至不惜以損害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來謀取個人利。他們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作為自己為人處事的信條,嘲笑譏諷無私奉獻的人。雖然帶有這些非主流的錯誤思想的大學生不是很多,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3、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這種人不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承受苦難給自己帶來的痛苦,也不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減少痛苦。他們選擇逃避,認為苦難給他們帶來的不良影響是巨大的,只能看到事物的不良方面但是看不到事物的積極方面。
三、削弱消極影響的對策
雖然當代大學生中這些庸俗的價值取向比例不高,但其中的反理性在人文精神價值取向上所導致的無理想、無責任的人生的態度,則是十分有害的。各級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發揮非理性因素的積極作用。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證大學教育能為國家輸送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
第一,加強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面對大學生中出現的極端利己的信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現階段我們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倡導五個統一:堅持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堅持尚義與求利的統一;奉獻創造與正當享受的統一;導向性與層次性的統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加好的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第二,優化校園文化。當前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加強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道德和科學文化教育,抵制非理性主義思潮的消極影響。學校還要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有教學能力的優秀人才,及時把他們充實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來。
總之,現代非理性主義在給我們帶來新思維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對此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取其精華,剔其糟粕,吸取更多的正能量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參考文獻
[1]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埃亮,劉海池.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J]內蒙古大學學報2002(1).
[3] 任初明.論非理性主義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影響[J]中國成人教育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