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唐利平(1987年—),女,漢族,河南省濮陽市,碩士研究生,單位: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方向
摘 要:戰時煙類專賣制度是國民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平抑煙價而實施的一項政策。煙類專賣在重慶地區率先實施,本文旨在介紹煙類專賣在重慶地區的實施情況。
關鍵詞:煙類專賣;重慶;實施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抗日戰爭爆發后,隨著日本不斷的侵占中國領土,國民政府稅源地面積縮小,稅收減少,而財政支出,尤其是軍費支出不斷增加,政府財政危機日益嚴重。重慶地區因為國民政府內遷,大量人口的涌入致使煙草需求量激增,重慶及其周邊地區煙價高漲。國民政府為了擴大財政收入,平抑市場上日益上揚的物價,同時調節物資的供需,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通過了籌備部分消費品專賣的提案,開始籌備設計專賣制度。1942年5月1日,成立財政部煙類專賣局,5月13日,國民政府頒布《戰時煙類專賣暫行條例》。根據規定,煙類專賣制度于1942年7月1日在川康、鄂西率先實施。
一、煙類專賣法規之重點
根據國民政府頒布的《戰時煙類專賣暫行條例》及其他相關法規條例的規定,煙類專賣的范圍包括:煙葉、卷煙用紙等原材料,紙卷煙、雪茄煙等煙類制成品以及制造卷煙的機械。無論是國外的輸入煙類還是國內出產的煙類,產品“全部繳由專賣局收購”,再出售與煙類承銷商。煙類承銷商、煙類零售商以及煙類制造廠商,均應遵章申請登記,經核準給證始得繼續營業;凡在專賣實施前所持有及所販賣之卷煙存貨,應于規定期限內申報登記、繳納專賣利益、領貼專賣憑證,始得繼續銷售。專賣局購入的煙葉和煙類制品的運輸則“按各地需要自行配運,必要時得委托商人或運輸機關運輸”。為了收購、運銷煙類,專賣局在產銷集中以及運銷扼要地點,設置公棧或指定商棧辦理。煙類產品的批發價格由專賣局按收購成本加專賣利益擬訂,報財政部核定公布,煙類承銷商應按專賣局核定的價格出售。煙類零售價格則由當地煙類同業公會擬定,報請專賣局核定公布。在國家出臺的法規中,還公布了各種懲罰條例,規定了各種違反條例規定時的處罰方式。
二、煙類專賣在重慶的實施
重慶的煙類專賣事業由煙類專賣局下設的重慶區煙類專賣辦事處負責辦理,辦事處下轄一個市,二十七個縣,一個實驗區。重慶區煙類專賣局從成立后,根據政府發布的各種訓令,逐步展開煙類專賣事業。
重慶地區煙類承銷商、零售商以及制煙廠商向辦事處申請登記。1942年8月17日,重慶區辦事處明文規定經營卷煙的制造商、承銷商、零售商均要遵章申請登記,經核準后才能繼續營業。根據煙類專賣局《卷煙承銷商登記管理規程》規定:凡愿經營卷煙承銷業務者,應先交登記費50元,向專賣機關領取承銷商登記申請書。經審查合格后,即交志愿書一份,額定保證金及印鑒3份。以上各件經查實后,由專賣機關發給登記證。1942年到1943年,在煙類專賣局登記的重慶區辦事處所管轄的卷煙承銷商就達219戶。根據《制煙廠商登記管理規程》,凡是商人設廠制造者,無論是原有或者新設的制煙廠,都必須向煙類專賣局領取制煙廠商登記申請書。到1942年12月,重慶經煙類專賣局核定的機制煙廠有三家,手工制煙廠有十七家。
辦事處對重慶地區煙類專賣實施之前的煙類存貨進行登記。根據財政部煙類專賣局的規定,制煙廠商、承銷商、零售商自專賣實施日起一個月內,將專賣前所有存貨填具存貨報告表,向專賣機關報告。煙廠存貨由專賣機關按照核定價格收購,承銷商、零售商在向專賣機關交納專賣利益,貼具專賣憑證之后,按照核定價格自行出售。1942年7月11日,煙類專賣局重慶區開始存貨登記,為了鼓勵煙商早日登記,重慶區辦事處還制定了限期優待辦法,“即在優待期內所有存貨按照七折征收專賣利益”。
