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袁曉軒(1988-),女,山東濰坊人,山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2010級文學碩士,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摘 要:本文從概念整合的角度賞析許淵沖對詩經的翻譯,運用概念整合網絡模型中的鏡像網絡和雙域網絡對詩經及其譯文語境的建構進行分析,展示譯者對譯本語境的重新構建。
關鍵詞:翻譯;概念整合;語境重構;詩經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1-0000-01
一、引言
中國的古詩詞極其注重意象。意象是詩歌的靈魂,用具體的形象和畫面指引讀者進入詩人表現的語境中。因此,從語境重構視角看來,翻譯就是用目的語來重構一個最接近原語語境的創作過程,使譯文讀者最大限度地體會和欣賞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圖。
Fauconnier提出并完善的概念整合理論得到了翻譯學家們的廣泛關注,將其應用于文學翻譯的研究之中。但大多是使用概念整合模型來解釋翻譯過程,鮮少將之與動態語境聯系起來。本篇論文擬以概念整合理論為理論依據賞析許淵沖對詩經的翻譯,展示譯者對譯本語境的重新構建。
二、概念整合理論簡述
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間的基礎上延續和發展,提出概念整合框架的合成概念。Fauconnier認為概念整合是進行創造性思維和活動時的一種在線的、動態的認知活動,是從兩輸入空間部分地投射而產生包含層創結構的合成空間。該模式包含四個空間:兩個輸入空間、類屬空間和合成空間。Fauconnier在《思維與語言中的映射》一書中,詳盡論證了各心理空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揭示了自然語言中的意義在線構建及連接各心理空間的映射過程。使用同一種語言是建構空間,從而實現意義在雙方的空間中重構。翻譯是譯者在建構空間,實現原語語境的重構。原文空間的事物能使譯者觸發自己空間里的事物,進而構建出原文的語境。然后將其轉化為目的語中的事物,觸發目的語的讀者構建的空間中的事物,使能夠感受到與原文最相近的語境。
三、實例分析詩經翻譯中語境的重構
Fauconnier和Turner從心理空間組織框架的角度將概念整合網絡模型劃分成四種:簡單型、鏡像型、單域型、雙域型。本文將結合詩經中常用的兩類概念整合網絡模型來分析和闡釋許淵沖的詩經翻譯中語境重新構建過程。
鏡像網絡鏡像型整合網絡中,所有心理空間都具有相同的組織框架,并相互映襯。
《詩經·周南·汝墳》:“魴魚赪尾,王室如毀。”
許淵沖譯文:“The bream has fire-red tail,/ My lord has fire-red eye.”
這兩句詩主要表達的意思是紂王暴政、男丁遠役、百姓生活困苦,提及魴魚和王室兩個意象,由此創出魴魚和王室兩個輸入空間。在空間1中,勞瘁的魴魚曳著赤尾而游;在空間2中,王室暴虐,苛政如火。兩空間分享一個共同的組織框架“紅色”。在兩空間之間建立跨空間映射,魴魚與王室、紅尾巴與王朝苛政相對應投射。合成空間就構建出丈夫遠役,妻子邊做家務邊思念丈夫又心疼他所受的勞苦的語境。表現了大環境下君主貪圖享樂,人民生活困苦的狀況。
許在譯文中略作改動,構建了兩個不同的輸入空間bream和lord。空間1中魴魚尾巴赤紅,空間2中丈夫滿眼血絲。這兩空間共享框架“辛勞”,跨空間映射中bream和lord、fire-red tail與fire-red eye相連,將魚的動作和丈夫的勞作對應。魴魚尾巴紅是因為不停洄游,丈夫滿眼血絲則是因為憂勞稅役。構建的語境是:丈夫因君王暴政,像魴魚一樣日夜辛勞,幾乎累垮了身體。這樣就重構了與原文最相近的語境。雖然變動了某些意義,但是同樣構建了暴政時期人民生活必然失去安定幸福的語境,抒發夫妻離別,日夜為苛捐雜稅操勞的無奈。
雙域網絡
雙域型整合網絡中的兩個輸入空間有各自不同的組織框架,合成空間的組織框架同時包括來自兩個輸入空間的部分結構。
《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許淵沖譯文:“The fruits from mume-tree fall,/One –third of them away./If you love me at all,/Woo me a lucky day!”
前兩句提及梅子落地紛紛,樹上還留七成。后兩句講女子對情感的渴求,告誡有心追求她的小伙子,不要耽誤良辰。由此可以建立兩個輸入空間。空間1為梅子,空間2為女子。跨空間映射在梅子與女子、梅子成熟與妹子成人、梅子墜落與青春流逝之間建立對應連接。梅子框架和女子框架被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間中。經過組合、完善和擴展可以得出語境,梅子成熟應及時采摘,以果木盛衰比青春流逝,感慨女子青春易逝應及時追求、婚戀。剩女站在梅子樹下,望著滿樹的果實,感傷自己像成熟的梅子一樣無人追求,構建出的這樣唯美哀傷的語境。
許的譯文保留了原文的結構及意義。同樣是構建了2個輸入空間fruits 和me。跨空間映射在fruits 與me、one-third 與woo、away與lucky day、fall和away的韻腳與all和day的韻腳之間建立連接。兩個空間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間中,經過組合、完善和擴展,構建出的語境急切傷懷。暮春時節,一位姑娘見梅子黃熟,紛紛墜落,不禁以梅子興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這首憐惜青春、渴求愛情的詩歌。這樣一來與原文最相近的語境就被重新構建出來,用不同的語言唱出了女子內心深處珍惜青春,及渴望愛情寄托的欲求。
四、結束語
以上的分析研究表明,將概念整合理論應用于翻譯學研究,對原語和目的語詩歌體裁中意象及其語境進行探究,解析意象的組合和語境的重構展現了一個嶄新的認知視角,有助對讀者對文本的認知解讀,為中國的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提供了一個更完整連貫的研究方法,同時也豐富了概念整合理論的應用范疇。
參考文獻
[1] Fauconnier,G.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 Fauconnier,G.Mapping in Though and Languag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iersity Press,1997.
[3] 邱文生.認知視野下的翻譯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4] 許淵沖(譯).中詩英韻探勝[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5] 許淵沖(譯).詩經[M].河北:河北出版社,2005.