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文化服務品牌的開發,是在一系列長期文化服務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結果所形成的一種形象認知度。溧陽市文化館秉承以樹立品牌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理念,從2003年至今,以“免費開放”為公共服務品牌體系,陸續創辦“文化廣場”、“少兒暑期免費培訓”、“中老年免費開放培訓班’三大免費服務品牌。在品牌的建設道路上,每一個品牌的創建都是依據實際情況,按照建設、創新、發展的模式探索推進。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免費開放;品牌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品牌作為一種可以觸發受眾心理活動的標識,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一個名稱、一個符號、一種設計。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的建設,就是以“品牌”為載體,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以創建“品牌”的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
文化服務品牌的開發,是在一系列長期文化服務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結果所形成的一種形象認知度。作為縣級文化館,溧陽市文化館多年來,一直立足于所在鄉鎮,提供各種文化服務。早在2003年,館領導就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為工作目標,樹立品牌意識,以建立“品牌”推動服務質量為理念,率先實施以“廣場文化”為主體的“免費開放”品牌建設。如今,經過九年的打磨,“廣場文化”每年固定向大眾免費提供文藝演出20余場。演出內容、主題涵蓋各行各業,形式多樣,演出團隊不僅有幼兒班的小寶寶,在校學生,在職員工,外來務工者,更有80多歲高齡的老年大學的學員們。每場觀看演出的觀眾都高達千余人。可以說“廣場文化”是真正意義上溧陽人民自己的文化生活集散地。“文化廣場”品牌也被成功的打造成為溧陽文化館“免費開放”的一面旗幟。
然而,品牌的創建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需要智慧與信念、更需要激情。在我館“文化廣場”的建設日趨成熟時,一些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作為“廣場文化”活動的策劃者,我們明顯感覺活動的組織已經在向一種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中進行。活動方式漸漸的失去了原有的新鮮感。同時,“廣場文化”活動的演出團隊都是一些社會上臨時拼湊組織的游兵散團,這就使得我們的組織工作陷于被動之中,并且演出質量也難以得到提高。
面對這種窘境,我們秉承創新中求發展,在發展之路中摸索創新點。于2008年夏天,開展了“免費開放”服務另一品牌的建設——少兒暑期免費培訓。在此項工作中,我們充分利用本館現有的硬件設施設備,業務人員的技術特點,開設了舞蹈、聲樂、電子琴、爵士鼓、吉他、硬筆書法、軟筆書法、攝影、素描九門課程,面向全市招收青少年進行暑期免費培訓。尤其是外來務工子女和經濟困難家庭子女。經過三年培訓班的開設,平均每期招收200余名青少年。通過此項工作的開展,不僅體現了我們應有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讓老百姓走進了我們的服務場所,以事實為依據,了解我們文化館的職能。
然而,作為我館“免費開放”品牌的兩大系列“廣場文化”和“少兒暑期免費培訓”兩者之間,卻沒有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其原因在于,“少兒暑期免費培訓”在課程設置上,因為受到時間的限制,它只能是種基礎性的短期培訓。而“廣場文化”卻是需要一支有長期性、常規性組織的業余文藝團隊。這樣,就使得兩者之間不能夠相融合。為解決這一問題,我館于2012年,在“免費開放”培訓這塊新增設了中老年免費培訓班。并將長期開設此培訓班。由于“中老年免費培訓班”招收的對象都是退休職工或家庭主婦。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我館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設了合唱、電子琴、太極拳、廣場舞蹈四門課程。培訓時間選定在每年的3月至6月、9月至12月兩個時間段。
在教學內容上,為求增大我們的服務輻射面,在招收對象上,我們進行了一系列限制,以各社區文藝骨干為培訓點,輻射各社區居民,起到盡所能的全面提高本市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水平。
課程培訓內容培訓對象
廣場舞蹈各類廣場舞蹈、交誼舞各社區、鄉鎮廣場舞蹈隊領隊
合唱聲樂、合唱技巧各社會合唱團骨干
電子琴學習電子琴基本技巧對電子琴學習有興趣者
太極拳太極拳、太極劍各社區、鄉鎮太極團隊領隊
在教學目標上,館領導對各課程培訓也做了詳細的要求,各科老師也根據既定目標制定了教學計劃。
在培訓班開辦前期,我館業務人員做了大量前期宣傳工作,首先,是下社區,向各社區居委會負責人宣傳培訓班的培訓目的和公益性,并在各社區宣創欄內擺放宣傳海報。其次,主動積極聯系各社會團隊領隊,向其團隊介紹培訓班情況。
在培訓過程中,各科教師對上課內容做了詳細的上課記錄。為方便學員學習,還免費向學員發放學習資料。通過一學期的學習,一共授課32課時,學員們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受益匪淺,并在學期結束時舉辦了結業匯報演出。演出中有大合唱、女聲二重唱、電子琴齊奏、電子琴彈唱、歌伴舞、廣場舞表演、太極拳演練等多種節目形式。充分體現了學員們的學習成果。展示了學員們的個人風采。對于老師而言,也是感慨萬千,回憶培訓班開設初期,我們的“免費”宗旨備受質疑,認為“免費”就不會有好東西,甚至有人認為“免費”只是一種暫時的“宣傳手段”, 更有人認為這只是個應付上級領導檢查的“面子工程”。然而,通過一學期的堅持,這些質疑與猜測都不攻而破。我們的培訓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我們文化館的公益性職能也真正被大家所接受理解和認可。在接下來的培訓中,除了正常教學,我們將以部分優秀學員作為基礎,長期針對訓練,組建一支中老年藝術團。成為我館群眾文化進社區、下基層、下鄉演出的主力軍。構建一個 “免費開放”的品牌系統。
九年時光,在這條 “免費開放”品牌的建設之路上,我們深刻的體會到,公共文化品牌不僅是迎合大眾的文化需求而建立的品牌,更應該是讓大眾能參與進來的文化品牌。只有把我們的公共文化品牌變成大眾自己的品牌,才能不斷的體現其活躍的生命力,與時俱進。不被時代所淘汰。因此,這條建設之路還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充分發揮團隊的智慧,在這條 “免費開放”品牌建設之路上不斷的發展,不斷的成熟;再創新、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