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丘永泉,就讀學校和專業:福建師范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摘 要:不論是漢語還是印尼語,都存在著雙重否定表達。本文以這兩種語言的雙重否定表達異同為出發點,從表達形式、句法功能、語用功能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希望對對外漢語教學以及學習印尼語的學習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漢語; 印尼語; 雙重否定; 比較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2
引言
隨著世界“漢語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漢語,其中就包括了印尼人,印尼人在學漢語的時候,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如對漢語雙重否定表達學習的困難,筆者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發現印尼留學生對于漢語雙重否定名與實之間的對應關系很難理清和掌握,對于否定詞的語義指向和否定范圍也是弄不明白,他們對于漢語雙重否定的使用經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偏誤,并且筆者自身在學習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的過程中由于對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的語法特征把握不準也是經常出現偏誤。為此,筆者希望通過以這兩種語言雙重否定表達的異同為出發點進行對比研究,對學習者在學習漢語和印尼語的過程中有所幫助。
一、漢語和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形式比較
(一)、漢語中“雙重否定”表達形式
在現代漢語語法中,雙重否定是一種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義的特殊句式。黃伯榮、廖序東認為“雙重否定句最常見的是連用兩個否定詞,如‘沒有’‘不’,也可以用一個否定詞加上否定意義的動詞或反問語氣”[1]。漢語中雙重否定表達的形式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否定詞+否定詞
漢語雙重否定主要的語法特征就是在句子中連續使用兩個否定性詞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否定詞+否定詞”這樣子的句法結構。漢語中否定性詞語眾多,而在漢語雙重否定表達中否定性詞語主要是否定副詞(如:“不、無、沒有、別、崩、非、難免、未、未必)和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如:沒、沒有、否認、否定、無)。
(1)否定副詞+否定副詞
例如:(1)這馬又不是不能治好。
(2)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
(3)這么大的字,非得潘先生寫不可。
例(1)中的兩個否定詞“不”都是否定副詞,這兩個否定副詞的連用,使句子表達“這馬是可以治好的”的肯定意義。例(2)和例(3)同理。
(2)否定副詞+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
例如:(4)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動。
(5)凡親身受過白求恩先生的治療和親眼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
例(4)中的否定詞“沒有”是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不”是否定副詞。這兩個否定詞連用使句子表達肯定意義。例(5)同理。
(3)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
例如:(6)蕭華否認自己沒有才華。
(7)沒有歌聲的集會是沒有的。
(8)他閉眼一想到鄉村的情況,也就氣餒起來,沒有法子否定這一“糟”字。
例(6)中的否定詞“否認”和“沒有”都是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這兩個詞的連用使句子表達“蕭華承認自己有才華”的肯定意義。例(7)和例(8)同理。
2.反詰疑問句中出現表示否定意義的詞語
在漢語中,雙重否定還可以用反問語氣和表示否定意義的詞語連用來表達。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雙重否定表達形式,我們知道肯定形式的反詰句其用意在于否定,也可以說這樣子的句子本身就包含了一層否定的意思,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否定形式的反詰疑問句就有了雙重否定強調肯定的作用。
(1)反詰疑問句中出現否定副詞
例如:(9)我們在后方的工作人員取出一點血液補充他們,難道有什么不應該的嗎?(10)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嗎?
(11)抗日戰爭的前線后方,有誰沒聽過,沒有唱過那種從延安傳出來的歌呢?
例(9)中反問語氣否定了含有“不”的結構體“難道有什么不應該”,語義指向的焦點是“不”,從而形成一個肯定意義。例(10)和例(11)同理。
(2)反詰疑問句中出現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
例如:(12)像你當大官的人會沒有錢!
(13)誰能否認這件事的真實性呢?