重慶區煙類專賣辦事處對煙類專賣價格及征收專賣利益進行核定。1942年6月19日,煙類專賣局令川康鄂西區各辦事處(含重慶區辦事處)“依煙類專賣利益及卷煙制廠、銷售商合法利潤比率,制定批發價格、承銷價格及零售價格核算表”。煙類專賣局又規定,各種卷煙實收專賣利益數額,由各區辦事處將轄區所銷各種卷煙的出廠價格詳細調查,列表報局,由局核辦。重慶區辦事處經過調查,制定了《紙卷煙分等應收專賣利益表》。1943年6月8日,煙類專賣局規定:“各牌紙卷煙雪茄煙專賣利益之核收,照各牌收購價格(即制造成本加廠商合法利潤之和)百分之一百征收之;凡未實施收購之卷煙其收購價格應依其制造成本加百分之二十之廠商合法利潤計算之;各牌紙卷煙雪茄煙之收購價格,應由評價委員會參酌制造成本加廠商合法利潤議定,由各該管專賣機關遞轉本局核轉財政部核定公告之。”之前所有的相關條文即行廢止。
重慶區對煙類原材料的專賣管理。1943年6月25日,重慶隊卷煙紙實施專賣,規定舶來卷煙紙及土粉紙照價格征收25%征收專賣利益,國產卷煙紙照價格按10%征收專賣利益。限定重慶制造卷煙紙的廠商、運銷商、銷售商以及非煙業商人的卷紙存貨,同意在7月15日前向煙類專賣局重慶辦事處遞交卷紙存貨報告表,經報繳專賣利益后由辦事處編號加封蓋戳。未蓋“卷紙專賣利益已繳”戳記的卷煙紙一律不準持有使用。關于制煙機械的購買、運輸等也進行管制,《制煙及其及特種用具管制辦法》中針對制煙機械的生產、銷售、轉讓、運輸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
煙類專賣的實施,并不能完全緩解供需矛盾,走私倒賣,黑市和零售商人私抬煙價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現。由于交通不便,煙類專賣局各辦事處管轄面積較寬,對煙類的管制相當困難。另一方面,由于煙類專賣利益豐厚,煙類專賣局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為謀私利,內部盜竊稅款,販賣專賣憑證。因此,煙類專賣局決定在重要地區和口岸設置業務所,稽查走私漏稅行為。1944年12月,重慶區根據業務實際以及交通情況,在涪陵、綦江、彭水、合川、江津、土沱、青木關、一品場、永川等地設置業務員辦公處,稽查走私漏稅等行為。為更好的打擊煙類犯罪行為,重慶區煙類專賣局還與其他部門進行合作。從1942年7月28日起至月底,煙類專賣局查緝會議重慶區辦事處派人率同稅警在重慶市分段負責對煙商存貨作最后的勸導,令其在7月31日前領貼憑證。8月1日,重慶區辦事處與財政部四川緝私隊、重慶查緝所經濟檢查隊、重慶市警察局配合查緝囤積私煙,凡是未領貼憑證的專賣煙類一律作為死活,按章程辦理。
1945年初,抗戰即將勝利,專賣制度實施的困難重重,弊端日益增多,為了鞏固稅收,國民政府決定調節稅制,將煙草專賣恢復為課征統稅。1945年1月23日,國民政府中央行政院決定停辦煙類專賣,1月29日,稅務署重慶稅務分局接收重慶區專賣業務,停收煙類專賣利益,改征統稅。重慶地區實施近四年的煙草專賣制度宣告結束。
三、結語
煙類專賣制度的實施達到了國民政府擴大財政收入的最初目的,并且專賣的實施縮短了經銷的過程,減少了中間的投機,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卷煙的市場價格,保證了軍民的基本需求,緩和了物資緊張局面。但煙類專賣在實施過程中的缺陷也顯而易見:因政府財力匱乏、交通不便等原因,無法將設計的專賣制度完全實施,對煙草市場掌控力度不足;由于政府腐敗,官僚貪污致使的走私、偷稅漏稅等行為屢見不鮮。煙類專賣制度在后期成為煙草市場的桎梏,不利于煙草市場的發展,而且專賣制度也難以發揮其增加財政收入,調劑市場的作用,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參考文獻:
[1] 楊國安編著:《中國煙業史匯典》,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
[2] 歐陽祖桃主編:《重慶市志 煙草志1621——2003》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