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尹超,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世界史。
摘 要:中世紀盛期的威尼斯是一個著名的海上商業共和國,它的貿易遍布地中海。尤其是東方是威尼斯的重要貿易伙伴。
關鍵詞:威尼斯,商業,地中海,東方
中圖分類號:F735.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很大程度上,中世紀盛期(大約11、12世紀到13、14世紀)的南部歐洲是在地中海的影響下生存和發展的。
經歷了9世紀商業的衰落后,歐洲終于在一兩百年后經濟得到復興。12世紀起,歐洲出現了四大經濟支柱區域,北意大利就是其中一個,此時的意大利人曾獨步到香檳,也曾航海到弗蘭德爾發展貿易,還建立了永久性商業代理機構,意大利在商業上已領先于其他歐洲人。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商業活躍的時期,早在10世紀,西部歐洲就重新形成了一個專業商人階級,它的發展一開始非常緩慢,在下一個世紀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逐步增快,并于12世紀中葉以后,商人在城市里的優勢地位已無可爭辯了。商人們不停地往來奔波于各個封建領地之間,逐漸形成了三條引人注目的商業路線,其中與北意大利、威尼斯直接相關的是從威尼斯、熱那亞、比薩、馬賽和巴勒莫出發到黎凡特、埃及和黑海這條路線,運送的主要是木材、武器、鐵和羊毛織物去東方以換回明礬、絲綢、棉花、小麥、食堂、香料等。
這一時期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都是意大利著名的海上共和國,威尼斯地處北意大利,亞得里亞海一端,“沒有可控制的福地,所以是海洋性的”,所謂“海洋性”,其突出表現就是威尼斯成為一個極其依賴商業的城市共和國。它的貿易觸角伸向整個地中海,甚至涉足西歐沿岸和阿拉伯海印度洋一帶,它的食物,財富甚至作為一個獨立國家之生存很大程度上仰仗于與東方的貿易。
當時的威尼斯有兩條主要商路,一條是通往羅馬尼亞(當時的羅馬尼亞比現在大,其領土包括巴爾干半島一部分,并且是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這條路線將希臘半島和愛琴海都包含在內,以及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地區,另一條路線是通往海外,主要是指東方地區的沿岸。
與羅馬尼亞的貿易需要大量船只和商人。由于威尼斯人幫助過拜占庭帝國對付諾曼人,所以得到了在羅馬尼亞開展貿易的特別照顧,例如威尼斯商品在這一地區享有零關稅的優待,而同期當地的希臘人也要為自己的商品負擔10%的關稅,并且,另外兩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比薩和熱那亞,雖然也有關稅方面的優待,但優勢不如威尼斯,這就保證了威尼斯能在羅馬尼亞及拜占庭取得比其它國家更多的利潤。拉丁帝國出現后,威尼斯的免稅特權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和擴大,于是,威尼斯不僅發掘羅馬尼亞的財富,還在各地之間進行商品轉運。
通往海外則是另一條重要的商路。這條商路與之前那條商路一樣會受到季節和氣候的影響。在行至希臘半島之前,威尼斯的兩條商路是重合的,之后這條路線的商隊就會造訪克里特島的首府坎迪亞。克里特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威尼斯海外貿易的中轉站,并且還是威尼斯的一個海軍基地。島上的威尼斯貴族持有大量土地。從克里特島往東就是羅德島和塞浦路斯,但商人們的終點是海法(Haifa)以北的阿克雷(Acre),在十字軍東征過程中的諸多港口中,阿克雷經歷了一場經濟大發展,耶路撒冷先落后,阿克雷便成為耶路撒冷王國的首府,它還是十字軍東證過程中的商業中心。由于威尼斯曾幫助拜占庭對抗諾曼人,進而取得了在君士坦丁堡修筑居所、商店、倉庫和面包房的權利,同時也轉運來自希臘和亞歷山大里亞的農產品。
12世紀時,威尼斯與埃及的聯系極其重要。本來教皇英諾森三世對威尼斯與埃及穆斯林的來往有嚴格的禁令,威尼斯為廢除禁令曾做過一番努力,但卻徒勞,不過從一份埃及海關的資料來看,亞歷山德里亞,達米耶塔(Damitta),提尼斯(Tinnis)三個港口所經手的意大利商品,出口的有木材和鐵,進口的有亞麻、羊毛、毛皮、玻璃、蔗糖、明礬、谷物和食鹽。但這份材料沒有說明這些商品中哪些是運往西方,哪些是運往東方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
從事威尼斯貿易的主體是商人,可惜關于中世紀威尼斯商人的資料并不多,這里舉一例,窺其大略。13世紀,有一位威尼斯商人,名叫格拉德尼喬(Domenico Gradenigo,1185-1266),其父活躍于威尼斯政壇,但他本人卻是選擇經商。1205年,他得到12000第納爾,于次年在亞歷山德里亞投資獲利,1207年,數人委托一筆錢給多梅尼克用以投資商業。在之后的委托人也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回報,但也有可能有少部分人沒能得到回報。1205-1213年間,多梅尼克先后六次到東地中海,得到的委托金高達389400威尼斯第納爾,委托人都是威尼斯貴族。后來家務事曾一度影響他的事業,但這并沒有中斷他的經商道路,家務事處理完后,他又繼續出海,還有很多威尼斯貴婦也把資金委托給他投資。1205年之后的21年里,他總計13次到東地中海做生意,有成功也有失敗。當時的威尼斯,還有一位商人,叫做斯塔奎亞里奧(Zaccatia Staguiario),與多梅尼克的貴族身份不同,前者是第三代威尼斯人(a third-generation venetian),他嶄露頭角的最初19年是在里亞托經營一個小商店,但也會出海到別處,比如阿克雷和君士坦丁堡去經商,1199年后的17年里,他進出君士坦丁堡不下七次,這座城市也成了他生命的核心,在君士坦丁堡的活動也將他帶入威尼斯社會和政治圈的上流。君士坦丁堡成了扎卡提亞的發跡地,而多梅尼克則是從威尼斯開始。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指出,兩人身份截然不同,多梅尼克是貴族出身,扎卡提亞是一個奴隸的孫子,可見在當時的威尼斯,只要有經商的才能和成就,都可以躋身上流。在威尼斯商人的活動中,自然災害永遠是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多梅尼克就因此受到過損失。多梅尼克終于在1227年前后結束了商旅生涯,回到威尼斯,他的收入也轉而主要依靠自己在里亞托的經濟鏈。
總之,中世紀后期的威尼斯無時無刻不與東方發生著關系,威尼斯充分利用自己近水樓臺的地理優勢和拜占庭積極展開貿易,在土耳其人控制東方前,依靠船運的東地中海呈現出一篇繁榮景象,威尼斯不愧是一個和大海結姻的國家。
參考文獻:
[1] David Herlihy,Robert S.Lopez and Vsevolod Slessarev,Economy,Society,and Government in Medieval Italy,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9
[2] Edited by David Abulafia,Italy in the Central Middle Ages,Oxford,2004
[3] Ellen E.Kittle and Thomas F.Madden,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Venice,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9
[4] 亨利·皮雷納,《中世紀的城市》,商務印書館,2009年
[5] 羅伯特·福西耶主編,《劍橋中世紀插圖史(1250-1520)》,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年
[6] 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商務印書館,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