例(12)中“沒有”是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和全句中的反問語氣弱化形式——感嘆語氣連用,構成了雙重否定,表達肯定意義。例(13)中的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否認”和全句的反問語氣——疑問語氣連用,使句子具有肯定意義。
(二)、印尼語中“雙重否定”表達形式
研究印尼語的專家和學者都認為“在印尼語中,如果一個句子含有兩個絕對否定詞,如tidak、bukan、tanpa、belum等,或含否定詞語,以否定詞限制否定詞,帶出肯定意義的句子都是雙重否定句”[2]。此外,許多的專家學者把否定副詞加上反問語氣的句子也歸屬于雙重否定句。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否定詞+否定詞
在印尼語中,雙重否定的最主要語法特征也是連用兩個否定性詞語,構成雙重否定。印尼語雙重否定現象中的表示否定意義的詞語主要有否定副詞“bukan”(不是/非)、“tidak”(不)、“belum”(未)、“jangan”(別),否定介詞“tanpa”(沒有/無)和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形容詞,如jarang(少)、tolak(拒絕)、menyangkal(否認)等。
(1)否定副詞+否定副詞
例如:(14)Tidak ada orang yang tidak percaya dia.沒有人不相信他。
(15)Masalahmu ini,bukannya tidak parah.你這事呀,不是不嚴重。
(26)Kamu jangan tidak datang.你別不來。
例(14)中的第一個否定副詞“tidak”雖然翻譯成“不”,但是為了使句子正確我們用“沒有”來代替,它和第二個否定副詞“tidak”連用,造成了否定之否定的關系,使句子表達“semua orang percaya dia”(所有的人都相信他)的肯定意義。例(15)和例(16)同理。
(2)否定副詞+表示否定意義的詞
在印尼語中,有許多詞雖然沒有被否定副詞修飾,但是它們的意義卻完全表示否定的,這樣的詞和否定副詞連用,也是雙重否定表達的一種形式。
例如:(17)Dia kalah dalam ujian ini bukan tanpa persiapan.他這次考試失敗,并不是沒有準備好。
(18)Jangan menolak bantuan orang lain terhadap anda.別拒絕別人對你的幫助。
(19)Tidak jarang dia menyakitkan hati saya.她沒少讓我傷心。
例(17)中否定副詞“tidak”和否定介詞“tanpa”連用,構成了否定之否定的關系,表達肯定意義。例(18)否定副詞“jangan”和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menolak”連用,使句子表達肯定意義,例(19)是由否定副詞“tidak”和表示否定意義的形容詞“jarang”連用表達肯定意義。
2.反詰疑問句中出現否定副詞
在印尼語中,反詰式的雙重否定表達一般是否定副詞加上反問語氣,構成否定之否定的關系,從而表達肯定的意義。
例如:(20)Bukankah dia yang belajar di sekolah kita?他不是在我們學校學習嗎?
(21)Saya tidak memberitahu kamukah?我沒有告訴你嗎?
例(20)中的“bukankah”格式相當于漢語中的“不是……嗎”,“kah”相當于漢語中的疑問詞“嗎”,這句由否定副詞“bukan”和反問語氣構成了雙重否定,使句子表達肯定意義。例(21)中的“tidak……kah”格式相當于漢語中的“沒有……嗎”,由否定副詞加上反問語氣用來強調肯定事實。
小結:相同點表現在無論是漢語還是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都可以用“否定副詞+否定副詞”和“否定副詞+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的形式來構成否定之否定的關系,從而表達肯定的意義。同時也都可以用否定副詞加上反問語氣來構成雙重否定表達。不同在于漢語和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雖然都可以用“否定副詞+表示否定意義的詞語”的形式來表達,但是在漢語雙重否定中“表示否定意義的詞語”僅僅局限于“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而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則不同,表示否定意義的詞語除了動詞之外,還包括表示否定意義的介詞、形容詞,如例(17)和例(19)。另外,漢語雙重否定表達可以用“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表示否定意義的動詞”的形式來表達,而印尼語中沒有這種結構。
二、漢語和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充當句法功能比較
在句法功能上,漢語和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大都作為一個整體充當謂語,有時也充當狀語和定語。
例如:(22)我不是不喜歡她,只是我已經愛上別人了。
Saya bukannya tidak suka dia,tapi saya sudah mencintai orang lain.
