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袁媛,工作單位:伊犁師范學院。
摘 要:撒班節是塔塔爾族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后積累起來的勞動節日。它包含著塔塔爾民族的文化記憶,是塔塔爾生產生活、民俗習慣以及文化藝術的集中體現,具有承載與傳遞塔塔爾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是塔塔爾族重要的文化遺產。撒班節的儀式音樂源自塔塔爾傳統民族音樂,對于撒班節儀式音樂的現狀思考就是對于民族音樂現狀的思考。
關鍵詞:嚴峻現狀、傳承、儀式音樂。
中圖分類號:J6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撒班節的儀式音樂源自塔塔爾傳統民族音樂,對于撒班節儀式音樂的現狀思考就是對于民族音樂現狀的思考。筆者在撒班節前后走訪了塔塔爾族的民間藝人。以已有80高齡的汗達來提老人用塔塔爾語演唱了8首民歌,包括《美麗的情侶》、《祈禱歌》、《老人的歌》、《我的夜鶯》、《阿勒達爾》等民歌,老人告訴筆者,現在還能用傳統塔塔爾語言演唱民歌的已經很少了。過去她和父母一起家庭聚會時,全家圍坐在寬廣的草地上,唱著古老的民歌,跳著歡快的舞蹈;現在的家庭聚會,她的孩子們更多的是用維吾爾語交流,唱歌跳舞也是維吾爾歌曲和舞蹈。只有她自己會唱這些傳統民歌。
2010年7月的1日筆者跟隨海扎托拉·艾尼瓦爾老師為撒班節演出的排練找地方。最后定在一個回族餐廳的二樓,那里是餐廳的倉庫,空間位置比較大。撒班節原是定在14號,由于新疆局勢等問題,向后拖延至25日,這使許多家沒有太早的準備節日食品。海扎托拉·艾尼瓦爾老師本人是伊犁州委黨校辦公室的工作者,但這些年撒班節的操辦,都是他和塔塔爾族撒班節協會的同事們來協商解決的。筆者在伊犁采訪時和海扎托拉·艾尼瓦爾老師接觸最多,在本文的研究中得到了海扎托拉·艾尼瓦爾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他告訴筆者從小他就喜愛塔塔爾民歌,家中的父母在做飯或者打掃庭院時都會唱歌,他現在會唱的傳統歌曲,都是父母口傳心授留下來的民歌。他自己有兩個兒子,一個在內地上大學,一個在喀山塔塔爾共和國工作,一家人能夠團聚的時間比較少。小兒子放假時回家,在家庭聚會時會唱一些現代的歌曲。現在同各民族雜居的原因,塔塔爾語言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許多青年人都不會講傳統的塔塔爾語,在學唱民歌時唱詞難學的問題。
筆者在伊犁進行采訪時,海扎托拉·艾尼瓦爾老師說參加排練的都是業余演員,來自各行各業有醫生、教師、政府人員和學生們。他們白天都上班,生活在不同的民族中,感受著不同的民族文化。只有在下班后直接趕到排練地點,來不及吃晚飯就開始排練節目,直到深夜11點半才結束,每周訓練四次,剩余的三天,自己在家中或者活動場所自由訓練。在工作時他們生活在不同民族,感受不同文化。在為撒班節的節目排練時,他們才有機在自己的族群中接收本民族的音樂的傳承和教育。筆者問到參加舞蹈表演的塔塔爾小姑娘14歲的菲魯熱。她說現在在漢族學校上學,和同學講話都是普通話,和維族同學講話就是維吾爾語言。回到家后才會和父母講塔塔爾語言,即便是在家里和父母講的塔塔爾語,也已經不是舊時的語言了,他們現在所講的塔塔爾語混雜著維吾爾語言和哈薩克語言還有漢語。塔塔爾族是天生的翻譯家,由于歷史原因他們具有很好的語言天賦。當筆者問及到她是否能正確的翻譯出撒班節中所聽到傳統歌曲的歌詞時,她說只是能聽懂大概的意思,不能用漢語像歌詞一樣比較規整的翻譯出來。筆者在排練現場,結識了兩位塔塔爾族的大學生,一位是海扎托拉·艾尼瓦爾老師的小兒子小艾,還有一位他的表哥帕維利。他們都在四川上法學院,學法律專業,兩位大學生都很喜愛音樂和歌舞,還常常會在大學舉行演唱會。當筆者問道,他們會在演唱會中演唱傳統的塔塔爾族民歌時,他們說會唱現代一點的塔塔爾民歌。
目前的塔塔爾族撒班節的儀式音樂受到了嚴峻的考驗,筆者問及到還在內
地上大學的塔塔爾族青年時,問到他們喜歡自己民族的傳統音樂嗎?喜歡撒班節中每個儀式進行時所演唱的歌曲嗎?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們熱愛自己的民族,同時也喜愛自己本民族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藝術,但是由于假期才能回到家鄉,時間上比較倉促,沒有學習傳統音樂的計劃。筆者了解到塔塔爾族沒有自己獨立的學校,孩子們大多在其他語境的學校學習,只有在家里才能說幾句自己的語言。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塔塔爾現在的許多儀式音樂已經發生流變。現代的許多儀式音樂在曲式結構上,節奏節拍上,包括伴奏樂器等方面都融合了其它民族的音樂特征。但并沒有完全脫離本民族音樂的特征,在演變中求得創新,這就是一種傳承方式。儀式音樂即依托于傳統又不拘泥于傳統,在尊重傳統音樂的基礎上超越傳統儀式音樂,筆者認為這也是一種順應時代潮流的繼承和發展,塔塔爾族儀式音樂尋找到了新的“生命支點”。
在塔塔爾族“撒班節”被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關注。撒班節是塔塔爾族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后積累起來的勞動節日。它包含著塔塔爾民族的文化記憶,是塔塔爾生產生活、民俗習慣以及文化藝術的集中體現,具有承載與傳遞塔塔爾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是塔塔爾族重要的文化遺產。儀式音樂是撒班節中文化傳播與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構成撒班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儀式音樂作為節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貫穿在整個節日中。在撒班節中通過儀式音樂可以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它是人們通過節日表達情感和愿望的重要方式。人們通過參與和表演的過程來強化民族記憶和文化認同,所以說撒班節是一個記憶的節日,儀式音樂是節日中的記憶過程。
參考文獻
[1] 薛藝兵.儀式音樂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1).
[2] 向勝道.論儀式音樂的功能[J].湖南農機,2007,(1).
[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編.塔塔爾族民俗文化[M].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2008.
[4] 周建華,郭永瑛.塔塔爾族簡史著[M].民族出版社,2004.
[5] 李強.塔塔爾風情錄[M].四川出版社,1988.
[6] 謬雪峰.撒班節的起源與文化變遷[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09,(1).
[7] 張敬儀,阿克贊.關于“塔塔爾”一詞的多種解釋[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1,4.
[8] 趙光.探秘新疆塔塔爾人[J].海內與海外,2004,3.
[9] 《新疆簡史》第一冊
[10] 熊坤新.善制美食和美酒的民族[J].神州學人,2002,11.
[11] 原引塔塔爾族簡史編寫組.塔塔爾族簡史[M].民族出版社,2008.
[12] 向云駒.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M].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3] 向云駒.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M].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4] 棟曉萍.田野民俗志[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5] 田聯韜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16] 錢茸,管建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蔣菁[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7] 宋博年,李強.西域音樂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