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當春天剛剛映綠家鄉的第一片葉子,心中的期待便開始涌動,開始盼望,盼望一場與異域的完美邂逅。今夏,我的美夢得以成真:我赴英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海外學習實踐,經歷了一段難忘的異國之旅!
7月16日 啟程
7月16日中午一時許。離登記時間還有兩分鐘左右,我早已守候在登機口旁。想到自己的第一次異國之旅即將啟程,便無法按捺心中的激動。爾后,我幸運地成為了第一個登上這趟飛機的乘客。
起飛后的飛機朝西北方向開去。我透過窗戶,看見地表的顏色逐漸由綠變黃。當一望無際的土黃色占據視線時,我知道飛機正在飛躍蒙古沙漠上部,飛離中國的領空。
倫敦時間7月16日下午五時許,我們的飛機平安降落在世界著名的希斯羅國際機場。由于近12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早已讓我們疲憊不堪,我們拖著酸脹的身軀,坐上了前往諾丁漢的客車。
途中,我一路欣賞著窗外的風景。廣袤的平原緩和地起伏著,偶見幾座農家小舍零星點綴;傍晚的斜陽灑在碧綠的草場上,映著天邊緋紅的晚霞,儼然一幅寧靜而溫馨的田園夕照圖。
到達諾丁漢已是當地時間晚上11點多。帶隊老師讓我們好好休息,準備開始一段全新的旅程。
7月23日 愛丁堡
英國的城堡遍地都是,而尤以愛丁堡的給我的印象最深。愛丁堡作為蘇格蘭的首府,其建筑以灰色調為主,較英格蘭更為高大、古樸和凝重;加之歷史悠久,更增添其神秘之感。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能登上著名的蘇格蘭高地,雖然僅僅站在遠處眺望了一番,卻仍能感受到那種特殊的蒼涼。
說到蘇格蘭,人們很容易聯想到穿裙子的男人。那幾日恰逢蘇格蘭軍樂節,街頭那些身著羊毛格子裙、吹著管弦樂的男人們,構成愛丁堡城中一道“靚麗”而獨特的風景。
愛丁堡還是個購物的天堂,其羊毛制品備受世界游客青睞。
值得紀念的是,我們還在愛丁堡看了兩場音樂劇,很精彩,也算現場感受了英國的戲劇文化。
7月25日 諾丁漢印象
諾丁漢,比小鎮更繁華,比城市更寧靜。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將這些看似矛盾的詞匯有機地融合,讓人感受到古典與現代的和諧統一。這里的建筑保持著古樸的風貌,紅磚墻體上襯著紫色的鮮花,典雅而莊重。這些年代久遠的房屋如同慈祥的長者,將有關光陰的一切向你娓娓道來。也許是因為幾乎看不到高樓大廈的緣故,印象中的諾丁漢少了幾分匆忙和凌人的氣勢,多了幾分平易與從容。
7月31日 劍橋之約
劍橋,我神往已久的劍橋,今天我終于來了。
劍橋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大學城,而是一個小鎮。各大學院彼此獨立地分散在鎮上的不同位置。
來劍橋游覽的第一站便是康河。乘船是少不了的節目。途中,徐志摩詩中的金柳、浮藻、青草也一一與我們會面。一些詩興大發的同學還朗誦起《再別康橋》中的詩句,引來陣陣歡笑,回蕩在康河的柔波上。
我們先后游覽了國王學院、三一學院、圣瓊斯學院、王后學院這四大最負盛名的學院。它們各具特色,風景如畫。在國王學院,我們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康橋,橋邊的一塊石頭上刻有《再別康橋》的詩句。來訪游人在這里競相拍照。還有一位外國導游問我們這些中國學生,這首詩的作者是誰、用中文怎么說?我們告訴她,是“徐志摩”。
最難忘的是,在圣瓊斯學院,我們觀看了一場教堂婚禮的全過程。這樣的場面,之前也只是在電視中見到過。整個婚禮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場面肅穆、莊嚴而神圣,令人終生難忘。
此番來劍橋,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參觀到學生的教室和寢室,大部分學生都已放假離校了。但即使是短暫的停留,也讓我對于這所世界頂級名校產生了由衷的崇敬與熱愛。盡管各個學院獨立而分散,但不論行至何處,我們始終能夠感受到一種沉靜、安定而厚重的氛圍。我們作為游人尚有如此之感,更何況那些長期受此氛圍熏陶的人呢?我想,劍橋能夠培養出那么多偉人,也不足為奇了。或許這就是一所世界頂級名校的魅力所在吧。
汽車駛離劍橋鎮,我依依不舍地回頭張望,心里默默地對自己說,劍橋,總有一天我會再來。
8月1日 約克鎮
約克鎮作為古羅馬時期上不列顛的首府,其歷史悠久自不必說。我們第一站參觀的是約克博物館。該館以精巧的布局、奇妙的構思,再現了各個不同時期約克鎮的生活場景,內容豐富而精致。約克大教堂作為西北歐最大的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蔚為壯觀。此外,當地的火車博物館也非常值得一看。館中陳列了各個時期的火車模型,生動逼真,儼然一部實物版的火車演進史,也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英國的工業發展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都有各種規模和種類的博物館供人參觀。這反映出英國人的一個優良傳統,那就是非常注重保存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他們在發展的進程中,也絲毫不忘記將固有的文明完好地傳承下去。
8月10日 倫敦之行
來到倫敦,夢想中的白金漢宮、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議會大樓、大本鐘、倫敦眼、莎士比亞大劇院以及塔橋等,一一與我們會面。最后一站我們來到大英博物館,直奔中國區。在這里,每一件都是奇珍異寶、價值連城。我驚艷于這些文物穿越百余年的光陰而毅然放射出的光華,它們在向世界無聲地訴說著一個民族曾有過的輝煌與榮耀。有人說,“越是中國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區,我非常強烈地體會到這一點。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不同膚色的游客在這里留連,看到他們發自內心的驚嘆和贊許,我感到無比欣慰和驕傲。
8月15日 回國
“旅行不是為了發現新大陸,而是為了培養新思路。”此次出國學習實踐活動,讓我能夠在對外國文化的接觸中,感受中西方文明的碰撞與交融,在思考、學習他國文化的同時,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去重新審視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旅行的意義,其實是在于回歸——回歸本位,回歸本心,然后以更堅實的步伐重新出發。
一小步,重返初始之地。
One small step back to where we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