(23)這么重要的會議你是不可不去的。
Rapat ini sangat penting,kamu tidak boleh tidak pergi.
(24)這個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
Masalah ini sudah sampai pada tahap tidak boleh tidak diatasi.
例(22)中“不是不”在句中作狀語,修飾動詞“喜歡”,“不是不喜歡她”相當于“是喜歡她的”,但是前者語氣要柔和,輕緩一些。“不是不”在印尼語中對應詞是“bukannya tidak”,也是在句中作狀語,修飾動詞“suka”(喜歡)。例(23)中“是不可不去的”作為一個整體充當整個句子的謂語。其對應的印尼語“tidak boleh tidak pergi”也是充當整個句子的謂語。例(24)中“非解決不可”充當定語修飾中心語“程度”,其對應的印尼語“tidak boleh tidak diatasi”也是在句中充當定語修飾中心語“tahap”(程度),只是在印尼語語法中定語是放在中心語后面的。
漢語雙重否定在句子中除了充當謂語、狀語和定語之外,還可以充當賓語,但這是比較少見的。而印尼語的雙重否定表達在句子中只能充當謂語、狀語和定語,不能充當賓語。
例如:(25) 在這種年頭,不多會幾種手藝不行。
(26)我也知道無非談談而已,謠言總是是謠言。
例(25)中“不多幾種手藝”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動詞“會”的賓語。例(26)中“無非談談而已”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動詞“知道”的賓語。
三、漢語和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語用功能比較
漢語和印尼語雖然在表達習慣上有所不同,但是漢語和印尼語的專家學者都認為雙重否定表達主要有兩種語用功能:一是表示強調,加強肯定,語勢強烈,給人一種堅定不移的感覺;二是表示委婉,削弱肯定,語氣緩和,給人留有一定的余地,讓人比較容易接受。
例如:(27)漢語:①沒有什么事是我不知道的。
②任何事我都知道。
印尼語:①Tidak ada masalah yang saya tidak tahu.
②Saya mengetahui semua masalah.
(28)漢語:①我們對測驗并不是毫無準備的。
②我們對測驗做了準備。
印尼語:①kami terhadap percobaan ini bukan sama sekali tidak ada persiapan.
②Kami sudah melakukan persiapan terhadap percobaan.
例(27)中句子①無論是漢語還是印尼語,都是雙重否定表達,而句子②都是用肯定句表達的,我們將句①和句②對比發現,雖然表示的意義基本相同,但是很明顯句①所表達的語氣都要比句②更強。例(28)中句子①無論是漢語還是印尼語,都是雙重否定表達的,句子②都是用肯定語氣表達的,很明顯句①比句②的肯定句的肯定語氣弱一些,委婉一些。
這兩種語言的雙重表達在語用功能上的不同點非常少,筆者就不再分析其不同點。
四、結語
不論是漢語還是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都是經常使用的一種表達形式。本文以語言對比為基礎對漢語和印尼語雙重否定表達的表達形式、句法功能和語用功能進行了對比分析。筆者發現這兩種語言的雙重否定表達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特別是語用功能方面,兩者的主要不同點主要體現在表達形式上和句法功能上。認識到這一些非常重要,它能夠掃清我們對語言的掌握障礙,使我們更有效地學習語言。但是由于筆者受自身水平的限制,所以可能分析得不是很到位,但是希望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老師以及學習印尼語的學習者所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Abdul Chaer.《Tata Bahasa Praktis Bahasa Indonesia》[M].Penerbit Rineka Cipta,2006.
[3] 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4] 丁樹聲等.《現代漢語語法講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 符達維.《對雙重否定的幾點探討》[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86,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