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宋明(1983-),男,1983年生,河南商丘人,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助教,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管理研究。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高素質大學生的標準不僅僅是指具有高超的業務知識,健康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先進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高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專業知識與身心健康的雙重提高,正所謂“以德為先 合力育人”, 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正處于形成和鞏固階段,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良好的、積極的理念可以很好的促進高校學生的觀念養成和日常言行習慣,是高校學生學習做人道理的一座橋梁、一個平臺,可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和領悟到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精髓,促進高校學生意識形態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師德師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現在,高校學生生活在以電腦和手機為媒介的網絡社會中,雖然大多數高校學生的主流思想是積極和穩定的,但是,由于外界很多負面思想的影響,一些高校學生會感覺到迷惘,在遇到選擇的時候感到沒有方向,筆者作為高校教育從業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談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一、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由于現代高校學生個性化、個人價值體現明顯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對人性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吃大鍋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社會的高校學生。
隨著高校學生就業壓力的日趨增大,當代高校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比較現實,他們渴望新知識、新觀念,但是又趨于就業的壓力,內心會感覺矛盾、失落。
由于大學教育已由過去的“精英化”教育逐步轉型為現在的“全民化”教育,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越來越龐大,高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各不相同,在思想觀念、身體狀況、認知能力等方面都參差不齊,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
現階段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些院校只注重學生的專業成績,不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于讓學生充分認識我國悠久歷史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涵養素質,促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形成,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沒有將提高自身行為修養作為學習重點。校方為了抓所謂的“成績”,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夠重視,使得學生單純的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只不過是規定的一門學科,考試能過關就行,片面的、錯誤的認識讓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不到提升。最終出現了“表面工程”,只有死記住的理論知識,而不能將其升華到心靈深處,體現在日常行為中。
一些高校的教職員工師德、師風比較缺失。
在高校的一些教職員工中,部分人自身的作風不夠過硬,政治立場不夠堅定,對學生的思想動態不夠關心,上課遲到早退,治學不夠嚴謹,把自己的職業簡單的當成一種謀生的方式,無法為學生起到表率、帶頭作用。
一些高校的教職員工缺少學習,外在的職業素質和內在自身修為已經不能夠滿足現在的教學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一種提高學生涵養素質的學科,教師內在的一些性格特點也將對學生學習習慣以及在課題認識上產生影響,所以作為一名老師對此學科的態度是直接影響學生掌握學科思想精髓的決定性因素。而在一些高校中,從事這一行業的大多數人員早已對自身專業能力的培養采取一種放任自流的態度。在面對不斷發展的這一行業采取“以不變應萬變”來應對各種挑戰,最終影響學生對這一門學科的認識。
校方全程、全員育人的意識不夠強,在進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工作機制不夠先進。
一些高校的教職員工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專業老師和輔導員的事情,學生在思想方面出了問題與自己關系不大,只關心自己的專業課程成績,忽略了從心理上、思想上教育、關懷學生。
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方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方針,在思想上重視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校方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思想,遇到事情能夠設身處地的站在高校學生的角度上看待問題,通過不斷完善和改進的教學、管理手段,讓高校學生認可學校和教職員工,實現學校、老師、學生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創造人性、自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校方要強化全程、全員育人意識,把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師生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來。
校方要做好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和服務學生之間的有機結合,做好解決高校學生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的有機結合,教職員工一方面要做好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學生做朋友,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去解開學生心中的思想疙瘩,幫助高校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要靈活處理問題,因人而異,對癥下藥,比如說,對于單親學生和孤兒學生,要多解決問題,少批評;對于家庭條件較差的大學生,在做幫困扶貧工作的時候要掌握方法,不要讓受到幫助的學生感到難為情。
3、校方要狠抓教職員工師德、師風建設,教職員工要以自身獨特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其他人。
教師是塑造學生思想、教會學生知識的專業人員,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打鐵還需三分硬”,教師只有自身思想高尚,品行端正,表里如一,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受到學生的歡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他人、引導他人,實現育人的最高境界。在育人的同時,高校教職員工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做到“為人解惑首先自己不惑,為人釋疑首先自己不疑”。
總而言之,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作為一門培養和修正高校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學科,
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作為高校教育從業者,筆者倡導所有教育界的同仁們,牢固樹立“先做人,后做事”的觀點,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結合實際,大膽改革,努力創新,不斷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培養全面的社會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閔永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01期
[2] 陶永元;科學教育專業課程結構探索[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殷鳳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探析[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