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海燕(1989~),女,長江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學生,研究方向:國畫
摘 要:美術高考是我國高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平民化轉變,我國美術高考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本文通過對分析了我國美術高考存在的問題,并嘗試著提出解決方案,希望這對我國美術高考制度的完善有一些啟發。
關鍵詞:美術;高考;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一、美術高考概述
(一)美術高考概述
美術高考制度與我國高等美術院系的建立同時產生,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和高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高考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教育部相關文件中,1952年我國教育部規定的文件中指出全國高校全部要通過參加統招,包括藝術考試,這個規定實施后,1955年我國高等院校藝術類開始單獨招生。一般來說美術類高校都是通過美術高考來選拔人才,這是基礎美術教育的方向,美術高考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我國高校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國家美術中長期人才培養,對社會美術觀念、教育理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行的我國美術高考制度要求美術考生要經過國家統一選拔之后才能進入高一級的學府進行深造,我國美術高考考生人數較多,考生的規模逐年擴大,在社會上的影響也在加大,美術高考已經成為我國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類考生除了要進行轉業課考試外還要去進行文化課考試,只要考試合格后才能夠進入普通高等學校進行深造。
二、美術高考的現狀
(一)美術高考“熱”現象
高考制度恢復后,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的人才,美術高考也是一樣,隨著高校不斷擴招,美術教育由原來的精英化向平民化開始轉變,我國美術高考也相應出現了報考熱的現象。
(二)對文化理論課程的輕視
近年來各地的美術考生也逐年增加,但是考生的整體素質卻是不斷逐年下滑,學生們大都不太重視文化理論課的學習也不愿去學習自己專業的理論知識。許多美術考生出現閱歷淺,知識面窄,實踐少經驗不足,藝術修養差,審美能力較低,盲目的追求“新”、 “怪”、“奇”的弊病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高等美術本科教育的良性的進展。在現有的招生制度下,有些中學誤導考生們對文化理論的輕視,在思想上極可悲地形成了文化課成績跟不上的考生,可以到美術專業中去碰運氣,把美術專業視為文化課成績落后學生的收容所。
(三)考試內容的固化與單一
當代我國的高考美術招生的考試方式是承襲歐洲學院派體系的模式,該模式著眼于寫實因素的考查、造型,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對以石膏、人像為主的靜物的繪畫,內容固化而單一。考生們常年累月地練習“瓶、罐、蔬、果”的組合和石膏像,而對有著深厚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藝術卻茫然不知。我國美術專業考試的形式與科目普遍單一,范圍狹窄,特別是同一院校單考或者是同一省級聯考歷年考試在內容和科目上變化的幅度更小。在考試科目的設置上,一般有速寫、素描、專業設計(創作)、色彩、四科,所以就給予高考美術培訓與教學帶了很多“方便”,不少考生通過“極其針對性”訓練突擊速成,無法很好地檢驗出考生的真實能力。
(四)美術高考內容與學生所報專業的錯位
隨著社會的需要與發展,美術設計類專業越來越被重視,設計類專業的學科分類也越來越細,如動畫設計、廣告設計、裝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而美術高考基本局限在色彩、素描、速寫等考試的內容,筆者認為這些則更偏重于繪畫類。當然作為設計專業,繪畫基礎也是少不了,但是,考生各自填報了不同類別的藝術專業,考試內容是不是應該有所差別?比如,選擇設計類專業的藝術學生自身的設計基礎不錯,只是由于在素描上的功夫可能稍遜一籌而名落孫山;而有的考生雖然素描色彩功底不錯,但是對設計卻一竅不通,只會摹繪一般的石膏像。這樣一來,我們所培養和需要的繪畫人才和設計人才都會不盡人意,而考試的內容與考生報考的專業相錯位的影響或許就不是短暫的問題了。美術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勢在必行。
三、美術高考的相關建議措施
(一)加強學生藝術的素質教育
美術教育以人為本是追求美術教育最好效果的基本條件,美術課中不但要加強專業技能和專業理論的教育更要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凸現德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要注重對學生行為、道德、世界觀、價值觀念、人生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在美術的教育中,不僅僅要加強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時間能力,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培養。對學生的成長是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二)優化美術教育的內容
現在的美術概念己不是簡單繪畫的概念,而是以創造性能力為重點的多元化藝術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除繪畫之外,還應注重空間形態、設計創意、構成要素、平面視覺傳達以及抽象轉換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應奠定多種思維方法和全面的基礎理論,拓寬學生的藝術思維的領域,提高學生們的藝術修養,美術教學的內容要滿足于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從初級教育階段就建立一定的現代藝術的思維理念。美術課的實踐課程不僅僅是繪畫技能的訓練,要增設動手制作課程的內容,動手制作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節單純理論課的枯燥感,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的發散。教學內容設置上,除人、物、景繪畫之外的,還應該加入構成和創意表現的能力塑造及理論知識的積累。另外,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上不應該減少或者放棄文化課。許多學校對參加美術專業高考的學生,允許其不學習文化課,這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改進美術高考教學的方法
在傳授技藝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創作思維的培養,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啟發和引導學生們學會觀察、思考、分析、聯想和比較等。可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與教學內容以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聯系,擴大學生的視野。鑒于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的局限性,教學手段需要更新,充分利用已融入課堂的現代媒體教學方式。教師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著重教會學生學會研討問題、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通過考試評價制度的改革、課堂采取多種途徑教學、教育觀念的轉變等途徑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更新。
(四)縮減院校招生人數
各高校應適當縮減美術專業的招生人數,要保證生源質量,而不是一味的擴招。縮減院校招生人數,保證生源質量的行為可以充分集中我國藝術院校的優勢教育資源,進行更為合理的安排高校教學資源,培養現代市場需要的優質綜合性人才,以確保我國美術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春華.我國美術高考存在的問題研究[M]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01),10-11
[2] 覃會優.民族地區高師美術學專業畢業創作的現狀與對策[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6(01)
[3] 李本正.我國美術高考制度的演變[J].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